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财政厅厅长陈书平: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 以财政高质量发展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

作者: 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财政厅党组书记、厅长  陈书平
来源: 2025/03/10

图片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吹响了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的冲锋号,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部署,为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指明了方向。四川财政将以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作为新时代财政工作主题主线,抓紧谋划和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加快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四川新篇章贡献财政力量。


图片

把握改革大势

深刻领悟财税体制改革的重要意义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将财税体制改革作为“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的重要任务之一,凸显了财税体制改革对于宏观经济治理的重要性和牵引性。四川省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结合四川实际作出改革安排,明确指出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强化基础支撑的重点。对标对表党中央、省委要求,必须站在更高起点、更深层次、更广维度上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做好顶层设计,纲举目张抓好各项改革部署落实。

近年来,四川财政始终坚持以系统观念、创新思维和改革办法谋划推动财政事业发展。2023年,鲜明提出全省财政高质量发展“三大目标、四个抓手、六项重点”总体工作思路,以“一年起步、两年成势、三年定型”的节奏予以推进,在全省财政系统凝聚起高度共识。2024年,聚焦财政管理改革最突出的难点堵点,对财政“收、支、管”等方面进行深度挖掘,推动省政府出台财政高质量发展实施意见,搭建了宏观层面整体架构,但具体领域的改革举措不够明确,细分板块的改革关联不够紧密,需进一步加强系统谋划和整体推进。

在2024年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财政部部长蓝佛安指出,要大力推进财政科学管理,做到六个更加注重。财政科学管理与财税体制改革、财政高质量发展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财税体制改革是关键抓手,财政科学管理是路径方向,财政高质量发展是最终目标,三者是有机统一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通过全面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有力促进财政科学管理,加快推动财政高质量发展,更好服务四川现代化建设。


图片

把握改革重点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解决难点堵点


一是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着力优化共享税费范围、完善资源要素领域财税利益分享,实施支出责任清单管理、建立分类分档负担机制,优化转移支付架构体系、强化“奖勤罚懒”导向,推动构建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政府间财政关系。

二是国有“三资”管理改革。着力健全资产资源统计报告制度以及准确反映自然资源价值的价格评估体系,分类盘活利用闲置低效国有资产资源,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制度,建立差异化特别利润上缴政策。

三是零基预算改革。着力明确支出安排序列,强化基础支撑保障,分类分层编制预算,完善预算审核机制,健全财力统筹模式,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四是财政支持发展方式改革。着力完善政府产业投资引导基金跟投机制、强化过程管控、实施绩效评价、畅通退出通道,进一步提高财金互动政策系统性、协调性和精准度,持续推动现有产业项目提能增效、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招商引资新增落地。同时,多渠道筹集项目资本金、打好融资“组合拳”,全力支持基础建设。

五是国库资金管理改革。着力加强集中支付末端管理,探索拓展“一卡通”发放范围,完善转移支付穿透式监管机制,实施库款支拨管控,深化政府综合财务报告编制改革。

六是绩效监督管理改革。着力推动绩效监督地方立法,压实各级各部门“管资金、管项目、管政策,都必须管绩效和监督”主体责任,深化全过程预算绩效管理,健全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认定机制,优化绩效监督结果与预算安排挂钩办法。

七是地方债务管理改革。加快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改革转型,着力构建全口径预警评价体系、全覆盖综合化债体系、全链条监督问责体系。

八是国有金融文化资本监管体制改革。着力实施分级授权管理,完善金融企业国有股权董事管理制度,修订经营业绩(经济效益)考核制度,健全考核结果与负责人薪酬和工资总额联动机制。

九是政府采购制度改革。着力建立政府采购需求标准体系、信用评价体系、行政裁决机制,完善政府采购一体化平台功能,通过大数据实现采购过程监管全覆盖。


图片

把握改革方法

以更大力度推进财税体制改革


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履职尽责、担当作为,坚定不移当好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促进派、实干家。

一是坚持系统集成、整体推进。深化财税体制改革需整体谋划和系统布局,通盘考虑改革的点线面和时度效,妥善处理政府和市场、上级和下级、公平和效率、当前和长远等重大关系,研究制定“1+N”改革体系。“1”为统领,即全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明确改革任务书、时间表和优先序;“N”为支撑,即派生出来的分领域配套改革子方案,明确未来五年财税体制改革重点任务,加快推动标志性、牵引性强的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二是坚持问题导向、先立后破。始终聚焦制约全省财政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症结,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绝不搞“无病呻吟”和“眉毛胡子一把抓”,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特别是把握好“立”与“破”的辩证关系和承接顺序,做好财税体制改革新旧模式的有序衔接和转换,保证政策连续性和精准性。

三是坚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现阶段的财税体制改革涉及更深层次利益格局调整和管理方式变革,复杂程度相比以往明显提升,牵一发而动全身,既不能盲目冒进、也不能裹足不前。对于论证清楚、条件成熟、取得共识的改革事项,主动作为、抓紧实施,力争率先取得突破。对于明确需要取得突破但一时没有实践经验的改革事项,加强科学论证,先行试点探索,再逐步推开。对于情况不清、底数不明、没有实践经验的改革事项,深入研究、稳慎推进,防止仓促实施衍生新的风险。

四是坚持贯通协同、联动推进。财税体制改革涉及面广、难度大,需要集成各方力量,夯实要素支撑。加强向上汇报衔接,吃透改革精神、摸清改革动向,赢得上级支持。加强同级部门协同,广泛争取各方理解、凝聚共识。加强与市县联动,合力破解“中梗阻”、“最后一公里”等改革难题,三管齐下集成上级支持、同级协同和下级响应,汇聚进一步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的强大合力。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