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5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人才评价工作
2021年,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22年3月更名为财政部会计财务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稳步推进会计人才评价与考试改革,坚持以考生为中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服务考生能力,顺利完成全年度考试任务及相关工作。
一、做好考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一)规范流程,建立健全考务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指引》和《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软件服务公司工作指引》,明确部级考试管理机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软件服务公司的职责划分,规范考试报名、网上编场、考前测试、考生信息修改等9个考试重点环节的操作流程、相关标准及注意事项,并印发各地考试管理机构和软件服务公司,有效防范和化解考试安全风险隐患。
(二)明确职责,提前印发考前相关通知要求。考前密切关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突发情况,汇总整理各地防疫要求,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切实做好2021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高级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压实主体责任 加强疫情防控扎实做好2021年度全...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与人才评价工作
2021年,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2022年3月更名为财政部会计财务评价中心,以下简称中心)稳步推进会计人才评价与考试改革,坚持以考生为中心,牢固树立服务意识,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应急处置能力、服务考生能力,顺利完成全年度考试任务及相关工作。
一、做好考试前期各项准备工作
(一)规范流程,建立健全考务工作制度。研究制定《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指引》和《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软件服务公司工作指引》,明确部级考试管理机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软件服务公司的职责划分,规范考试报名、网上编场、考前测试、考生信息修改等9个考试重点环节的操作流程、相关标准及注意事项,并印发各地考试管理机构和软件服务公司,有效防范和化解考试安全风险隐患。
(二)明确职责,提前印发考前相关通知要求。考前密切关注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发展态势,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突发情况,汇总整理各地防疫要求,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压实工作责任 切实做好2021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高级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和《关于压实主体责任 加强疫情防控扎实做好2021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考试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考试管理机构切实履行考试工作主体责任,落实考试工作方案,强化考场管理,完善应急预案,确保不因考试而发生疫情传播,确保考试的绝对安全。
(三)动员部署,压实属地工作责任。通过微信群、QQ群、电话、传真等多渠道与各地会计考试管理机构建立密切联系,及时研究解决考试组织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修订完善疫情防控措施和应急预案,进一步明确和压实属地工作责任,扎实做好考试与防疫工作。
(四)提升服务,牢固树立服务意识。规划启动考生一体化服务平台,实现报名、准考证打印、成绩及证书查询等多项功能一网通办,为考生提供更为方便快捷的服务。通过使用“云服务”方式,充分整合网络资源,优化考生体验。对网络平台进行升级改版,整合栏目、调整内容,改进报名系统,打造一体化服务平台。开发智能答疑功能,实现常见问题实时回复。分类整理考生咨询频率比较高的问题及各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咨询电话,开发智能答疑功能,考生通过点击常见问题或者输入关键字,即可获取相关问题答复。
二、确保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平稳有序进行
(一)强化巡考,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考试期间,会同财政部会计司、机关党委和驻财政部纪检监察组等单位组成巡考组,赴河北、辽宁、江西、河南和广东等地开展巡考,对各地考试组织和考风考纪等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创新监控视频接入中心监督平台方式,加大视频监控网上巡视力度。
