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陕西省渭南市财政局:小财政 大作为

作者: 陕西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3期 2025/02/28

图片


渭南是农业大市,经济体量小、财政底子薄,如何发挥职能作用,做好稳经济、促发展、惠民生、防风险、推改革工作,是渭南财政人面临的现实问题。

“小财政”支撑大发展

“小财政”更要推动大发展,渭南财政从体制机制破题,在健全完善集中财力办大事的资金保障机制上下功夫。每年整合设立6亿元县域经济发展专项资金,优先保障工业倍增、生态环保、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资金需要,支持重点工作顺利实施。开展财政专项资金“拨改投”,设立产业发展基金,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引导撬动作用。截至目前,已累计投入市级专项资金15.4亿元,有力支持工业、科技创新等重点产业发展。2021年以来,累计新增退税减税降费78亿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城市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渭南中心城区“南高北翘、中心低洼”,极易发生内涝。特别是2021年8月的一场强降雨让部分路段积水过腰,市民怨声载道。鉴于此,渭南市财政局会同相关部门,抢抓政策机遇,按照“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要求,有力支持国家第二批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该项目实施以来,累计拨付补助资金8.84亿元,安排市级配套资金15.4亿元。通过近几年努力,渭南南塬截洪排涝能力有效增强,雨洪调蓄能力不断提高,相继建成了车雷公园、渭河生态运动公园、街头绿地公园等一批海绵公园绿地。示范期末,历史内涝积水区段全部消除,有效补齐城市排水基础设施短板、解决城市洪涝顽疾、提升城市环境品质。
坚持在支持发展中推进债务风险化解,稳减存量、严控增量,促进经济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近年来,经过市县共同努力,全市法定债务按时足额还本付息,余额严格控制在限额之内,融资平台数量和经营性金融债务规模有序压降,台账内政府拖欠企业账款实现“应清尽清”,全市地方债务风险逐步缓释、总体可控。

“小财政”托起大民生

作为陕西省第二人口大市,民生保障任务艰巨。面对收支矛盾突出、财力水平低等现状,渭南市财政局始终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久久为功,支持办好各项民生实事。

“尽力而为”——对民生配套资金全力保障,列入“三保”清单的民生项目应享尽享、应保尽保、不降低标准。
“量力而行”——对民生工程项目加强财政可承受能力评估,按照轻重缓急,逐步安排实施,不拔高标准。
“久久为功”——健全完善民生投入保障机制,聚焦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重点领域,接续发力、持续推进,不断改善和保障民生。同时,严控新增出台民生政策,严禁自行出台或扩大现有民生政策标准和范围,增强民生政策的规范性和可持续性。 
在有限的财力基础上,做好“加减法”。一是“加法”,坚持“三保”优先,健全民生投入保障机制,干部职工工资按时发放,基本民生资金及时兑付,全市财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始终在80%以上,财政投入逐年增加,各项民生扩面提标政策有效落实。二是“减法”,不折不扣落实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要求,压减一般性支出,严控非刚性、非急需支出,“三公”经费、会议费、培训费等一般性支出连年下降,节约资金统筹用于民生保障。

“小财政”推进大变革

创新开展财政管理绩效提升“三年行动”、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打造会计管理新模式……这一连串的创新动作,都是渭南财政人这几年来“小财政”推进大变革的具体体现。

从2021年起,按照“一年补短板、两年上台阶、三年大提升”的思路,下大力气在全市财政系统开展财政管理绩效提升“三年行动”。围绕提升服务大局能力、重点工作成效、资金使用绩效、基础管理水平、干部综合素质五个方面,涵盖党务、政务、业务、服务,通过在全市财政系统统一动员部署、逐年制定方案清单、建立督办落实机制、举办工作交流推进会等措施,全面提升财政治理效能。
实施市以下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市县收入分享比例,完善市对县(市、区)一般性转移支付制度,稳步推进市与县(市、区)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推动财力下沉,增强基层财政保障能力,确保基层财政平稳运行。
创新实施“会计实务面对面”培训,聚焦财税改革热点、会计工作要点和基层财务难点,由各行业会计实务精英组成师资团队,采取“主题讲座+实务分析+互动解答”的培训模式,通过面对面传授,手把手指导,提升了会计人员业务能力和实务操作水平。近年来,累计举办“会计实务面对面”培训35期,培训8000余人次。
预算绩效管理全面实施,形成“1+N”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强化事前、事中、事后全链条预算绩效管理,有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2023年,渭南市财政管理绩效考核受到省政府表彰奖励;省对市预算绩效管理水平考核荣获“A”等次。 

“小财政”锻造大本领

“廉者,政之本也”。通过经常性开展警示教育、重要节点廉洁提醒、青年干部廉洁从政座谈交流,举办“正家风、严家教、廉家庭”主题活动,召开“廉内助”座谈会,组织财政干部和家属谈认识、谈体会,共同签订《廉政承诺书》,让大家做到心中有尺,行事有度。在此基础上,用心培育“能写、能算、能讲、能办”的“四能”财政干部,全方位提升干部综合素质。

有为才有位。通过对年轻干部“选育管用”的全链条管理,将一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的年轻干部提拔到领导岗位,一批兢兢业业、默默奉献的干部晋升了职级,有效激发各个年龄段干部干事创业热情。
就是这样一支队伍,荣获全国财政系统先进集体,连续4届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被授予第四届、第六届陕西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等荣誉称号,连续17年被渭南市委市政府表彰为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单位”。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