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专访中国财政杂志社原副社长郭代模:推动财政机关文化高质量发展

作者: 《中国财政》记者 雷艳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7期 2025/04/14
“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一步提升财政文化向心力、驱动力和影响力,树立财政干部良好精神风貌,有利于助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近日,记者就财政机关文化建设对中国财政杂志社原副社长郭代模进行了专访。

认识文化的多功能性

图片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从总和而言,文化是财富的源泉动力及其成果;从特指而言,文化是一种精神、一种思想、一种灵魂。从这个意义上谈,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当然,也是我们财政的灵魂。”郭代模说,文化是多功能的,一是理论功能,可以成为指导思想;二是转化功能,可以升华认识,转化财富;三是实践功能,可以传播知识,可以创造性、创新性参与劳动实践;四是一种软实力,是国家民族所必需的,可以成为国家实力,民族力量的基本要素和竞争力量;五是历史功能,可以为国家的文明发展提供物质财富与精神财富的积累,为未来发展提供雄厚的财富准备。

财政机关文化的本质是为国理财为民服务

图片
“财政机关文化,应是文化之共性与财政及其机关之特殊的有机结合。在这里财政机关文化属于财政文化,财政文化又属于文化的大范畴,这是时空范围上的关系。”郭代模说,“财政机关文化,实际上是财政部门、财政系统的一种文化,这种文化的本质是为国理财为民服务。”为国理财,是在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指导下,在资源配置、宏观调控、制度安排、社会监督诸方面进行科学理财;为民服务,是围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政策、体制、制度等方面,服务三农、改善民生。
他认为财政机关文化,首先要搞清楚财政是什么、干什么,以及如何干?是什么,是对财政本质的认识;干什么,是对财政职能的运用;如何干,是对财政政策的选择,制度的安排,杠杆机制的运用。总之,这是财政基础理论、应用理论及其发展理论的综合性认识和运用。其次是财政机关的职工文化,也就是财政干部的素质文化,财政系统的整体文化除了上述财政理论文化之外,应有财政专业文化,这些文化关系财政干部的素质,关乎财政战线的战斗力。

财政机关文化的核心也就是财政精神

图片
郭代模认为,财政机关文化的核心就是财政精神。“财政部党组曾号召广大干部职工总结‘财政精神’,我参与了这次活动,并提出16个字,即:忠诚事业,科学理财,改革创新,继往开来。”他说,所谓忠诚事业,就是忠于党、忠于祖国、忠于人民,这是前提和根本,是事业成功的保证。所谓科学理财,就是财政人的本职,财政工作的重点。科学理财,讲究的是理财之道,其核心要义是:生财有道,聚财有度,用财有效,节财有方。生财有道,道在速度、结构、效益的三者协调,关键是结构的优化与升级;聚财有度,度在兼顾重点与一般,兼顾各种利益,有利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用财有效,效在增长,少投入,多产出,中速度,高质量;节财有方,方在节约时间,节省成本,从而把增产节约统一起来。所谓改革创新,是从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两方面发挥动力作用,从而使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需要。财政作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完善体制制度,使财政工作充满朝气与活力。所谓继往开来,当然是一种精神,表明财政精神、财政作风、财政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总之,他认为这四句话就是财政精神的体现。

财政机关文化建设应脚踏实地善作善成

图片

“1981年我研究生毕业后留财科所(现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工作,1990年调入中国财政杂志社。工作经历归纳起来,就是八个字:理论研究、政策宣传。”郭代模回忆道,理论研究,以在财科所工作为主;政策宣传,以在杂志社工作为主,总的来说,还是做的财政机关文化工作。在财科所的十年里,深研理论,笔耕不辍,参与了一系列重大课题的策划与写作,认认真真、尽心尽力做研究。他认为,心要围绕党和国家的中心、财政改革与发展的中心;眼要观察国内外风云、放眼国内财经现实;脚要踏在实地、躬身实践做研究,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在杂志社的十五、六年里,我主要是做行政管理和编辑审稿工作,属于财政机关的宣传文化工作。”他认为,对审稿而言,关键是要有眼光、眼力。而写社论评论类文章,重点要体现部党组的要求,既有政策导航性、业务建设性,还有舆论引导性。文章的立足点有高度、文章的逻辑性有惯性、文章的说服力有强度、文章的创意有新度。

推动财政机关文化高质量发展

图片
郭代模认为,财政机关文化建设要在“两个结合”上下功夫。“两个结合”,就是包括我国财政在内的实际与马克思主义的结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结合。前者提供的是指导思想、方向和路线,后者提供的是中国特色、风格和传承。财政机关文化建设既要抓理论文化建设,又要抓专业文化建设。理论文化建设要讲全局意识、政治意识、超前意识和高峰意识;专业文化建设要突出科学性、系统性、创新性和实践性。财政机关文化建设要落实在财政干部队伍建设上。路线政策确定以后,干部就是决定性因素。所以,在财政系统建设一支政治过硬、思想过硬、业务过硬、作风过硬的先进队伍,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财政机关文化建设,是其重要途径与考核内容。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