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作者: 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6期 2025/03/31

消除绝对贫困,是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取得的举世公认的历史性成就。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是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底线任务。今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越到这个时候,越要慎终如始扛稳责任,防止思想松懈、工作松劲,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确保有序过渡,长久、永久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

提升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


客观上,总会有个别群众因病、因灾等意外因素导致出现返贫致贫风险,关键是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避免风险累积成患。进一步优化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机制,加强工作统筹和信息共享,提升监测效率,防止多头筛查、重复算账加重基层负担。强化帮扶措施实效性针对性,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保障成果,确保兜住兜牢底线。这些年,各地上马了很多帮扶产业,但发展质量参差不齐,要按照巩固一批、升级一批、盘活一批、调整一批的原则,分类推进帮扶产业提质增效,把帮扶产业发展成持续带动增收的富民产业。就业是脱贫人口增收的重要途径,要持续强化就业帮扶,扎实推进防止返贫就业攻坚行动,增强帮扶车间就业吸纳能力,确保脱贫人口务工规模和收入保持稳定。

持续深化重点区域帮扶


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易地搬迁安置区等重点区域,加大政策支持力度,重在改善发展条件,增强“造血”能力。要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完善集中安置区配套设施和公共服务,持续加大产业和就业帮扶力度,提升社区治理水平,确保搬迁群众能融入、逐步能致富。用好各类倾斜支持政策,实施一批补短板项目,加快脱贫地区县域经济发展和乡村基础设施改善。落实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一揽子支持政策,深入开展科技、医疗、教育干部人才“组团式”帮扶,全方位提升发展后劲。

及早谋划过渡期后帮扶政策体系


过渡期后接续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和欠发达地区的方向已经明确,但具体帮扶方式方法需要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加以调整完善。党中央已经部署开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总体评估,在评估基础上调整完善现有帮扶政策,统筹建立农村防止返贫致贫机制和低收入人口、欠发达地区分层分类帮扶制度,更加注重激发内生动力。统筹开展农村低收入人口及防止返贫致贫对象的识别认定,强化对有劳动能力的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开发式帮扶,加强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支持欠发达地区振兴发展,通过东西部协作、定点帮扶等机制给予差异化支持。

健全帮扶资产长效管理机制


脱贫攻坚以来,国家投入形成了较大规模资产。要持续加强帮扶项目资产规范管理,在全面清查、摸清家底的基础上,抓紧建立统一的资产登记管理台账,制定帮扶项目资产管理办法,明确谁来管、管什么、怎么管。通过健全资产形成、确权移交、管护运营、收益分配等全程监管制度,确保经营性资产保值增效、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