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请复制此条目:瞿栋,李硕.保险机构进一步加强财会监督工作的探索[J].财务与会计,2024,(20):58-59.
摘要:财会监督作为防风险、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推动保险机构的稳健经营,保障金融和经济稳定运行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立足新时代、新形势下对财会监督的新要求,提出建立财会监督体系机制、建立纵横贯通的监督机制、聚焦重点监督内容、强化监督结果运用等提高保险机构财会监督效能的方法举措。
财会监督作为防风险、促发展的重要抓手,对于推进保险行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财会监督在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维护中央政令畅通、规范财经秩序、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同时,财务会计违法违规行为时有发生,财经纪律松弛现象仍存在。保险行业“五虚”问题频现,是保险机构经营的重要风险,亟需加强监督和“清虚”提质。
1.建立财会监督制度体系。建立由总部党委统一领导,整合各类监督资源,压实各条线主体责任的监督架构,形成全方位、多层次、一体化的监督体系。一是建立健全财会监督制度体系。制定统一的监督制度和规程,保障监督机制运行有效,特别关注重点领域和风险高发领域,以及管理盲点和薄弱环节。二是推进财会制度体系建设。建立完整科学的财会制度体系,在财会制度中包含监督内容,不断优化操作流程和系统配置。以制度的刚性约束解决实际问题,规范费用管理,加强费用预算、审批、核算等内控管理,完善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的考核指标体系,同时加大对风险合规指标的考核,保障费用真实、合规、可控。三是建立长效机制。结合监管要求、战略发展及监督反映的问题制定规程,定期联席协商,注重常态监督机制的固化落实,坚持以常态促长效,以长效促提升。2.夯实财会监督运行机制。一是构建共享机制。打通信息壁垒,加强监督系统建设,梳理分析信息,提高工作效果。二是构建会商机制。明确问题背景,共同会商剖析,研判风险趋势。三是构建监督机制。落实责任并分类制定方案,明确任务并开展监督工作。综合运用多种方法提高监督质效,例如,通过分析科目列支的合理性、梳理异常资金流向、凭证检查、业务及财务流程调查等方法开展检查。四是构建问责机制。明确整改目标、时限、措施,深入查找问题根源,补足制度短板,补齐流程漏洞,夯实监督成果。
1.构建多元化、聚合力的横向协同机制。一是明确协同范围。财务部门与审计巡察、内控风险及保险、理赔、精算等部门共同开展监督工作,实现监督全覆盖。二是明确权责划分。厘清职能职责,规范任务重点,财务、销售、承保、理赔等部门对本条线事项的合规性和真实性负责,避免交叉监管、推诿扯皮,或联合监督流于形式、出现真空漏洞。三是明确协同方式。建立健全协同会商、信息共享、线索移送等机制,形成高效衔接、运转有序的协同工作机制。2.构建跨层级、全链条的纵向联动机制。一是明确联动职责。保险机构总部负责统筹财会监督工作,下级机构主要承担落实上级单位要求等职责。二是建立联动机制,建立重大事项报告机制,畅通监督信息渠道,总部层面形成财会监督数据库,跟踪督促整改。3.构建全方位、共合作的贯通协调机制。推动财会监督与各类监督贯通融合,一是加强与纪检监察监督协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整治腐败和不正之风。二是加强与业务监督协同,将财会监督引入业务流程,前移监督关口,突出源头管控,加强事前预防,提高监督质效。三是加强与审计合规监督协同,加强信息共享、线索移交和成果互用,严守财务合规的底线和红线,形成监督合力。
1.强化财会监督政治属性。以党内监督为主导,紧紧围绕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部署,服务实体经济,支持绿色金融、乡村振兴、共建“一带一路”等,推进保险机构回归本源、突出保障功能,坚决防控风险底线。2.强化财经纪律刚性约束,严厉打击财会违法违规行为。坚持“强穿透、堵漏洞、用重典、正风气”,严查严管违规资金使用、违规资产处置、财务舞弊,强化追责问责,营造风清气正的经营环境。3.关注企业重大事项。抓牢关键少数和重要隐患,聚焦影响企业经营管理、战略执行、稳健发展的重大事项,有效防范人身险业利差损风险、强化“报行合一”,加强重大风险监督管理,努力做到防未然、治已病、医欲患,以重点突破实现全面推进。
1.强化财会监督结果运用。坚持问题导向,促进监督结果向监督成果有效转化,建立“明因定责——整改落实——督导评价——追责问效”的监督管理闭环,切实增强监督实效。一是明确问题,深入剖析根源,强化整改落实。二是建立财会监督评价机制。评估评价整改情况和管控成效,结果纳入绩效和资源分配的因素范围,与考评衔接。三是建立激励问责机制。正向激励和惩处问责并举,增强财会监督的权威性与威慑力。2.强化建立财会监督长效机制。一是做好成果转化。将问题整改的过程转变为健全制度、堵塞漏洞、强化管理的过程,避免屡查屡犯、屡犯不改。二是注重提炼优化。研究分析典型案例,梳理归纳典型问题和违规行为,为财会监督积累经验、提供指导。
1.强化财务系统建设,夯实一道防线。一是加强财务系统建设。持续加强财务数字化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系统实时监督,可以依托财务共享中心实现集中化、一体化管理;加强系统融合,打通财会、业务、审计、风险合规等信息系统,构建业财审一体化、自动化的系统集群。二是加强财务管控信息化建设。强化财务流程、系统关键节点的刚性控制,内置管理要求,嵌套管控风险点,由“人控”转向“机控”,提高管理质效。三是加强财务数据质量管理。做好全过程数据质量管控,提高数据治理能力、统计信息能力和智能分析能力,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2.建设财会监督信息系统,筑牢二道防线。一是加强数据联通共享。利用大数据技术,整合数据资源,建立全覆盖、全口径的数据共享平台,延伸监督触角。二是搭建财会监督指标体系。适应业务数据化、数据业务化发展趋势,不断构建涵盖财务指标、业务指标、风险评估指标的全链路财会监督指标体系,如费用风险、费用合理性、准备金情况等指标。三是创建监督模型。梳理各条线的监督主题和业务场景,运用人工智能模型算法及异常数据检测,结合案例研究分析、特征画像,坚持“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建立监督模型,全面精准地发现问题。四是形成线上闭环监督。定位整改问题,构筑闭环管理。将监督模型嵌入数据仓库,开展全量、全程、实时监督,迅速定位问题,监督整改落实。3.建设财会监督预警系统,严守三道防线。一是搭建财务风险管理框架。编制财务风控地图,识别财务风险点,区分指标关键度,评估风险等级,搭建全面完整的财务风险管理框架。二是孵化预警模型。借助“大智移云”技术,通过对海量数据、流程节点和问题案例量化分析,拓宽规则引擎应用场景,构建重大财会风险识别预警机制。三是开发财务风险分析工具。借助风险预警模型,从财务视角动态跟踪并实时监控关键风险点,智能甄别异常财会指标并自动预警。针对费用真实性、合理性等问题加强监控,评估费用使用效率效果并综合分析,及时发现并纠正虚列费用,充分发挥财会监督“监测器”“预警器”的功能。
附件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