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湖北省十堰市财政局:财苑妙笔 点“绿”成“金”

作者: 湖北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3期 2025/02/21

图片

湖北十堰是鄂、豫、陕、渝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地,被誉为“中国卡车之都”、“中国商用车之都”,拥有武当山、丹江水、汽车城三张国家级名片。2024全国地级市城市品牌指数百强榜中,十堰名列全国地级市第71位。近年来,十堰市财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财政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给十堰丹江口库区环保志愿者的回信精神,充分发挥财政职能,助力十堰“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发挥财政职能

助力绿色低碳发展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通水十年来,为确保“一泓清水永续北上”,十堰市财政局积极筹措资金,累计投入财政资金356亿元系统治水保水护水,年均投入32.4亿元,让一笔笔真金白银扮靓绿水青山。重点区域生态保护和修复、历史遗留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等重大生态修复项目稳步开展,丹江口水库水质一直稳定达到Ⅱ类及以上标准,109项水质监测指标中有106项达到Ⅰ类标准。空、天、地智慧监管体系构建守水护水硬核实力;“船舶上岸”专项治理收效明显;小流域综合治理取得良好成效,成为全国样板……
2024年10月,十堰市联合神农架林区申报的湖北省丹江口库区水源地国土空间绿化项目,成功入选全国示范项目。该项目建设周期三年,财政总投资10.33亿元,预计实施森林质量提升55.47万亩,人工造林1.95万亩,碳汇增量36.07万吨。这一项目建成后,十堰丹江口库区将被打造为国家战略性水源地水源涵养示范、绿色低碳发展先行示范等“四个示范”,一个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的美丽丹江口库区将成为首都及供水区人民永远清澈碧绿的“大水缸”。
十堰以水经济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也正实现突破,农夫山泉增设产线,燕京啤酒、北冰洋等建设投产,王老吉、百岁山等即将落地,“源头活水—纯净水—功能饮料—食品加工”一体化产业集群崛起。2024年,全市水经济产值预计达290亿元,初步实现了绿色转化。

善用财税杠杆

加快产业绿色转型


不遗余力地支持产业绿色转型升级,坚持不懈助推“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一主”即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四优”即文旅康养、新型电池、绿色食品饮料、生物医药健康产业,“多支撑”即培育壮大循环经济、清洁能源、数字经济、供应链物流等多点支撑产业。目前,全市“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规上企业达到1725家,提供了全市60%以上的财税收入。
财政金融联动是推动产业绿色转型升级的重头戏。市财政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作用,提升地方经济“含绿量”,让十堰绿色发展之路走得更铿锵有力。
“产业升级贷”、“科技创新贷”、“助企纾困贷”、“绿色发展贷”、“产供强链贷”等全省首创的五大新型融资担保产品,有效推动了主城区300多家企业绿色转型。“绿色发展贷”这一专项信贷产品推出短短6个月,已为35家企业担保贷款1.61亿元。
据统计,全市财政部门共落实“四补”机制和新型政银担专项资金20.26亿元,到目前全市融资担保贷款在保余额近70亿元,累计惠及市场主体2万多家。农业担保贷款在保余额24.22亿元,带动超10万名农民就业。全市22只产业投资基金总规模达到99.36亿元,投资企业71家,吸引撬动社会资本投资约80亿元,支持6家企业上市,有效助力全市“一主四优多支撑”产业体系建设。
2023年,成功创建中央财政支持的“国家普惠型金融示范区”、“湖北省中小企业数字化试点城市”,财政金融联动“十堰经验”三次在全省作交流发言。2024年前三季度,十堰地区生产总值1782.79亿元,同比增长6.5%,其中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1%。

壮大绿色财源

全力保障改善民生


丹江口水库大坝附近,一箱箱清冽甘甜的瓶装饮用水通过传送带送入车厢,准备发往全国各地。一库净水带动了香菇制品、木瓜饮料、鲟鱼养殖等绿色食品饮料产业发展,并形成了绿色产业链条。2023年,全市绿色食品饮料产业综合产值761.5亿元,同比增长14%。
早在2021年,十堰就以壮大绿色财源为重点狠抓财源建设工作,率先成立了财源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市财政局专设了财源建设办公室,相继出台了“1+N”财源建设工作指导意见等5个制度文件,33家财源建设成员单位联动培植培优财源税源。
“得益于财源建设专班的帮扶支持,我们利用800万元的上市奖励资金和3亿多元留抵退税,与郧阳区国企合作投资昊朔新能源绿色项目,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大大增强。”万润新能源科技上市公司行政总监鲁滨说。财源建设专班一对一帮扶像万润新能源这样的重点企业达到145家。
数据显示,2023年,全市狠抓财源建设增加税费收入37.9亿元,当年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39.42亿元,同比增长20.5%,高于全省平均增幅8个百分点。2024年1—10月,在异常困难的形势下,全市通过财源建设增加税费收入29.2亿元,累计完成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26.61亿元,可比增幅居全省第6位。
抓财源、增收入、促发展,归根到底就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十堰财政部门始终把保障改善民生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项,持续强化民生保障能力。
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兜牢兜实“三保”底线,将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全力解决就业、教育、养老、托育、医疗、住房等领域群众急难愁盼问题。2023年,全市民生支出374.87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为81.7%。2024年1—10月,全市民生支出326.19亿元,持续保持超80%以上的高占比。
每年实施一轮民生“十大行动”,先后实施安居宜居、稳岗拓岗、学位扩充、品质养老等系列民生行动,让群众真真切切感受到了城市发展的温度、幸福的质感。2024年9月,民生领域再次传来喜讯,十堰成为中央财政支持公立医院改革与高质量发展示范项目城市,也是湖北省唯一入选城市,该项目建成后将大大提高市民就医便利度。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