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中国财政 | 宁夏银川:让闲置资源变发展增量
2024年以来,银川市全面开展闲置资金、闲置资产、闲置土地、闲置项目的“四闲”专项整治工作,深入挖掘资源要素潜力。目前,已优化整治闲置低效资金超过10亿元、盘活闲置资产12.47亿元、处置利用闲置土地37宗面积2994亩、促进6个闲置项目重启投入使用,为高质量发展激活了新能量。
一是强化源头管理,确保存量资金“不沉淀”。针对部分由于缺乏前期论证、准备不充分、管理不科学等原因,预算指标下达后,不能按时开工,或者进度缓慢、不及预期,造成资金结余闲置的项目,强化部门主体责任,按照分类盘活、规范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财政存量资金“定期清理、超期收回”机制,做到应收尽收,将盘活的财政存量资金统筹安排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调整等亟需资金支持领域,加强财政统筹能力。
二是强化政策支持,确保沉睡资产“出效益”。因地制宜出台盘活存量资产的配套实施细则。对产权不明晰的资产,依法依规理顺产权关系,完成产权界定,加快办理相关产权登记。对资产项目前期工作手续不齐全的,按照有关规定补办相关手续,加快履行竣工验收等程序。对可盘活的优质资源,量身定制盘活方案,强化自主“造血”功能。对于暂时难以处置的闲置资产,本着合理有效利用的原则,采取委托经营、租赁招商等方式,先利用起来,再寻求后续的整合。抢抓特许经营机遇,提高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项目建设运营水平,规范推进政府事权范围内的特许经营项目。
三是强化盘活力度,确保低效用地“不闲置”。按照前期调查结果,分类型、分主体制定处置方案,明确责任单位,推动闲置土地依法处置。对市辖区历年已供应土地建设情况开展动态巡查,通过建立工作台账,对达到处置标准的逐一进行销号。对涉法涉诉的,会同司法部门共同在形成原因、处置程序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结合成功案例推动闲置土地依法处置。积极推进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工作,多次召开城镇低效用地再开发项目推进会,对辖区内符合城市规划的城镇低效用地,及时为用地单位办理土地供应手续。及时跟进房地产企业摘地事宜,全力做好服务保障工作,协调土地出让,进一步盘活存量闲置土地。
四是强化清单管理,确保闲置项目“不停顿”。全面落实清单管理制度,实行动态管理,持续梳理完善政府投资闲置项目台账,定期开展项目调度,梳理掌握项目进展情况、及时解决存在问题,形成有效工作推进机制。针对梳理的政府闲置项目,结合项目类型和基本情况,逐一落实责任单位和责任人,明确闲置项目的整治任务、原则、流程、时限等相关内容,加快推动项目开展竣工验收、财务决算相关工作,尽快交付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