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甘肃省财政厅政府债务管理处:平凡的岗位 不凡的坚守

作者: 甘肃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3期 2025/02/28
图片


面对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累积这一发展进程中的新问题、前进道路上的新挑战,甘肃省财政厅政府债务管理处立足实际想办法、出硬招,坚定不移控增量、化存量,织牢织密政府债务风险防线,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推动债务化解工作取得积极进展。

咬定青山不放松

紧盯化债任务冲锋在前


面对债务管理量大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常态,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紧盯任务目标,持续精准发力,逐步建立起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

站位全局统筹推进。积极履行省推进地方债务化解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和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所需,全力以赴、统筹推进各领域风险防范化解。短期内完成三轮全省百万笔地方债务数据清查统计工作,牵头制定了《甘肃省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1+10”方案》。悉心指导市县结合实际制定“1+N”化债方案,“一盘棋”推进全省地方债务风险防范化解,积极主动打好化债攻坚战持久战。
立足职能系统谋划。勇当开路先锋,争当事业闯将。按照国家和甘肃省化债工作会议精神,第一时间起草并向省政府报送《关于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几项重点工作事项的汇报》,对下一步化债工作提出切实可行的思路举措。不断健全完善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体系,两年来研究出台20余项制度办法;累计组织发行政府专项债券超1100亿元,支持各级1333个重大项目建设,有效发挥专项债券补短板、扩内需、促发展的积极作用。
守正创新积极作为。2024年以来,按要求汇总各领域化债进展情况,按期向国家报送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季报、半年报,向党中央、国务院报送2023年度隐性债务情况报告,确保数据准确、内容完整。坚持“跳出财政看财政”,打破思维定势和路径依赖,加大化债工作宣传力度;积极参加案例征集比赛,结合工作实际撰写《攻坚克难 综合施策 坚决守牢债务安全“警戒线”》,荣获全省“新时代总体国家安全”维护国家安全案例征集大赛优秀奖,让“化债”、“防险”理念不断融入事业发展的方方面面。
星光不负赶路人

统筹发展安全埋头苦干


在化债工作的漫漫征程中,“星光不负赶路人”是最为生动的写照。想在前、冲在前、干在前,把每一项任务、每一件工作都作为大事要事来抓,慎思笃行、精益求精,确保化债成果经得起检验。

加强债券管理。以“提高资金质效、防范偿付风险”为导向,持续加强对专项债券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聚焦管好存量、用好增量、提升质量,细化制定17条举措,进一步强化“借、用、管、还”各环节管理。对历年发行的4087个专项债券项目进行集中会审,进一步做实存量项目融资平衡方案,细化实化偿债资金来源。2024年全省专项债务对应项目上缴收入比上年增长1.8倍。
强化激励引导。紧密结合财政运行和债务风险防控形势,创新方式、细化举措,研究建立化债奖补机制,按照“导向明确、突出实绩、分类激励、多化多补”的原则,2024—2028年省级财政每年安排一定资金,对防范化解政府隐性债务、融资平台债务、中小金融机构风险、清理政府拖欠企业账款以及建设应急保障机制等工作完成较好的市县给予奖补,实现地方债务风险各领域全覆盖,激励引导市县控增减存,全面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推动风险降级。统筹考虑全省各级债务风险、财力状况、融资需求等因素,科学合理分配政府债务限额,严格控制高风险地区新增限额,避免债务风险积聚。指导全省政府债务高风险地区立足实际设置债务率压降目标,合理制定风险降级计划,以点带面降低全省债务风险。2024年,全省法定债务本息全部按期足额偿还,年度隐性债务化解任务超额完成。

人要有一点精神

营造干事氛围迎难而上


始终秉持“不畏浮云遮望眼”的坚定、保持“不服输不认输”的干劲,心无旁骛干事业,一门心思抓落实,把“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信念融入到工作实践中,有力有效防范化解政府债务风险。

健全机制“谋长远”。研究建立责任清单、统计监测、月报预警、风险会商等六项政府隐性债务管理工作机制,印发开展隐性债务问责闭环管理实施程序和实施办法,推动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制定过紧日子实施方案,提出5个方面22条措施;结合省委省政府“三抓三促”行动,厉行勤俭节约办一切事业,建立责任落实、制度约束、统计监测、监督问责等长效机制,推动过紧日子思想融入财政管理全过程。
强化监管“守底线”。按照“清单制+责任制”方式,将年度化债目标逐笔逐项分解落实至各级各部门,压实化债主体责任。实时统计监测全省政府隐性债务变动情况,定期通报各地化债进度和隐性债务风险水平。保持监管高压态势,不断加大与审计、纪检贯通协调力度,严肃查处违法违规举债融资行为,坚决遏制新增隐性债务,对发现的违法违规举债行为,督促严肃追责问责。
全力以赴“防风险”。统筹用好国家政府债券化解存量债务等政策,倾斜支持重点地区,稳妥化解非标、刚兑、高息等高风险隐性债务。区分轻重缓急原则,组织各级系统清理链条债、三角债等,精准制定隐性债务置换方案,优先置换债务成本高、涉众风险突出的隐性债务,确保发行一批、使用一批、见效一批。2024年发行化解存量债务债券,节约利息支出约30亿元,有效解决2.2倍的债务“连环套”问题,充分发挥置换债券资金“一钱多用”、“一石多鸟”的综合效应。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