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财务研究 | 曹玉鹏等:商贸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财务影响及其动因研究

作者: 曹玉鹏 郭德友 于博
来源:《财务研究》2025年第1期 2025/02/18
商贸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财务影响及其动因研究

曹玉鹏 郭德友 于博


摘要:本文通过手工查询年报,确定商贸企业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贸易往来的真实时间,在此基础上利用双重差分模型考察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我国商贸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分析了商贸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内在动力机制。研究发现:(1)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商贸企业财务绩效具有一定提升效应,但提升作用存在滞后性和非稳定性。(2)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高了商贸企业销售收入,但并未降低其经营风险,且对不同类型成本的冲击效应较为复杂,管理成本得以优化,而销售成本有所增加。并且,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企业长期信贷资金的获取和营运资金的周转效率具有提升作用。这说明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动因不仅仅在于绩效寻求,也在于提高资金获取和资金运转能力。(3)银行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企业表现出信贷支持意愿,但分组检验发现,对于那些经营风险较低的企业,信贷支持程度更高,即信贷支持是在风险甄别基础上条件化实施的。本文研究揭示了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商贸企业的积极作用,为推动商贸企业积极开展“一带一路”贸易服务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政策参考。

关键词:“一带一路”;企业财务绩效;信贷供给;双重差分模型


作者简介


曹玉鹏,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硕士研究生,公司金融与资本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助理,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和农业经济。
郭德友,经济学博士,天津财经大学金融系副主任,金融企业数字化转型研究中心主任,天津市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为货币金融理论。
于博,天津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天津市中青年骨干创新人才,研究方向为公司金融和教育经济。发表论文10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教育部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多项。


文章结构框架

图片

(点击可看大图)




精彩内容摘编




引言


回顾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余年来取得的成绩,可以看到它有效推动共建国家实现了互利共赢,也为我国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实现高质量发展带来了更多机遇。现有关于“一带一路”经济后果的研究,主要从宏观国家层面和微观企业层面展开。在宏观国家层面,“一带一路”倡议通过优化全球价值链,促进更多发展中国家融入国际分工(戴翔和宋婕,2019),这增加了对外直接投资,完善了基础设施建设(隋广军等,2017),有利于加速产业转移并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刘友金等,2023),从而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和双边贸易。同时,“一带一路”倡议提升了中国及沿线国家的经济自由度和经济增长(陈继勇和陈大波,2017;宋科等,2022)。在微观企业层面,已有文献从企业投融资、生产经营及创新决策等方面展开研究。有研究显示,“一带一路”倡议降低了企业参与海外投资的信息不对称水平(祝继高等,2020),进而减少了投资风险(孙焱林和覃飞,2018),并提高了技术创新和海外经营收入(王桂军和卢潇潇,2019a;刘霞等,2021)。然而,“一带一路”建设也面临多重挑战,包括贸易保护主义、地缘政治和社会经济风险,这些风险可能影响企业财务绩效和经营稳定性。并且,现有“一带一路”政策效应评估的文献中,鲜有针对不同主营业务类型企业的差异化分析。因此,有必要在企业业务类型加以区分的基础上,探究企业在此进程中的财务表现和参与动因所在,这对于理解“一带一路”如何促进微观企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进而对科学评估政策效果提供参考。
为此,本文聚焦于商贸企业,研究其绩效增长是否因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而明显受益。聚焦商贸企业主要基于以下原因:第一,不同类型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服务功能、战略目标和经济价值是不同的,直接进行全样本研究很难满足底层逻辑,即不具有可比性,如基建企业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可能会承担更多的早期建设成本,是政策外部性的创造方,而商贸、物流企业则是政策外部性的获益方,因此政策对不同企业成本、风险与绩效的影响存在本质区别。第二,国家统计局公告显示,我国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进出口额由2013年的10.1万亿元攀升至2023年的19.5万亿元,年均增长6.7%,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由39.3%提高到46.6%。在此背景下,考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是否对商贸企业财务绩效有积极拉动作用,对于思考如何以稳出口来推动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选取2007~2020年沪深A股商贸类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商贸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商贸企业财务绩效具有一定提升效应,但提升作用存在滞后性和非稳定性。进一步分析表明,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会提高商贸企业销售收入、降低管理成本,但是也会增加经营风险和销售成本。在绩效提升滞后和非稳定背景下,这说明“绩效寻求”并非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唯一驱动力。本文继而从资金获取和周转效率角度进行研究,发现银行长期贷款增长和企业资金运营效率提升也是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动因。此外,本文还对银行风险偏好进行检验,发现经营风险较低企业会获得更多的长期借款。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当前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影响企业财务绩效的相关研究对二者之间关系的阐释尚不够清晰,主要体现在对短期绩效和长期绩效的评价结论不一致上,以及对不同主营业务类型企业不加区分地直接进行政策效应评估。基于此,本文针对商贸企业展开研究,旨在详细讨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商贸企业财务绩效的动态影响。第二,考虑到传统商贸企业中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样本相对较少,本文将样本从传统商业贸易板块拓展至跨境电商和跨境支付等板块,并通过手工查阅年报获得上述商贸类板块全部企业是否参与“一带一路”贸易服务的数据,从而构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虚拟变量,并进行实证检验。第三,相关文献中对于绩效水平经风险调整后的研究结论往往并不统一,本文从收入、成本、风险和资金多个维度给出更客观的政策效应评价,并探讨商贸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因所在。


