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4-04-15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202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财务会计工作助力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抓住国际油价上行、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油气市场需求旺盛等有利时机,统筹推进业务发展、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安全环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油气两条产业链平稳运行,主要生产指标稳定增长。全年始终坚持稳健发展方针,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圆满完成“两利四率”、自由现金流、“两金”占用等年度管控目标,公司经济效益重回行业首位,央企排名位居前列,财务状况总体保持健康稳健,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中国石油实现营业收入28068.7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利润总额1811亿元、净利润1103.6亿元,分别为近8年和7年来最好水平;营业收入利润率7.38%、净资产收益率4.73%,分别为近10年来和7年来最好水平;经济增加值(EVA)256亿元。超额完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业绩考核目标,净利润、经济增加值、油气保障量、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获得满分,考核结果为A级,并获得“业绩优秀企业”“科技创新...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2021年,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财务会计工作助力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抓住国际油价上行、我国经济持续稳定恢复、油气市场需求旺盛等有利时机,统筹推进业务发展、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安全环保、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等各项工作,油气两条产业链平稳运行,主要生产指标稳定增长。全年始终坚持稳健发展方针,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圆满完成“两利四率”、自由现金流、“两金”占用等年度管控目标,公司经济效益重回行业首位,央企排名位居前列,财务状况总体保持健康稳健,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中国石油实现营业收入28068.7亿元,达到历史最好水平;实现利润总额1811亿元、净利润1103.6亿元,分别为近8年和7年来最好水平;营业收入利润率7.38%、净资产收益率4.73%,分别为近10年来和7年来最好水平;经济增加值(EVA)256亿元。超额完成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下达的业绩考核目标,净利润、经济增加值、油气保障量、营业收入利润率、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全员劳动生产率等指标获得满分,考核结果为A级,并获得“业绩优秀企业”“科技创新突出贡献企业”称号,中国石油“以金融资源集约化为核心的司库管理体系”被国务院国资委确定为标杆项目。
一、多措并举提质增效,专项行动取得显著成效
面对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和艰巨的转型发展任务,坚持将提质增效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长期性战略举措,把亏损治理作为重中之重。从提质与增效两端发力,向市场升级、质量升级、管理升级和创新驱动要效益,围绕财务绩效、市场供给、管理运营、创新与成长四个维度,大力实施31项提质增效举措,全力打造提质增效“升级版”,坚决打赢亏损企业治理攻坚战,推动中国石油高质量发展迈上新台阶。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在优化运行方案、生产组织、装置和产品结构等方面下功夫,努力增加高质量供给。按照打造经营型企业要求,强化市场意识,抢占先机、保量保效,把握市场竞争的主动权,持续提高投入产出比,实现中国石油效益稳步增长。树牢精益管理思想,着力改善经营状况,控降成本费用成效显著,全员劳动生产率指标稳中向好,持续加强经营风险防范。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提升科技竞争力,稳步推进新能源建设,热电氢业务发展齐头并进。同时学习贯彻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制定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大力推进实施亏损企业治理行动计划。提质增效专项行动成效明显,吨油完全加工成本同比下降1.1%,期间费用总额及所占营业收入比重均为近5年同期最低。通过实施提质增效专项行动,累计实现增效128亿元。
