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山东省财政厅预算处:财政战线上的青春方阵

作者: 山东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3期 2025/02/20

图片

在山东省财政厅有这样一支团队,他们秉承“预则立、算才明、勤于业、乐于成”的理念,以专业、敬业、乐业与精业的姿态诠释了“忠诚可靠、吃苦耐劳、严谨细致、团结协作”的山东财政文化,他们就是先后获得“山东省人民满意的公务员”、“省直机关党支部建设示范点”、“山东省青年创新突击队”荣誉称号的财政厅预算处。

胸中有大局 眼中有大我


财政预算人的工作状态,是默默奉献的坚守,是在数字海洋里的无畏探索,是对财政使命的忠诚担当。他们用手中的预算草案描绘着社会发展的蓝图,用精准的资金分配传递着民生的温度。
2022年中央赋予山东建设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重大使命,预算处在厅党组统一领导下,牵头协调人员力量,积极配合财政部开展政策研究,在财政部出台《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山东深化新旧动能转换推动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的实施意见》后,第一时间出台工作方案,推动16个方面财税政策落地见效,以实际行动落实落细中央决策部署。
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既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山东的重大政治责任,也是山东高质量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预算处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对标对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部署安排,牵头制定财政支持黄河重大战略38条,坚决做到“党中央有号令、省委省政府有要求、财政见行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一要务,2022、2023年预算处分别牵头提出182项、192项财政政策纳入省政府“稳经济”政策清单,为经济回升向好提供有力支撑。
温比亚、利奇马台风灾害发生后,本着“急事急办、特事特办”原则,多方筹措抗灾救灾资金,支持应急救灾和抢险修复。2023年“8·6平原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拨付抢险救灾资金,下达资金指标,当天拨付受灾市,支持做好抢险救灾和安置救治受伤人员、排查次生灾害等工作;震后,又拨付资金支持加固受损基础设施,做好灾后重建工作。关键时刻,尽显使命担当。

政府的紧日子 百姓的好日子


“预算处是一个经常说‘不’的部门。对一般性支出,比如会议费、培训费、公务接待费等非刚性支出,非急需的不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活动支出,‘三公’经费等,我们坚决说‘不’。”预算处处长宋卫雯说。
近年来,山东省级切实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每年编报预算都坚持从“零”开始,根据实际需求和财力可能排项目、定资金。从2023年起,省级创新预算安排机制,按照轻重缓急统筹安排各类支出,其中,对“三保”等刚性支出“应保尽保”,对国家和省有投入要求和具体标准的支出“尽力而为”,对国家和省有投入要求但无具体标准的支出“统筹保障”,对部门履职的合理需求“量力而行”。
政府的紧日子换来百姓的好日子。从2019年开始,接续办好20件重点民生实事,全省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财政预算导向鲜明,2023年民生改善交出新答卷:全省城镇新增就业124.5万人,新增城乡公益性岗位61.9万个。新改扩建中小学245所,有效保障180万适龄儿童小学秋季入学。首个全国医养结合示范省通过验收,新获批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项目,三级传染病医院或院区实现16市全覆盖。基层医疗机构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85%以上,基本实现异地就医直接结算。新增护理型床位3.3万张、家庭养老床位2.4万张。老年食堂达到1.2万家。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5%、6.7%。筹集保障性租赁住房8.4万多套,棚户区、老旧小区改造超额完成年度任务。

勇于改革 敢于创新


预算从根上说,就是解决供需矛盾,这需要智慧和能力。预算处每个人都有辩证法思维——世界上没有绝对的事,矛盾从产生的那一刻,便已孕育了破解之道。
注重加强支出政策评估,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多个维度,对财政政策资金的使用效果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持续深化财政科学管理,落实财政部零基预算改革要求,每年从零开始安排预算,对低效、无效和敞口支出及时清理优化,坚决打破支出固化格局。强化预算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开展省直部门过紧日子定期评估,推动财政支出持续降本增效。
以改革提升财政保障能力。牵头建立支出分类保障机制,按轻重缓急统筹保障各类支出。坚持一体化编制“四本预算”和政府债务收支计划,定期清理盘活存量资金,严格非财政拨款资金管理,增强财政综合保障能力。
以改革优化财政分配关系。结合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最大限度推动财力下沉,2023年,全省县级财力占比达63.5%。推动出台教育、科技等10个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将省直管县范围调整扩大到41个并实行直通车管理,建立重大民生政策支出责任分类分担机制,县级财力均衡程度、财政管理水平不断提升,连续多年在全国县级财政绩效管理综合评价中获优秀等级。

和谐的团队 青春的方阵


山东省财政厅预算处平均年龄34岁,是一个昂扬向上的青春方阵。
这是个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的活力团队。除了常年加班加点、连轴转外,他们是主动挑起工作重担的“天选打工人”。大家像齿轮一样紧密配合、相互补位、高效运转,确保岁末年初各项工作目标不变、标准不降、质量不减。
这是个善于协调的智慧团队。对上,当好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对下,体谅基层难处,想方设法,不遗余力给予支持。预算业务牵扯面广,他们左右联动,争取多方配合,无论推进工作、深化改革,还是制定政策,安排资金,都尽力寻找最大公约数,画出同心圆,形成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合力。
这是个善于学习的向上团队。他们是财政信息的“解码者”,深入研究宏观经济走向,剖析各项政策对财政收支的影响,在海量的数据中抽丝剥茧,为预算编制找寻最合理的依据。他们是政策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时刻紧跟政策法规的变化,并将其融入到预算管理工作中,既确保政策在本地的有效落地,又根据实际情况为政策完善提供反馈与建议。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