文献综述和假设提出


(一)文献综述

1.“一带一路”的宏观层面效应评估

孙慧和李建军(2016)的研究表明,物流基础设施质量和国际货物运输能力是影响产品出口和双边贸易额的重要影响因素。“一带一路”倡议通过推动全球价值链的优化和重构,使得更多的发展中国家融入国际分工(戴翔和宋婕,2019),这增加了对外直接投资,完善了能源、交通、通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隋广军等,2017),从而加速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产业转移,提升产业集聚水平(刘友金等,2023),也对东道国的经济发展和双边贸易互惠共生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且,现有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倡议可显著提升人民币跨境支付的金额和笔数(宋科等,2022),进而形成人民币结算的“同伴效应”、改善中国进出口贸易水平(欧阳海琴和凌爱凡,2022)。还有研究发现,“一带一路”建设合作提高了中国的经济自由度,并通过增加全要素生产率和资本积累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陈继勇和陈大波,2017)。

2.“一带一路”的微观层面效应评估

企业是国际贸易市场参与的主体,经营管理活动与经贸环境联系紧密,因此有较多文章对“一带一路”的微观效应进行研究和分析。有文献发现东道国信息透明度可以降低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信息不对称水平,从而影响其在对外直接投资时的区位选择(祝继高等,2020),并降低投资风险(孙焱林和覃飞,2018)。也有研究发现银行和债券市场会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加大信贷支持和发行专项债券以缓解参与企业的融资约束(徐思等,2019),降低参与企业的公司债信用利差(徐思等,2022)。此外,“一带一路”倡议还显著提高了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和海外经营收入(刘霞等,2021),但创新促进效应的生成主要依赖于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而不是通过商贸往来实现(王桂军和卢潇潇,2019b)。

综上所述,现有文献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的探讨尚不充分,这不仅体现在短期与长期绩效评价不一致、风险调整后绩效表现不统一上,还体现在对不同主营业务类型企业不加区分地直接进行政策效应评估上。为此,本文专门针对商贸企业展开研究,并拓展样本范围至跨境电商等板块,手工查阅年报获得样本企业是否参与“一带一路”贸易服务的数据,从收入、成本、风险和资金多个维度进行实证检验,探讨商贸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动因所在。

(二)假设提出

首先,随着“一带一路”的深入实施,沿线地区的贸易往来日益频繁,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商贸企业可以借此机会拓展业务范围,开辟新的市场,实现规模经济效益(赵蓓文和王跃,2023)。同时,贸易规模的扩张也有助于商贸企业建立更广泛的商业网络,提高市场占有率。此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还为商贸企业提供了更多的合作机会和资源共享的可能性。商贸企业可以通过与当地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市场、共享资源,实现互利共赢(祝继高等,2021)。这些均有助于增加商贸企业销售收入,进而提升企业财务绩效。