二、强化全面预算管理,发挥预算引领作用
拓展全面预算管理,完善三级预算管理体系,理清中国石油总部、板块、专业公司预算管理界面。按照应纳尽纳的原则,确保实现预算全覆盖、无死角。健全预算管理机制,科研、事业单位实施全面预算管理,研究制定取消经费补贴和补亏机制。打破预算和资金分配中存在的“基数”观念,全面实施零基预算管理。有效衔接计划、生产、财务三大预算,细化预算编制分析颗粒度,加强业务预算与财务预算衔接,注重实物量、工程量与价值量有机结合。完善“事前算赢”预算管理体系,健全完善三个月滚动预算、三个季度预算和三年滚动预算的“三个三”运行机制,推动财务预算和生产经营计划深度融合。调整中国石油直属科研院所预算和考核激励机制,对直属科研院所推行科研项目制管理,全成本预算,全成本核算,差异化考核,进一步激发直属科研院所动力活力,促进中国石油科技创新能力和投入产出效益提升。完善更加突出业务主导的科技管理体制,优化科技创新机制,强化产学研用一体化管理,科研经费投入实行矩阵式管理,建立总部、板块、企业对科研院所费用分担的激励约束机制。保质保量编制完成2022年财务预算,突出价值导向,聚焦提质增效,衔接三大计划,坚持业务和财务预算目标按照“十四五”规划年度目标和近三年平均值孰高原则确定,确保指标科学先进、持续向好。
三、加强资金精益管理,资金运行效率稳步提升
深入推进资金配置政策市场化运行,在总结前期资金配置政策市场化改革阶段性成效的基础上,攻克难点、打通堵点,推进未上市企业资金配置政策市场化运行,实现全覆盖,倒逼企业增强现金流意识和资金成本意识。全面强化“年预算、季预测、月计划、周控制、日安排”资金计划管控机制,加强资金预算与投资计划、股权计划的有效衔接,坚持股权与投资“一本账”管控,及时上收折旧利润,督导股权投资项目按时足额分红,深入推进投入产出“双闭环”管理。建立集团公司内部信用评价体系,结合公司业务发展定位,从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等5个维度选取12项指标,通过设置指标权重对所属企业内部信用进行综合评价,运用评价结果对所属企业融资进行差异化管理,促进企业提升高质量发展能力。持续加强资金及票据集中管理,不断加强中国石油总部资金管理,完善优化资金集中管理模式,对可集中资金应收尽收,集团资金集中度继续保持90%以上。完善票据池建设,保持票据池业务规范、科学、高效运行,实现票据集中运营创效15.7亿元。稳步推进境外资金集中管理,基本实现各板块可集中资金全面归集,外汇资金池整体实现综合效益4.9亿美元。全力推进关联交易结算,按照“谁的堵点谁负责”原则,推进关联交易结算制度化、规范化,提升关联交易结算速度,全年油气主营业务向支持服务业务支付关联交易结算资金2990亿元,同比增加571亿元、增长23.6%。
四、大力开展专项工作,确保完成任务目标
大力开展法人压减工作,创新方式方法,综合施策,将法人压减与亏损治理及“两非”剥离等专项工作有机结合,累计完成法人压减80家,超额完成法人压减任务。做好亏损企业治理,牢固树立“减亏也是增效”理念,按照三步走目标,针对“四个一批”分类整治,严格落实“六个精准”要求,强力推进亏损治理行动计划实施。中国石油全级次子企业累计净亏损144户、亏损面15.4%、净亏损额549.7亿元,同比分别减少50户、下降14.8个百分点、减亏680.4亿元。亏损户数、亏损面、亏损额均为近10年同期最低水平。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重点督导的88户亏损子企业中有55户扭亏为盈,亏损治理成效显著。强化“两金”闭环管理,加强存货实物量与价值量集约化、一体化联动管控,压实管控指标和考核政策,实施两金压降专人、专班、专项“三专”管理,将两金压控纳入日常化、标准化、科学化管控,“两金”增幅低于营业收入增幅24.4个百分点,超额完成国务院国资委下达的两金管控目标。持续深入推进民营企业欠款清理,全面排查民企欠款,逐家制定清理方案,清偿民企逾期有分歧欠款11.8亿元,无新增无分歧民企逾期欠款和农民工工资欠款。持续拓宽融资渠道,境内开展人民币融资500亿元,存续期节约财务费用8.3亿元,年节约利息支出3.5亿元。海外业务融资累计安排资金129.7亿美元。通过盘活存量和优化调整融资成本等方式,总部累计归还到期债务680亿元,净归还130亿元。超前进行资产负债率分析,强化要素管控,提高无息负债管理力度,严控资产负债率水平。
五、完善财务会计体系,财务质量稳步提升
