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四川绵阳:靠前服务 精准赋能 助推医疗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作者: 四川省绵阳市财政局 赵晨颖 梁文彬
来源: 2025/04/11

靠前服务 精准赋能 助推医疗服务能力再上新台阶

四川省绵阳市财政局

赵晨颖 梁文彬

近年来,四川省绵阳市财政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围绕打造成渝医疗副中心目标,补短板、强弱项、夯基础,聚焦重点任务、优化支出结构、完善政策体系,持续推动医疗卫生事业高质量发展,努力擦亮“健康底色”、不断提亮“幸福成色”。



坚持以制度机制建设为基

加快构建保障有力的政策支撑体系

是财政支出责任“明”。出台《绵阳市医疗卫生领域市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实施方案》,明确公共卫生、医疗保障、计划生育、能力建设等6大方面13个具体事项的市与区县的负担比例,要求各地按照确定的支出责任安排预算,根据“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明确事权分级发力,夯实医疗卫生领域财政支出责任。
二是优势领域政策“足”。针对绵阳核医疗产业具有领先的技术优势、较好的产业基础和宽广的发展前景,出台了系列支持政策,具体包括:市级财政对核医学国家重点实验室给予5000万元一次性补助,支持放射性原创药物研制和国产替代,支持高端核医疗装备研制等方面。
三是重点群体关注“多”。2022年,在全省率先出台《绵阳市适龄女孩HPV疫苗接种补助项目实施方案》,对13—14岁已接种HPV疫苗的女童给予每人600元的补助。出台《绵阳市地中海贫血免费基因检测项目实施方案》,对孕产妇血红蛋白成分分析阳性的夫妻双方提供一次免费的基因检测。出台《绵阳市普惠性托育机构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开设托育班,为3岁以下幼儿提供普惠托育服务,按照实际收托人数、月龄等情况给予每人每月200—600元的收托补贴。

坚持以设施设备完善为本

持续打造条件优越的就诊服务环境

一是医疗条件更“好”。通过预算安排、争取债券等方式支持市中心医院第三住院大楼建设项目、市中医医院制剂中心建设项目、市中医医院中医药传承与创新工程建设项目。

二是诊疗水平更“高”。整合财政资金4.53亿元建立县域肿瘤防治、重症监护等临床服务中心,医学检验、病理诊断等资源共享中心。截至2024年,心电诊断中心、医学影像中心分别覆盖100%乡镇卫生院,全市县域内就诊率为83.21%,较去年增长0.34个百分点。筹集3590万元支持打造建设二级医院,做大县域医疗次中心单体卫生院规模,辐射带动周边片区的乡镇卫生院,共34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通过县域医疗次中心省级验收。
三是就医服务更“优”。安排1300余万元支持医疗机构全流程改善医疗服务,启动实施信息化建设,开展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一次挂号管三天等改革。患者预约后,门诊等待时间平均缩短14.85分钟,26家公立医院实现检查检验集中预约,37家公立医院建成“一站式”入出院服务中心,“信用就医”累计使用达4.7万人次,全市检查检验结果互认超73万人次,“一次挂号管三天”为88.5万余名复诊患者减免挂号费,2024年1—12月累计节省医保基金及个人医疗费支出10492余万元。

坚持以人才用好用活为要

着力汇聚技能精湛的医护人员队伍

一是拿出诚心“引”。用好10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支持直属医疗卫生单位赴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等国内知名大学引进高层次人才,2024年共引进医疗领域博士研究生27名、硕士研究生311名。
二是亮出决心“留”。指导市属公立医院完善薪酬制度体系,根据医院年度考核结果每年动态调整薪酬总额,推动医院薪酬总额持续提高。
三是保持恒心“育”。2024年累计安排财政资金4487万元,继续支持住院医师、专科医师等卫生健康人才培训,对国家医学实践技能考核基地给予补助,支持县乡村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实施全科医生特岗计划等,为全市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培养人才。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