其次,“一带一路”倡议下的对外商贸合作,为商贸企业带来了独特的发展机遇和优势(王桂军和卢潇潇,2019b)。这种合作模式不仅增强了贸易的稳定性,还有利于商贸企业降低经营风险、提升财务绩效。具体而言,政府间的协调支持为企业提供了一个相对稳定的贸易环境,减少了海外经营收益的波动(陈胜蓝和刘晓玲,2018),这种稳定性对商贸企业尤为重要,有助于弱化市场波动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另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了商贸企业国际市场的开拓进程,发掘了新的利润增长点(刘霞等,2021),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满足更广泛的市场需求,还能通过多元化发展来分散风险。鉴于此,商贸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可能借助风险稀释效应来提高自身财务绩效。

再次,新制度经济学认为,制度变迁能有效降低交易成本,进而推动经济快速增长(North,1994)。对于商贸企业而言,交易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其经营效率和市场竞争力(卢现祥,2017)。在“一带一路”倡议的推动下,我国正逐步走向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戴翔和张二震,2019),这对商贸企业的影响尤为显著。具体而言,参与“一带一路”建设通过推动制度改革和加强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罗长远和曾帅,2022),大幅减少商贸企业的运输损失,使得商品流通更加顺畅、高效,能降低商贸企业的交易成本。

最后,沿线地区通过简化贸易投资程序、优化物流和基础设施建设、协调法律法规等措施,为商贸企业提供了更加便利的营商环境。商贸企业可以更加便捷地将产品运往目标市场,减少中间环节和不必要的延误,从而加速响应市场变化、提升市场竞争力,并由此提高商贸企业的资金运营效率(Holl,2004;Tsekeris和Vogiatzoglou,2014;唐红祥等,2018;宗刚等,2018;李丹和吕鑫萌,2022)。而且,“一带一路”倡议的不断推进使得商贸企业间的资源能得到更高效率的整合,这能帮助商贸企业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到企业人力资本和治理水平的提升上(程欣和邓大松,2020),从而推动企业财务绩效的长期提升。

综上,本文认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从收入、成本、风险和效率等多个维度对企业财务绩效增长具有推动作用,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会对商贸企业的财务绩效产生显著提升效应。


结论与启示


本文通过手工查询和整理,确认了商贸企业参与“一带一路”贸易服务的真实时间,采用双重差分法考察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商贸企业财务绩效及其动因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对商贸企业财务绩效具有提升效应,且该效应存在滞后性和非稳定性。尽管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提升了商贸企业的销售收入,却未能减轻其经营风险,并且在成本结构上产生了复杂影响,管理成本得以优化,而销售成本则有所增加。此外,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显著增强了企业的长期信贷获取能力和资金运营效率。说明企业参与“一带一路”的主要动机不仅是改善财务绩效,还包括提升资金获取能力和资金运转效率。银行在提供信贷支持时表现出明显的风险偏好差异,对风险较低的企业给予了更多的信贷支持,即信贷支持是在风险甄别基础上条件化实施的。
从本文的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启示:
商贸企业应积极把握“一带一路”倡议提供的发展机遇,利用自身独特优势,顺应时势“走出去”,从而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应当积极利用政府创造的优良融资条件和其他利好政策,主动投身于“一带一路”项目的投资中,不断拓展企业的市场领域,寻求新的发展空间。然而,在海外投资过程中,企业面临着经营风险增大和经营成本上升等挑战。企业应高度重视投资风险,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降低不必要的费用损失,优化投资布局和策略,提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
政府部门需要继续打通沿线国家之间的链接,实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合作理念、发展规则等方面的协调,在政策环境层面为“一带一路”倡议保驾护航。地方政府可以结合当地产业转型升级、内外贸发展、文化产品输出等实际情况,统筹谋划落实相关配套政策,加强协调,避免同质竞争。拓展企业的融资途径,鼓励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互利共赢。创设海外直接投资基金,通过集合资金的方式,分散投资风险,增加企业的投资实力。建立专门的海外投资金融公司,以专业化的服务,推动企业海外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
银行等金融机构作为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力量,应顺应“一带一路”倡议的新形势和新要求,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找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切入点,发挥金融优势,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不断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针对企业跨境融资需求多样化和复杂化趋势,积极探索新的跨境融资模式和服务方式,同时加快国际市场布局调整力度,提高跨境金融服务效率和质量。建立健全跨境金融风险管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完善相关制度及操作流程,加强对重点领域、重大项目的风险监测和管理。通过构建跨境金融服务平台和大数据分析系统等手段,及时发现和预警跨境金融风险,为企业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跨境金融服务保障。

(以上为部分节选,阅读全文欢迎订阅杂志)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