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期刊内容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中国财政 | 安徽:深化科技创新财政改革 推动成果转化厚积薄发

作者: 安徽省财政厅
来源:《中国财政》2024年第21期 2024/12/10
深化科技创新财政改革

推动成果转化厚积薄发

安徽省财政厅

近年来,安徽各级财政按照省委省政府创新驱动发展总体部署,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创新财政支出方式,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2023年全省财政科技支出535.3亿元,支出总量全国第4位,助力安徽省区域创新能力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深化“放管服”改革
激励科技成果转化

聚焦“没得转”、“不敢转”、“不好转”问题,破除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障碍。一是深化财政科研经费管理改革。继2016年印发《关于改革完善省级财政科研项目资金管理等政策的实施意见》之后,再次启动新一轮科研经费管理改革。2022年2月,省财政厅、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等9部门出台《关于改革完善省级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措施》,进一步深化财政科研经费改革,切实为科研经费“松绑”,为科研人员“减负”,助力增强全省科技创新策源能力。二是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2023年,配合省科技厅等10部门联合印发《安徽省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在省属高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106家单位,探索开展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和长期使用权试点,完善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方式,推广中科大职务科技成果“赋权+转让+约定收益”模式,变“收益”激励为“产权”激励。三是简化科技成果审批备案。2022年,印发《安徽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深化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放管服”改革的通知》,明确省政府设立的研究开发机构、高等院校对其持有的科技成果,可以自主决定许可、转让或者作价投资,除涉及国家秘密、国家安全及关键核心技术外,无需审批或备案,涉及资产评估的,由单位自主决定或不进行评估,持续支持高校院所科技创新。

优化财政支出结构
推动科技成果转化

聚焦重点,精准施策,把科技创新势能更多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一是支持“三首”产品推广应用。2023年,协同省工信厅加强政策研究,以省政府名义出台《支持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首批次新材料首版次软件发展若干政策》,对省内企业投保“三首”产品推广应用综合险的,按年度保费的80%给予补贴,每户企业每年保费补贴最高可达300万元。2023—2024年,累计兑现“三首”保险保费补贴资金5022.87万元,惠及104个项目。二是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交易。2017年起,省财政对省内企业购买省外科技成果和省内高校院所在皖转化科技成果的,按其技术合同成交并实际到账额,给予10%的补助,已累计安排2.3亿元;对省级技术转移服务机构,依据绩效情况,给予20—50万元奖励,已累计安排1761万元。支持举办两届中国(安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常态化办好“双创汇”活动,让更多科技成果从“书架”走向“货架”。三是支持知识产权强省建设。2023年,省财政兑现奖补资金0.64亿元。其中,知识产权专利权质押贷款补助0.33亿元、新认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奖励0.3亿元、中国驰名商标奖励及涉外专利维权补助0.01亿元,鼓励企业加强自主创新研发,增强核心竞争力。2024年,省财政会同省市场监管局完善出台省级知识产权保护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财政资金使用绩效管理。

创新财政支持方式
加速科技成果孵化

多措并举,强化科技政策资金引导作用,助力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一是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依法批准设立的非经营性研究开发机构和高等学校按有关规定从职务科技成果转化收入中给予科技人员的现金奖励减按50%计征个人所得税,促进鼓励科技成果转化;对符合规定条件的创投企业和天使投资人可以按照投资额的70%抵扣有关投资所得或经营所得后计征纳税,大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创业投资发展。二是推进合作创新采购落地见效。支持采购人邀请供应商合作研发,并按研发合同约定的数量或者金额购买研发成功的创新产品,通过“共同分担研发风险”、“共同开拓初始市场”的方式,促进创新产品的供需对接从产品端前移至研发端,发挥政府采购资金的杠杆作用,充分激发企业创新活力。三是支持科技金融融合。以“投早投小投科技”为导向,支持组建总规模不低于150亿元的省天使基金群,母子基金累计实缴40亿元,投资项目156个、25.4亿元。累计投入9亿元,支持设立运行省科技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建立全省科技融资担保体系,累计为近2万户(次)科技型企业提供担保贷款1416.1亿元,进一步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