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湖北黄石:创新财政投资评审机制 护航重大项目高效落地
在推进城市更新与产业升级过程中,湖北省黄石市财政部门主动作为,建立健全“链条评审+过程管控”的财政保障机制,助力化解征地拆迁领域“成本虚高、标准模糊、效益失衡”难题,为重大项目落地注入财政动能。
专班联动破难题,三级评审控成本。面对某重点产业项目涉及的222亩土地征收、近6万平方米建筑拆迁及复杂权属关系,建立“市区专班+专业机构+自主评审”立体化工作体系。财政部门牵头组建跨部门攻坚专班,整合政策法规、资产评估等领域专业力量;引入第三方机构完成10余类补偿事项精准核算;同步开展财政政策合规性审查,通过“技术评估+行政审核”双重校验,实现总成本审减超20%,节约财政资金数千万元。其中,企业搬迁补偿通过分级分类核算核减28%,杆线迁移费用审减近80%。
标准库+案例库,双擎驱动保公平。针对拆迁补偿标准争议频发痛点,依据政策工具和历史案例为决策提供支撑。系统梳理省级征地补偿标准、市级棚改政策等规范文件,形成覆盖“土地征收—房屋拆迁—设施迁移”的政策工具,再与历史项目的补偿案例横向比价,实现“同地段同标准”。特别是在处理复杂的企业搬迁补偿时,推行停产企业与在产企业的差异化补偿方案,既保障企业合法权益,又避免财政资金过度投入。
全周期动态管控,闭环管理提质效。构建“前期预审—过程跟踪—结算审计”资金监管闭环。项目启动前开展政策可行性预审,明确成本控制红线;实施阶段建立“进度—质量—资金”挂钩拨付机制,按工程节点拨付专项资金;竣工后重点核查暂估费用结算情况。同时,将项目建成后产生的土地出让收入、税收增量等纳入成本抵补体系,确保资金的“投入—回收”良性循环。
制度创新树标杆,市区协同谋发展。建立成本共担机制,对于市区两级共建的项目,市区协同谋划,成本按比例分担,合理确定各类项目的补偿价值,确保市区两级财政意见统一。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对敏感事项价格波动实施预警。推行税收共享机制,将项目投产后产生的税收按比例纳入市区财政结算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