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5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三、会计研究新领域
有学者认为,会计正是有了各种前沿,才使自己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因而必须进行变革。会计前沿与会计变革之间的上述因果关系,使人们对会计变革方法的认识又有了会计前沿这一新视角。新技术革命环境下会计变革的方法就是掌握和突破会计前沿,可简称为“突破会计前沿”的方法;论述了如何培养分析、提出、判断、梳理会计前沿的能力等。
有学者探讨会计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高低的判断标准与会计服务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作用方式这两大议题,对此提出了具体设想,并通过行业内的问卷调查,验证了理论方案,为深化会计有效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提供了具体方向与路途。
有学者采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国有股权对企业所得税信息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所得税信息质量可能更好,这源于国企与政府的密切关系使国有企业更有可能拥有税收方面的信息优势,从而管理层在估计经营活动税收后果时的误差更小。
有学者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企业绩效会计面临着各种挑战,表现出各种不适。企业绩效会计必须从绩效观、世界观和信息观3个方面进行理论重构,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
三、会计研究新领域
有学者认为,会计正是有了各种前沿,才使自己不能适应新技术革命的要求,因而必须进行变革。会计前沿与会计变革之间的上述因果关系,使人们对会计变革方法的认识又有了会计前沿这一新视角。新技术革命环境下会计变革的方法就是掌握和突破会计前沿,可简称为“突破会计前沿”的方法;论述了如何培养分析、提出、判断、梳理会计前沿的能力等。
有学者探讨会计对于经济社会发展质量高低的判断标准与会计服务于高质量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作用方式这两大议题,对此提出了具体设想,并通过行业内的问卷调查,验证了理论方案,为深化会计有效服务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问题研究,提供了具体方向与路途。
有学者采用中国上市公司数据,考察国有股权对企业所得税信息质量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国有企业的所得税信息质量可能更好,这源于国企与政府的密切关系使国有企业更有可能拥有税收方面的信息优势,从而管理层在估计经营活动税收后果时的误差更小。
有学者指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传统企业绩效会计面临着各种挑战,表现出各种不适。企业绩效会计必须从绩效观、世界观和信息观3个方面进行理论重构,以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崭新环境。
有学者构建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绩效管理、政府购买服务相融合的政府支出方式决策体系,揭示了政府会计准则制度在政府支出方式决策中的传导机制和作用机理,并通过“最后一公里”公共出行领域的实证检验,揭示了政府会计及其变革对于政府购买服务等政府支出方式决策的影响。
有学者基于我国碳排放现状,结合技术减排、结构减排和管理减排三大碳减排措施,论述了企业在实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措施过程中可能涉及的会计确认和报告等会计问题,以及相关财务决策和管理控制等财务问题。
有学者实证检验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以及内控“水平”在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影响中的作用。结果表明:环境信息披露质量的提升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内控“水平”的提高却具有“黏合剂”作用和“抑制调节”效应,即随着内控“水平”的提高,环境信息披露质量对企业价值的提升作用逐渐被抑制。
有学者就碳排放权会计的历史沿革与发展展望进行研究。从温室气体管控的总体思路出发,针对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总量控制与交易”模式,梳理并评述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及我国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同时展望该领域会计规则建设的前景。通过研究建议:免费配额应作为一项新的资产确认,其贷方配额负债是一项有条件的预计负债,在报告期内按实际排放量摊销,由排放负债代替,期末若有结余,则作为与日常活动有关的政府补助计入其他收益。碳排放权交易相关资产负债一律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公允价值变动计入当期损益。
