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全国人大代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郑军:稳中求进 真抓实干 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新疆实践贡献财政力量

作者: 全国人大代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党组书记 郑军
来源: 2025/03/11

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70周年,做好财政工作意义重大。新疆各级财政部门将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工作和财政工作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开放和安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为推动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图片

坚持目标任务导向

坚决完成年度收入预期目标


坚持依法征收、应收尽收,努力做大收入“蛋糕”,着力稳存量、育增量、提质量,确保圆满完成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确定的预期目标。

一是下大力气深挖增收潜力。立足资源禀赋、区位优势、产业特点,持续培育壮大财源,依法依规组织税收收入,推动财政收入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加大对自治区新一轮找矿突破行动的支持力度,多找矿、找好矿、找大矿,增加矿业权出让项目储备。瞄准土地市场企稳回升的有利时机,适时加大土地出让力度,满足房地产市场和企业扩产扩能的需要。大力盘活存量资产,及时处置闲置资产,切实提高资产配置效率。

二是下大力气堵塞征管漏洞。加强与税务部门的协作配合,严格落实中央统一的税收制度,规范税收优惠,紧盯油气销售、交通物流、资源能源、新兴业态等重点领域可能存在的征管漏洞,创新征管手段,强化动态监测,做到依法严格征收,颗粒归仓。

三是下大力气培育新增长点。实现财政收入持续稳定增长,根本上还是要靠壮大经济实力、增强经济活力、提高市场主体的经营效益。要抓住国家实施更加积极有为宏观政策的有利时机,推动更多项目落地新疆,更多企业落户新疆。要增强纪律规矩意识,大力优化营商环境,坚决不收过头税,不搞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


图片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

强化重点领域投入保障


坚持“小钱小气,大钱大方”,把有限的财政资金花到最紧要处,全力保障党中央和自治区重大战略任务落实落地。

一是支持科技创新驱动。保障实施科技兴疆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落实好支持科技创新的一系列财税政策,提升科技投入效能,推动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二是支持“十大产业集群”建设。发挥财政资金引导和财政政策激励作用,助推油气、煤炭、新型电力、绿色矿业、现代物流等产业集群高质量发展,支持粮棉果畜农业特色产业发展,提高深加工和综合利用能力,更好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

三是支持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中国(新疆)自贸试验区和“一带一路”核心区建设,加快口岸经济带建设,充分发挥中亚学院积极作用,强化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

四是推进城乡区域融合发展。2025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5年过渡期的最后一年,要毫不放松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各项工作,提升防返贫致贫监测帮扶效能。支持南疆高质量发展,提高南疆开放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推动形成南疆发展新的增长极。


图片

坚持增进民生福祉

加大民生保障投入力度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加快补齐基本公共服务短板,在增进民生福祉中实现各族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一是兜牢兜实“三保”底线。严格按照自治区“三保”保障范围和标准足额编列“三保”预算,不得擅自扩大和缩小保障范围。严格“三保”预算执行,在支出预算安排和库款调度等方面优先保障“三保”支出,特别是人员类支出按时足额兑付。强化“三保”风险运行监测,严控新增暂付款,严禁挤占挪用“三保”资金,切实兜牢兜实基层“三保”底线。

二是支持文化润疆工作。完善文化润疆工作投入机制,支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物保护利用、文旅融合发展等项目。扎实推进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和普及使用,提升宗教事务治理能力,更好满足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

三是巩固就业优先战略。加大援企稳岗力度,提升就业公共服务能力,抓好重点群体就业,深入推进实施“三支一扶”、百万就业见习岗位募集等计划,多渠道促进青年就业创业,高质量支持开展职业技能培训。

四是支持教育高质量发展。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学前教育和普通高中扩优提质。推动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积极落实完善学生资助政策,确保教育支出“只增不减”,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五是提升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能力。支持实施医疗卫生强基工程,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均衡布局。扩大普惠居家养老服务,落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加强老年、妇幼等重点人群健康服务,持续提升中医药服务能力。

六是完善住房保障体系。持续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有效扩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多样化满足群众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七是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支持推广使用清洁能源,推进“乌—昌—石”区域大气环境整治、重点流域环境综合治理、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


图片

坚持提升治理水平

助推财政工作持续提质增效


在做好科学理财、依法理财上下功夫,全面提升财政治理能力和治理效能,推动各级财政平稳高效运行。

一是强化预算管理。打破基数概念,全面聚焦自治区重大战略、重点项目安排资金,提升零基预算质效,大力压减非重点、非刚性、非急需支出,严控一般支出,强化“三公”经费管理,逐步压减编制外人员支出规模。深入贯彻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坚持勤俭办一切事业,及时调整优化项目支出标准,对必要支出也要严格审核把关,力戒铺张浪费。要硬化预算约束,强化执行监控,及时纠正无预算、超预算、违反预算支出问题,进一步加快预算执行。

二是加强绩效管理。围绕自治区财政支出重点领域,进一步规范事前绩效评估,强化绩效目标管理,做实绩效监控,做优重点项目绩效评价。加大对地县预算绩效管理监管力度,加强日常监督管理,及时反馈发现问题、促进整改,强化结果应用。

三是持续防范化解债务风险隐患。继续抓好自治区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实,按时保质完成年度化债任务,力争2025年全面完成政府融资平台退出工作。健全全口径政府债务监管体系,对违规举债问题及时发现,严肃问责。强化债券项目审核监管,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配合相关部门做好金融、房地产、社保领域风险化解工作,加固防止其他领域风险向财政蔓延扩散的“防火墙”。

四是强化财会监督。完善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重点聚焦严肃财经纪律专项整治、会计评估领域专项整治、预算执行常态化监督、地方预决算公开情况专项检查等监督任务,深入开展财会监督专项行动。持续推进殡葬、乡村全面振兴、医保、养老等领域专项整治。加强财会监督与人大、纪检监察等其他各类监督贯通协调,主动接受人大、巡视、审计等监督检查,扎实推进问题整改。

图片

坚持带队伍育人才

锻造高素质财政干部队伍


系统研究谋划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举措,持续提升财政干部科学生财、创新聚财、高效用财、勤廉管财能力,为自治区财政事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始终保持政治上清醒坚定。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引导财政干部牢牢把握财政工作政治属性和财政部门政治定位,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做到党中央有号令、自治区党委有部署、财政部门见行动有实效。

二是加强全面从严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巩固深化党纪学习教育成果,锲而不舍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和自治区党委实施办法,纵深推进财政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严肃惩治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各类腐败问题,带头做反腐倡廉的表率,以铁的纪律凝聚意志、锤炼作风,营造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三是加强干部队伍交流培训。完善选育管用的全链条干部培养体系,落实好教育培训规划,发挥好线上学习平台、线下专题培训作用。加强财政专业能力建设,高质量举办“财政大讲堂”,发挥好专家工作室作用,持续提升推动财政改革发展的能力。加大干部选拔转任轮岗交流力度,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