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

作者: 中央一号文件起草组成员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6期 2025/03/28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是一个永恒课题,任何时候这根弦都不能松。应对更加复杂严峻的国际形势,满足国内居民食物消费升级需要,要坚持产量产能、生产生态、增产增收一起抓,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

抓牢抓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生产

积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


2024年我国粮食产量超过1.4万亿斤,迈上历史性新台阶,在较高基数上继续实现稳产丰产,要把重心放到单产提升上,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力落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任务。要坚持多油并举,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推动棉糖胶等稳产提质。要做好生猪产能监测和调控,持续推进肉牛、奶牛产业纾困,提升饲草生产能力。要践行大食物观,加强蔬菜应急保供基地建设,实施大中城市周边现代设施农业更新工程,促进渔业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深远海养殖,发展森林食品,推动食用菌产业提质增效,培育发展生物农业,开拓新型食品资源。

持续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

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要严格耕地总量管控和“以补定占”,将各类耕地占用纳入占补平衡统一管理,确保省域内年度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制定基本农作物目录,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分类有序做好耕地“非粮化”整改,要结合当地产业发展实际、作物生长周期等实际情况,设置必要合理的过渡期。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稳步推进盐碱地综合利用试点,分类推进撂荒地复垦利用。要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瞄准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强化农业科研资源力量统筹,培育农业科技领军企业。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继续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推动农机装备高质量发展,支持发展智慧农业。

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

健全节约减损长效机制


防灾减灾、节约减损就是增产增效。要加强灾害风险监测预警预报,用好区域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等力量。建设现代化防洪减灾体系,全面开展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和大中型灌区建设改造。加强平原涝区治理,推进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沟渠整治,加快修复灾毁农田及灌排设施。做好农作物病虫害监测预警和统防统治。扎实推进粮食节约和反对食品浪费行动,大力提倡健康饮食,加强公共食堂、餐饮机构等用油指导,推广减油减盐减糖和全谷物等膳食,推动粮食机收减损、适度加工和科学储存。

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

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


当前种粮收益低已经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要综合施策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稳定市场供需,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完善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政策,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推动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投保面积,保护种粮农民积极性,维护好农民利益。要加大产粮大县支持,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降低产粮大县农业保险县级保费补贴承担比例,逐步扩大产粮大县公共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实施范围。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