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财政局:深化财政管理改革 奋发谱写财政新篇

作者: 内蒙古自治区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3期 2025/02/18

图片

包头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是一座伴随国家重点项目建设而逐步发展壮大的工业城市,有“草原钢城”、“稀土之都”之称。包头市财政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和对包头“一个创新、三个实现”重要指示,秉承“大财政”服务“大格局”的理念,坚持强化财政改革,实施党建引领、“大预算”、“大国库”、“大资产”、“大监管”、“大综合”五大体系协同的“1+5”财政管理改革,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法治管理、预算管理、行政管理、内控管理、数智化管理“五位一体”的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管理体系,为包头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了财政力量。

新挑战、新任务

推动财政改革新探索


面对财政收支紧平衡状态,凝心聚力,始终秉持“有解思维”,以“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拿出务实的改革举措,解决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攻坚克难中把财政管理改革不断引向深入。
2021年9月30日,市财政局召开财政管理改革专题研讨会,邀请高校、相关部门的知名专家学者进行线上线下讨论交流,对包头财政管理改革的目标、改革方向达成共识。并迅速成立财政管理改革领导小组,抽调业务骨干组建改革工作专班,形成全局联动搞改革的工作机制。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会议,集思广益,充分讨论,建章立制。12月,制定印发《包头市财政局关于全面推进财政管理改革的实施意见(试行)》,明确提出按照“大财政”理念,构建“1+5”大财政管理改革体系和工作格局。制定出台《包头市财政局党建引领“双六工程”管理改革的实施方案》,坚持党建引领财政工作,把党建优势转化为财政工作优势,制定实施方案,明确“1+5”大财政管理改革体系155项重点任务,着力解决财政管理改革落实过程中的“堵点”和业务短板。

抓统筹、促落实

创新实施“1+5”财政管理改革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依法理财、坚持目标引领、坚持协同推进等原则,统筹设计财政管理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具体任务目标。紧紧围绕优化管理机制和优化具体流程开展工作,注重综合性、协调性、便捷性,打破原有的部门边界,按照“业务相近、便于工作、务求实效”的要求,进行管理机制上的调整和优化,形成一条主线牵引、上下左右协同用力的良好工作推进格局,建成一套更加顺畅、高效的工作流程。

突出党建引领,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同向发力,实施以政治建设为统领的党建引领“六型模范机关”建设。支部配备专职党务干部,切实以党建促业务,以业务促党建,实现党建与业务两手抓、两促进、两提高。透过财政业务工作的短板,查找机关党建工作的不足,瞄着短板去、盯着不足改,围绕机关业务工作的转变,及时调整机关党建工作的重点、方式和载体,最大化激发党建与业务相匹配的乘数效应。
“大预算”体系全面统筹安排财政资金,形成预算管理新格局,多维度多层次加强各类财政资金资产资源的统筹,切实增强重大战略任务财力保障,确保“一张蓝图干到底”。“大国库”体系实行财政资金全流程电子化支付,形成安全高效可追踪的国库资金管理新体系,全面提升财政资金支付效率。“大资产”体系构建国有资产管理运营平台,形成国有资产高效管理、精准规范新通道,推动资产运营价值最大化。“大监管”体系强化财政资金绩效监督管理和内部岗位控制,形成财政资金绩效管理监督新手段,保障财政资金安全高效使用。“大综合”体系整合财政部门内部资源,形成财政工作运行新保障,实现新时代财政机关综合管理工作高质量发展。

优管理、结硕果

改革实绩实效惠企利民


在改革过程中,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建设并更新了包头市国有资产运营管理信息平台、资产交易平台、预算单位支出服务平台、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项目枢纽综合服务平台等多个惠企利民平台。

惠企利民综合服务平台打通政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为企业、个人提供“最新、最全”政策查询的便捷服务。推行“秒报秒批秒付”,实现资金“秒到”企业和个人,审批流程减少30%、申报材料减少40%、审批时间缩短50%以上。同时,精准推荐满足客户需求的银行和金融产品,让企业融资也可以做到“货比三家”,实现精准融资。
在资产交易平台,债权人通过“应收账款凭证流转平台”获得应收账款债权凭证,选择适合的政府资产,通过参加公开拍卖以竞价方式获得资产,从而实现完成地方政府债务的抵顶。这种创新做法把处置闲置国有资产、政府债务化解和为民企纾困巧妙地结合起来,既盘活了国有资产,又为债务主体解决拖欠账款开辟了新途径。
项目枢纽综合服务平台在全国首创财政投资项目“1+6+N”全生命周期管理新理念,项目储备数量、质量得到显著提升,预算资金和项目管理逐步规范,形成可示范、可推广、可复制的项目管理新模式。

抓机制、提效能

财政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成效显著


2024年4月,在被选为内蒙古自治区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改革试点单位后,市财政局迅速成立精细化规范化标准化建设领导小组,组建工作专班,制定印发《包头市财政局“五位一体”规范化标准化管理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目前,已编制完成财政法规及制度库、财政部门重点工作指引、预算单位承办财政业务工作指引,建立预算绩效智库及财政核心绩效指标库,建成会议费、规划编制费、城市公园道路维护费等三类支出标准,制定基本和通用支出标准,完善资产配置标准,制定人事管理标准,建设具有包头特色的“七大”数智化平台,编制完成包括预决算、采购、资产、收入、支出、内控、会计管理等7个方面35类221个节点的预算单位涉及的财政业务常规工作指引大全,全面更新完善覆盖全局20多个科室的内部规范化业务流程280余项,基本形成了一套科学、规范、高效的财政管理体系,财政管理法治化、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和数智化水平显著提高。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