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博
中国财政杂志社
官方微信
中国财政
微信公众号
财务与会计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为国家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战略提供坚实的政策和财力支撑,是全体财政工作者的重要使命与责任。近年来,中央财政着力在“增投入、转方式、建机制”上下功夫,推动绿色发展迈出坚实步伐。在增投入方面,为深入开展污染防治和生态修复提供有力支撑。近5年来,中央财政每年投入生态保护与支持绿色发展的资金约5000—6500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支持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资金超3000亿元,年均增长7%。遴选超过50个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合计安排奖补资金超1000亿元,完成生态修复治理面积超过1亿亩。在转方式方面,积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大力支持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重点行业领域低碳转型、绿色低碳科技创新等工作。同时,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管理环节,不断转变思路、创新举措,综合运用“以奖代补”、竞争性评审等多种分配方式,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效益。在建机制方面,大力推动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的财税制度。深化绿色税制改革,落实环境保护税、增值税、资源税等措施,促进节约资源、环境保护。支持全国碳市场建设。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加大纵向补偿力度,提高重点生态县域基本公共服务保障能力;加强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建设,引导形成上下游、左右岸共抓保护治理格局。在财政政策支持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和低碳转型发展成效十分显著,大气、水、土壤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能耗强度不断下降。国际社会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成就给予高度评价,“山水工程”2023年入选联合国首批十大“世界生态恢复旗舰项目”,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认为中国治理环境的经验值得向更多发展中国家推广。绿色低碳发展内涵丰富,涉及经济社会多方主体、多方因素,我们必须从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两个方面发力,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推动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共同促进绿色低碳发展。对于绿色技术处于“技术可行、经济不可行”的早期,政府需要提供补贴等多类支持,帮助绿色技术更快用于生产生活,并逐步过渡到“经济可行”阶段。一旦实现了这样的转型,更多社会资本就可以进一步利用市场机制,基于成千上万生产者和消费者的决策,真正加快实现技术的正面外溢效应,从而推动绿色转型取得实质性进展。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的内在要求。财政部门将加快落实二十届三中全会各项改革任务和要求,继续加大生态环保资金投入、完善多项绿色财税政策支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绿色低碳战略和规范,强化政策措施引导。加快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推动建立“政府引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引导培育更为有效的“两山”转化路径,为实现中国可持续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廖岷:充分发挥财政职能 促进绿色低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