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惠州:奋力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
广东省委省政府赋予惠州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的使命任务。惠州市财政局围绕打造全球石化产业高地、国内一流数字产业基地、绿色低碳安全发展标杆、开放包容现代品质城市四个战略定位,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加强财政科学管理,找准财政支持的着力点,聚焦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新质生产力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好财政服务保障作用,在全力支持惠州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打造广东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中展现财政新作为。
聚焦重心、精准发力
支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激发“新潜能”
全力保障基础研究投入。支持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和加速器驱动嬗变研究装置(CiADS)在惠建设,累计投入约18亿元支持两大科学装置配套工程建设。实现科研成果“沿途下蛋”:以国内首台新一代医用重离子加速器为核心、以重离子放疗技术为主要特色,打造国际先进水平的重离子医学中心;依托两大科学装置,在惠州开展同位素放射性药成果转化工作,让百姓享受高科技带来的健康福祉。同时,累计投入约12亿元支持东江实验室启动期建设,助推东江实验室启动建设期任务顺利完成,引进高端科研团队11个,承担国家、省部级科研项目30余项、发表论文近400篇。
支持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新型储能、石化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命健康领域,支持持续实施市级重点领域研发计划,对单个市级重大、重点项目分别资助不低于200万元、50万元,助推龙头骨干企业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同时,连续4年支持科技项目实施“揭榜挂帅”,助力企业破解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坚持把科技型企业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主力军,全市高新技术企业达3695家,2023年全社会研发投入174.19亿元,企业研发投入占全社会研发投入高达95%。
支持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出台《惠州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首选地的若干措施》,每年最高安排500万元对成果转化专班和在惠转化的项目进行奖补,引进建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推动设立2亿元的市级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将更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如,引进建设华南技术转移中心惠州分中心,2023年全市技术合同成交额40.34亿元,增长47.28%,有力推动新质生产力落地转化。
聚焦优势、因地制宜
支持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焕发“新活力”
支持因地制宜建设大湾区先进制造业集聚区。坚持把推进工业园区高质量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主抓手、主战场和主引擎,落实“要素跟着项目走”工作机制,统筹债券资金和地方财政资金向工业园区建设倾斜,2023—2024年,累计投入资金超过605.5亿元,支持完善“3+7”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打造“2+1”现代产业集群筑牢基础。2024年,产业园区完成工业投资852.98亿元。用好省重大制造业项目投资和普惠性制造业投资奖励资金,调动县区积极性。2024—2025年,35个项目获得省级普惠性制造业投资奖励共计4.62亿元。统筹推进产业有序转移工作,2023—2024年,省财政安排注入资本金共计4.3亿元。同时,推动平台开发公司市产投集团和母基金组建全省第一批产业转移子基金。
聚焦重点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落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财政支持政策。2023—2024年,统筹安排1.28亿元支持小微企业上规模发展,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予以奖补,助力打造规上工业企业“生力军”。2024年,获评2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获评164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10家省级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建立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库,共有企业946家,在技术创新、市场开拓、管理提升、融资服务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积极推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2024年,积极落实《惠州市推动新型储能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统筹安排不少于1亿元保障新型储能产业发展,加强新型储能应用发展资金管理,推动拓展储能应用场景,持续提升产业收益,助力新型储能产业集群产值达1084.6亿元。
支持企业技改和数字化转型。加强技术改造先进示范带动,继续用好财政扶持政策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资、增资扩产,2024年,统筹安排企业技术改造资金2.2亿元,支持61宗技改项目,设备投资合计24.9亿元。推动惠州13家企业、71个重点项目入选广东省工业企业技术改造“百企千项”示范行动企业和项目清单。积极开展省级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出台促进数字产业基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制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专项资金奖补工作方案,2024年聚焦5G及智能终端、超高清视频显示、智能网联汽车、新型储能等4个细分行业,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改造,实施“链式转型”。目前,已累计打造国家级各类数智化、智能制造和大赛获奖项目27个。支持加快推动数字产业基地建设,2025年新增预算资金8000万元支持粤港澳大湾区(惠州)数字产业园加快基础设施建设。
聚焦变革、抢抓机遇
支持发展新质生产力要素激发“新动能”
支持加大科技人才引育力度。出台科技人才(团队)引进培育实施办法,对战略科学家最高资助1亿元,对科技领军人才和优秀青年科技人才最高资助500万元和50万元,对科技创新创业团队最高资助3000万元,力争引进培育一批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2023年至今,新引进培育各类市级以上科技人才142人,其中国家级人才30人。全市研发人员总量超9万人。
持续落实财税优惠政策。落实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税率征收和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等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落实粤港澳大湾区个人所得税优惠政策,发放境外高端人才和紧缺人才个人所得税财政补贴,吸引更多人才来惠工作。
积极发挥政府采购政策功能。依托广东政府采购智慧云平台电子卖场建设“惠州智造馆”,宣传推广全国电子百强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制造的创新优质智能电子信息产品等,强化供需互动和精准匹配,充分展现惠州制造水平。继续推行政府采购合同融资新模式,以供应商信用核查和政府采购信誉为基础,为参与政府采购的中小微企业提供无担保贷款,截至2025年3月,累计发放政府采购合同融资贷款金额11.6亿元。
增强财政政策与金融政策协同。综合运用中小微企业贷款风险补偿资金、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基金,支持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截至2025年3月,风险补偿基金累计为21977家中小微企业发放贷款总额413.96亿元,减少企业贷款成本1.56亿元。截至2025年2月,共撬动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贷款606笔,合计金额405.98亿元。鼓励银行加大对专精特新等优质中小企业无抵押贷款企业支持力度,带动更多企业专注细分市场、走专精特新之路。2024年,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11.07亿元,在保余额16.62亿元,增长80.65%,为874家企业减免担保费用3985万元。截至2025年2月,开展战略性产业集群专属融资服务活动,累计支持26869家企业获得融资5290.6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