有学者就内部碳定价机制能否实现减排和增收双赢进行实证研究发现:内部碳定价机制减少了22.7%的碳排放强度,并增加了8.1%的总收入。内部碳定价机制通过增加研发投入,促进技术创新,帮助企业减少碳排放并增加收入,两种中介效应分别占总效应的3.34%和9.72%。
有学者实证检验碳排放权交易对企业品牌价值影响。研究表明:碳交易对企业的品牌价值具有显著的提升效应,且该效应在市场制的碳交易样本中更为明显。机制检验结果显示:市场制、项目制碳交易均通过营业总收入、研发投入与社会责任影响企业品牌价值;在市场制碳交易样本中,社会责任起主要中介作用,而项目制碳交易样本中,营业总收入为主要中介因素。
有学者依据新财务会计概念框架有关规定,重新界定自然资源资产概念及其确认条件,并指出其核算范围包括自然资源实体资产与自然资源交易权资产两部分。进而梳理自然资源资产与一般资产存在的诸多不同,及其对自然资源资产计量的特殊要求。据此,分析新概念框架的计量属性与前述计量特殊要求的适配性,并对其进一步延伸,尝试建立适合自然资源资产的计量模式。
有学者采用规范研究法,对自然资源各大会计要素进行明确界定,在此基础上设计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自然资源损益表的具体表式,提出面向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平行报告体系框架;从自然资源平行报告体系与会计学一般原理与实务的契合性角度论证了平行报告体系形成的逻辑基础,阐明构建这一平行报告体系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指出相应的实现途径;并以森林资源为例详细分析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与存量及变动表两两间的勾稽关系,据此讨论了平行报告体系的数据共享问题、应计项目的确认问题,以及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为离任审计提供的直接依据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有学者指出,中国企业社会责任(CSR)报告的制度体系呈现出的多元制度逻辑分立共存、互动影响、动态演绎的制度复杂性,是中国CSR报告现象的本质因素。面临制度复杂性,为维持场域内的制度合法性和关键资源,企业针对实际运作过程中出现的情形和多元制度逻辑的要求,采取适时性CSR报告策略和相应报告实践行为,以实现企业结构与实践上与制度复杂性的配置。
有学者回顾IT技术在会计中应用的三次浪潮的基础上,以会计管理活动论为理论基础,结合大会计观和IT环境论,提出智能会计系统的概念。并进一步基于软件工程方法学提出智能会计系统的概念模型,构建了“决策—控制”价值增值循环、“披露—反馈”价值信息交换循环、“优化—共享”价值协同循环、“监督—调控”微观会计与宏观经济一体化管理循环4个智能会计系统业务循环模型,并从构建方法、物理结构和应用模式3个方面论述了智能会计系统的实现路径。
有学者从区块链技术对基于应收账款融资模式的供应链金融业务影响切入,探析区块链技术下供应链金融业务中各环节的会计处理,包括核心企业开立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供应商流转应收账款电子凭证、供应商申请融资获得资金、到期核心企业付款,并以通宝平台中的交易为例进行具体阐释。
作为一项颠覆“信息互联网”并向“价值互联网”引领的分布式网络信息技术,区块链技术正在引领全球新一轮产业革命。有学者从电子邮件与比特币的分析比较,指出比特币背后的区块链技术是通向“价值互联网”的分布式网络集成技术。在此基础上,分析区块链技术与会计融合的可能性,阐明两者融合的落脚点,并指出促进两者融合落脚点的实现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数据增列为生产要素之一,由此探索建立数据生产要素的会计核算制度,反映数据生产要素的资产价值,构建数据资产“入表”的基础性制度,对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学者结合数据价值链框架,分析数据资产化过程中的数据价值创造活动,尝试基于IASB《财务报告概念框架》开展数据资产准则研究;通过探讨数据资产的定义、数据资产的确认情形、数据资产的成本内涵,以及以数据资产为核心业务的不同企业业务模式下的资产分类、计量和列报与披露,提出两种数据资产报告以改进报告信息传递,推进数据资产价值评估研究。
有学者指出,数据要素已经成为一项资产,就软资产、无形资产与数据资产的关系而言,无形资产与数据资产皆为软资产的构成部分,但无形资产是表内可辨认软资产,数据资产则是表外可辨认软资产。基于会计核算的相关性和重要性原则,在考虑将数据资产转为表内软资产的同时,提出数据资产在传统资产负债表中单独列报、引入“第四张报表”列报、通过资产负债表与“第四张报表”混合列报3种列报方案,主张大力推动数据资产信息列报的规范化,提高会计信息的价值相关性。
有学者在简要介绍技术工作准备小组成立背景和工作成果的基础上,基于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发布的声明和《技术准备工作组工作项目概要》,从准则导向、准则定位、准则架构、准则要素、概念框架、路径选择等角度,透析即将颁布的国际财务报告可持续发展披露准则的六大动向,分析国际可持续发展准则理事会面临的六大挑战。
有学者从制度、市场和企业等维度分析会计赋能数字经济发展的现实逻辑,认为会计凭借其信息价值和管理权力在数字经济政策制定与实施、数据要素市场发育、企业数字化转型、企业价值创造等方面发挥功能作用。新一轮信息革命带来的产业变革和商业模式创新,及其所催生的社会生产方式、产业形态、产业组织的智能化、数字化、平台化,要求会计以数字化信息化技术为支撑进行自身变革创新,以更深层次更高质量地赋能数字经济发展。