(二)严密防范,狠抓考风考纪。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各地通过报纸、网站、海报、考前广播以及监考提示等形式加强宣传教育,引导考生诚信参考。做好入场考生身份核查,严防替考和将作弊设备带入考场等违纪行为。积极协调相关部门齐抓共管,主动与公安、工信、无线电管理等部门沟通,配备无线电监测车,防范和严厉打击利用技术手段进行考试作弊行为。考点配备监考设备,随时探测无线电信号的来源和使用者,并对信号进行技术干扰。扎实推进“人防”与“技防”的深度融合,落实考场监考人员监考和视频监考的“双监考”模式,采用移动监控提升考场视频监控覆盖率,以及对重点地区进行巡考等,有效震慑和打击考试作弊违法违纪行为。
(三)密切关注,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开展网络舆情监控工作,对网站、会计类网校、百度贴吧、新浪微博、腾讯QQ和微信公众号等进行重点监控,积极应对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与公安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网信办等部门加强联系沟通,在考试期间实时联动,对不良信息及时处理。
三、做好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延期考试工作
首次采用纸笔考试的方式于11月13日至14日举行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延期考试。湖北、陕西两省全域和云南、江苏等部分地区的15.8万考生参加考试。
(一)细化工作流程,确保纸质试卷绝对安全。制定印发《关于印发〈2021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延期考试工作方案〉的通知》,进一步明确部级、省级考试管理机构工作职责及考试组织工作规范和操作要求,突出纸笔考试试卷安全管理、考后评卷、数据上报、信息复核等工作要求。按照《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纸笔考试试卷运送、交接、保管和销毁规定》要求,对纸质试卷实行全流程严格管理,进一步细化工作流程,要求运送、接收、保管均由公安、武警或第三方安保机构与财政部门工作人员共同负责,将任务职责落实到人、工作时间精确到分,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隐患。
(二)加强疫情管控,制定详细防控预案。要求地方考试管理机构加强与当地疫情防控部门的沟通协调,制定并上报考试疫情防控措施方案,周密筹划,完善防控措施,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地。
(三)组织考务培训,畅通信息沟通渠道。10月28日,以视频会议的形式组织全国会计专业技术中级资格延期考试考务工作培训,对延期考试组织作出整体部署,对疫情防控及试卷安全保密等风险点重点强调,进一步明确监考人员工作流程。建立延考工作群,用于发布相关工作要求及随时沟通工作情况,实行日报告制度,各地及时报告考试准备及疫情防控情况,中心实时跟踪工作进展,及时分析研判,妥善解决问题。
四、提高试卷评判和数据核验水平
(一)统一评卷标准,组织集中评卷。组织开展全国会计专业技术高级资格考试集中评卷工作,有效整合资源,统一评卷标准,提升工作效率,27个省份参加集中评卷,并对评卷数据进行验收。
(二)开展成绩验收,提升成绩评判科学性。组织考试数据核验、客观题成绩评判及主观题评卷质量验收工作。期间完成上报数据清单核查、抽样人工核校、检查异常情况、甄别疑似雷同试卷、制作成绩下发光盘等工作,确保考生答题数据安全、完整,成绩评判准确。
(三)运用科技赋能,人工智能辅助阅卷。采用人工智能辅助阅卷系统,通过人工智能辅助阅卷与传统人工网评结果进行比对分析,验证部分题型的人工智能阅卷技术在网络评卷系统中应用的可行性。在评卷准确性和评卷速度上,取得较好效果,特别是对于评分标准相对统一、答案表述形式相对固定的计算分析题准确率达95%。智能辅助阅卷可有效减少人工阅卷工作量,为考试创新评卷组织形式提供了数据和经验支撑。
五、提升教材和试题质量水平
(一)深入推进改革,使考试用书更具科学性、实用性。开展线上调查研究,在分析7966份有效答卷的基础上,撰写调研分析报告,为设计教材编写修订方案和完善教材编写提供依据。广泛征求各科目主编和命(审)题专家对考试用书的修订意见,研究提出编写修订方案。委托出版社责任编辑提前介入,对考试用书书稿进行排版,在集中会审校核的同时及时修正发现的问题。根据考试大纲及辅导教材编写修订情况,结合新颁布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编选修订2022年度会计资格考试参考法规汇编。采取全面市场化发行方式,快速将考试用书铺向市场,支持考生尽早复习备考。
(二)加强题库建设,精心组织命(审)题工作。实行试题质量命(审)题组长负责制,落实主体责任,规范工作流程,确保试题质量。加强题库管理,完善题库系统功能,扩充题库题量,稳步推进题库建设。扩大专家遴选范围,科学配置专家结构,完善专家培养和激励机制,健全专家梯队建设。坚持考试舆情监控和考后质量评价机制,准确把握试题试卷质量,提升考试科学化水平。
六、提升考试后服务质量
(一)创刊《会计人才评价》内部杂志。创办新刊《会计人才评价》,明确办刊思路,调整增设栏目内容,优化篇目结构、美化版面设计,提升内容质量。《会计人才评价》电子版发送到“优评计划”人才库及各省会计资格考试管理机构,取得良好的宣传交流效果。
(二)持续推进优秀考生跟踪评价工作。结合中心成立二十周年开展“回顾来时路,奋斗谱新篇”征文活动,收集优秀考生职业成长和考试感悟文章约350篇,整理使用50余篇。定期向学员推送专业咨询和学习材料,其中向“优秀考生跟踪评价计划”入库人员提供一报一刊(《中国会计报》和《会计人才评价》),陆续向历届座谈交流活动学员发送学习资料100余份。向优秀考生征集会计实务案例文章,用于后续学习交流。“优评计划”入库人员持续增长,截至2021年11月底,入库人员达44761名,与上年同期相比增加3000余人。
(三)改革“金银榜”发布办法。合并“金银榜”信息与考试成绩合格单,同时发布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中、高级资格考试“金银榜”。增加“银榜”考生证书信息,将初、中、高级资格考试“金银榜”考生信息标注在成绩合格单上,满足“金银榜”考生自主打印的需求。
(财政部会计财务评价中心供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