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赵新国:提高站位 创新机制 全力做好增发国债资金监管

作者: 财政部贵州监管局党组书记 局长 赵新国
来源: 2025/01/06

2024年,贵州监管局提高政治站位,把做好增发国债资金监管作为重中之重,树牢“大监管”理念,探索信息化赋能,创新监管模式,取得了较好成效,为党中央决策部署落地落实提供有力保障。

坚持“大监管”理念,构建内外协同联动机制

坚持“大监管”理念,对内构建“一横四纵”分工协作体系,对外推动各级各部门协同联动,为做好增发国债资金监管提供组织保障。

一是建立健全局内“一横四纵”工作机制。“一横”即监管任务“横向到边”,将省本级及9个市州的监管任务按地区分解到5个业务处室,明确时间节点,确保国债项目实地核查全覆盖;“四纵”即4个专班“纵向到底”,聚焦贵州国债资金4大领域,成立水利、城市排水防涝、重点自然灾害综合防治、高标准农田和自然灾害应急能力提升工程等4个专班,负责对本领域政策、项目、管理等进行系统深入分析研判。

二是推动构建协同联动监管机制。制定印发《增发国债资金监管工作方案》,加强与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及行业主管部门沟通,召开联席会议,建立联动监管机制。通过联合开展业务培训、实地督导、日常调度和监管月报反馈,实现管理、监督同频共振、同题共答。与省财政厅联合印发《关于加强国家增发国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通知》,要求提前做好资金使用计划编制、汇总审核及资金调度,及时掌握资金分配下达支出进度。通过上述措施,逐步搭建起“行业+财政+监管”的协同监督体系,行业主管部门发挥专业、信息优势,加强项目源头、过程监管;财政部门从预算管理和财政监督的角度加强监管,确保“资金跟着项目走”和资金使用安全高效;监管局在部门监管基础上进行再监管。

创新监管手段,稳步构建“一统两纵三横”监管体系

贵州省累计获批增发国债资金项目1070个,覆盖全省9个市州88个区县,点多线长面广。为有效开展监管工作,贵州监管局积极创新监管手段,以资金及项目较为集中的水利领域为突破口,联合省财政厅、省水利厅共同开发“贵州省水利项目监测共享平台”,构建“一统两纵三横”监管体系,通过数据互联互通、线上监测预警,实现穿透式实时监管。

“一统”即通过一个平台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开发建设“贵州省水利项目监测共享平台”,将水利部门和财政部门现有管理系统数据“T+1”接入共享平台,全面反应资金分配下达、项目申报审批、建设投资进度等实时信息,对全省649个增发国债资金水利项目进行立体画像。通过项目招投标、合同金额、银行账号等信息,对最终收款对象进行细分,更好掌握项目实际完成工程量。“两纵”即水利部门和财政部门的管理系统穿透到底,实现两方面功能:一是将资金项目批复分解数据逐级下达到最终项目实施单位,实现项目资金全链条跟踪;二是由项目实施单位录入数据并逐级汇总,实现项目资金执行情况的及时反馈,为各级各部门开展调度提供抓手。“三横”通过省市县三级部门协同发力实现监管横向到边。依托系统,各级水利、财政部门可以实时掌握本级财政资金分配和项目实施情况,开展互核验证,进一步提升项目与资金的匹配度。

共享平台的上线,解决了此前财政部门无法掌握项目建设情况、主管部门无法掌握资金拨付情况、监管局人手不足的突出问题,同时实现了三点创新:一是实现财政与部门的网络互联、数据共享,这个做法在贵州省是首创。二是系统数据不需要基层单位层层填报,而是由现有系统“T+1”实时接入,既最大限度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更可满足实时监控的需要。三是共享平台功能涵盖项目申报、建设实施、运营管护、资产管理等环节,可为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提供基础数据支撑。以共享平台为抓手,各方高效参与到监管中来,大大增加了监管力量。

突出核查重点,分阶段扎实推进监管工作

按照增发国债资金监管要求,将全年监管工作分为项目申报实施、资金管理、后期效益等三个阶段,明确各阶段监管重点,并结合项目建设周期性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线上线下监管。

一是围绕主线,统筹谋划监管重点。围绕增发国债资金年内必须形成有效投资这条主线,结合项目建设周期性特点,确定各时间段的监管重点。一季度重点聚焦项目前端,主要关注项目立项是否合理、前期工作是否扎实、申报批复是否规范、建设方案能否落地等;二、三季度重点聚焦实施环节,主要关注项目建设进度、资金使用情况、资金拨付与工程量的匹配度等;四季度重点聚焦项目后端,主要关注竣工验收、决算审计、运营管护及绩效目标完成情况等。二是借船出海,多方寻求技术支持。邀请行业主管部门业务骨干、相关领域专家学者讲解项目管理各环节重点难点,为全面深入开展工作提供专业知识储备。设立专家智库,常态化邀请第三方机构参与案头审核及实地核查,从源头入手防止形成低效无效项目。三是人机融合,以信息化赋能监管。依托共享平台开展日常监控,实时掌握项目推进及资金使用动态,结合各地财力差异,锁定重点地区和项目,设置项目和资金两大类共21条预警规则,从面上筛查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突出问题。

压实整改责任,打造增发国债资金闭环监管模式

高度重视问题整改后半篇文章,联合贵州省相关部门建立省发展改革委牵头、省级行业主管部门负责、市县抓落实的问题整改机制,压实各方责任,层层传导压力,收到较好成效。

一是扎实做好现场沟通督导。针对现场核查发现的项目手续不完善、前期论证不足、方案编制不合理、预算评审程序不规范、建设资料不齐全等问题,督促所在地区和相关部门立行立改,按程序调整方案设计,规范项目管理。二是下发处理决定。针对个别地区多头申报、报大建小、重复申报等违规问题,责令同级财政暂停拨付资金,及时向财政部报告典型案例,督促省级财政及时收回相关资金,由省级工作机制按程序调整用于其他项目,并依法依规追究相关单位和人员责任。三是形成监管闭环。建立监管问题台账,强化整改跟踪督导,整改到位后逐一销号,形成发现问题、报告问题、督促整改的、信息反馈的监管闭环。会同相关部门建立整改反馈机制,逐月通报监管发现问题,推动各部门落实整改;向贵州省政府报送阶段性监管情况报告,引起高度重视,省领导召开整改专题会议,要求建立整改工作机制,对照问题整改销号,并举一反三,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管好用好增发国债资金;向省发展改革委印发整改跟踪督促函,移交问题清单,通过省级工作机制压实部门职责,落实整改要求。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