有学者借助爬虫技术归集企业年报中的“数字化转型”关键词,创新性地刻画出企业数字化转型强度,实证检验企业数字化转型对股票流动性的影响及其渠道机制。实证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显著提升了股票流动性,并呈现出一定结构异质性特征。渠道机制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的提高,能改善信息不对称并强化市场的正面预期,促进企业研发投入与创新产出绩效提升,提升企业价值和财务稳定性,这些都有助于提升企业股票流动性水平。
有学者通过对A股上市公司的年报进行文本分析,构建衡量公司层面“大数据”应用程度的指标,探讨企业大数据应用的发展状况及决定因素,检验大数据应用对公司市场价值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规模较大、有形资产比例较低、盈利能力较强,以及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公司更可能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应用大数据;大数据的应用可以显著提高公司的市场价值;主要的影响机制在于大数据的应用显著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率和研发投入,而相关技术和人才供给的不足可能会阻碍大数据对市场价值的积极影响。
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ESG)报告作为典型的非财务信息披露载体,整合了企业在环境、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三重维度上的绩效表现,有助于考察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与社会责任履行情况。有学者选取国内首家“H+科创板”生物医药企业——昊海生科作为研究案例,总结其ESG治理及报告编制、ESG信息披露内容,在此基础上从ESG信息披露内容和制度与监管两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为我国推进ESG体系建设提供借鉴。
有学者在回顾A股市场ESG信息披露规则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北京上市公司ESG信息披露现状和问题,包括监管要求或成为公司披露社会责任报告的主要助推力,不少公司披露的ESG信息流于形式等。认为:当前ESG信息披露制度投资需求导向不明显、缺乏权威而系统的指引,执行中上市公司的认识不足、能力不够,建议相关部门推出披露指引,加强内外协同,注重监管引导。
有学者在简要回顾ESG历史沿革的基础上,分析ESG报告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并展望公司报告的发展趋势,分析ESG理念将如何重塑公司报告的架构,促使股东导向的财务报告与攸关者导向的可持续发展报告相互融合。
有学者总结欧盟ESG报告的新进展。得益于独特的发展模式和高标准的环保政策,欧盟早已实现碳达峰,正在向2050年的碳中和目标迈进。与此相适应,欧盟十分重视与ESG报告相关的立法工作和政策规划,近期发布了《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拟取代《非财务报告指令》。认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报告指令》将成为欧盟ESG报告发展史上的里程碑,不仅将改写欧盟ESG报告过度依赖外来标准的历史,而且将重塑可持续发展报告准则制定的格局,进一步奠定欧盟引领世界的地位,在发展模式、立法推动、绿色金融、准则制定、概念框架、鉴证机制等方面留下诸多启示。
有学者提出,伴随着ESG的勃兴,价值创造的观念将发生三大变革:价值创造导向将从单元向多元转变,共享价值最大化将取代股东价值最大化;价值创造范畴将从内涵向外延拓展,更加注重统筹兼顾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价值创造动因将从内部向外部延伸,社会和环境因素对价值创造能力的影响日趋明显。价值创造的观念变革,契合ESG理念,要求企业相应改进投资、融资、分配和评价决策,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有学者回顾和梳理反倾销会计相关研究成果,从中获得诸多启示:结合出口企业应诉反倾销调查的关键环节,从反倾销应诉证据采集的角度展开思考,提出企业应诉会计证据的生成及其效力的维系机制构建的研究框架与技术线路,以期为我国反倾销会计问题提供思路与方案。
有学者就消费者线上消费活动是否能向金融市场传递与公司价值相关的信息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电商销售数据含有与公司基本面相关的信息,可以预测公司的未预期收入、未预期盈余和盈余公告累计超额收益。电商销售数据的预测能力在线上销售收入占比高、投资者关注度低、成长型、信息透明度高的公司中更强。
有学者采用单案例研究对创值单元这一抽象概念进行深入探讨,借助案例企业创值单元的识别和应用,分析创值单元的作用机制,通过重新审视企业的价值活动内在逻辑与会计信息系统的构成,构建“价值活动—价值场景—价值决策”的价值管理模型,揭示创值单元的作用原理及其与传统会计信息系统的本质区别,从而为实现企业整体价值最大化提供可能。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