持续提升会计信息质量,全力完成2020年度决算工作,中国石油2020年度财务决算和月报工作受到财政部通报表扬。优化报表审核流程,固化财务制度要求,强化报表审核力度,提高全级次报表报送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持续提升财务分析质量,拓宽财务“三张表”应用,挖掘财务数据内涵,科学评价经营成果,推动企业优化生产经营和资源配置。及时跟踪重点事项,加强专题项目分析,持续提升财务分析的时效性和针对性。组织开展分类核算指引,按照国务院国资委要求组织完成中央企业公益性业务分类核算指引。作为财政部会计准则技术联络小组成员,积极参与国内外会计准则修订讨论。修订完善中国石油会计手册,夯实规范核算根基,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稳步实施新租赁准则,确保新旧准则衔接顺畅。强化资本市场信息披露。按照三地上市监管要求,全面高效完成2020年度报告及业绩公告,美国版20-F年报,2021年季度报告、半年度报告及业绩公告的编写及披露工作,完成各季度、半年度、年度上交所XBRL编报,以及美国版20-F年报XBRL编报工作。
六、积极争取财税政策,纳税筹划效益显著
积极争取落实一批财税优惠政策,延续页岩气资源税减征政策、进口天然气进口环节增值税返还政策,落实非常规天然气补贴政策,争取到特定地区进口勘探开发作业的设备仪器免征进口关税政策、境外中方机构发放全年一次性奖金适用单独计税政策,以及用于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二氧化碳驱油与埋存利用技术和天然气提氦冷链技术的资金支持。通过国家税务总局、中俄能源协调机制,推动中俄双方签署政府间协议,降低亚马尔和北极2项目享受预提税优惠税率,有效保障中国石油权益和可持续发展。大力实施税收筹划创效,推进税率优化、研发费加计扣除、总部费用分摊、事业单位改制等工作,全年节约税费支出31亿元。持续加强国际税收风险管控,研究完成国际业务税收风险防控报告,更新税收风险事件数据库,全面提升风险防控水平。开展税基侵蚀和利润转移(BEPS)应对工作,完成国别报告分析与审核,进一步加强风险筛查。跟踪重点国家税收管理情况,持续协调推动税收争议问题有效解决。积极配合国家税务总局税收稽查,规范财税政策执行,推进税收稽查争议问题妥善处理。修订消费税返还管理办法,规范自用成品油消费税返还政策执行。健全完善内部市场化价格机制,研究建立储气库“两部制”定价机制,采用“容量费+使用费”的结算方式,充分发挥储气库在天然气市场调峰以及市场化运作方面的功能和作用。完善公司天然气出厂及内部调峰价格机制,建立天然气出厂价格动态浮动机制,有效提高油气田企业增产积极性。
七、推进资产分类管理,资产质量持续改善
结合不同业务的战略定位和业务特点,从资产负债表资产要素角度,制定中国石油资产分类评价试行标准。组织部分所属企业开展试点工作,按照试行标准对资产进行梳理分类,重点针对低负效资产研究制定提效创效措施。加大资产结构优化力度,完成资产结构优化498亿元,其中,报废资产净值245.7亿元、出租资产净值172.4亿元、内部调剂调拨资产净值64.7亿元。加大低效无效土地盘活处置力度,多措并举推进土地处置工作,实现土地处置收益18.7亿元。严格资产评估审查备案,完成资产评估审查备案548份,备案项目账面净资产194.2亿元,评估后净资产461.6亿元,评估增值267.4亿元,审核效益6.7亿元。统筹做好财产保险工作,修订《商业财产保险管理办法》,扩大总部统保险种内部保险公司承保份额,专属保险承保巨灾风险转移保险份额提高10%,中意财险承保综合责任保险和钻井设备保险份额增加9%和15%。组织开展储气库合资合作审计评估,推进与国家管网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呼图壁县等5座储气库的合资合作工作。
八、加大资本运作力度,资本运营再创佳绩
跟踪上市公司市值表现,加强市值奖励指标考核,鼓励开展优质资本运作项目。加强分红管理,集团项下全层级分红260家,到账金额476.6亿元。积极研究推进非交易过户、央企间无偿划转、换购ETF产品等事项,优化上市公司股权结构,提升公司价值,全年实现浮盈52.3亿元,到账分红7.3亿元,年度收益率为22.0%。持续开展虚假合资、挂靠经营、假冒国企等存量问题整改,挂牌督办,专人负责,提前2个月完成整改任务。加强存量股权日常管理,推进参股经营投资自查整改,实现问题整改实时在线监控,252户参股企业完成401项问题整改,完成率72%。退出了25家与油气主业协同性不强、亏损的参股股权。加大对资本运作等环节的风险排查和整治力度,突出标本兼治,强化源头治理和精准治理,防范化解重大资本风险。按照国务院国资委统一部署,全面梳理和排查中国石油投资的金融业务股权情况,全面摸清家底,确保不重不漏,研究制定金融业务优化调整专项行动工作方案,并通过中国石油党组会、董事会审议。为适应中国石油战略发展需要,规范控参股公司外派股东代表、董事、监事及控参股公司的股权管理工作,完善股权管理从业人员业务培训体系,持续提升集团公司股权管理水平,编写出版《中国石油控参股公司股东代表、董事、监事履职实务》。
九、高效推进共享建设,质量效率逐步显现
中国石油国内财务共享扎实推进“会计核算、资金结算、报表编制”3项业务全承接,超计划完成83家单位上线,成品油和化工销售企业率先实现全承接。海外财务共享超计划完成171个项目上线,完成率106%。持续提升运营服务质量,财务共享接单2039万笔,同比增长8.6%,退单率同比下降15%,办理总部资金业务银行流水7.2万亿元,提供开票和税务支持29.6亿元,有力保障资金安全平稳高效运行。加快共享建设成果转化升级,初步形成以数据服务、交易处理、管理咨询、系统产品四类为核心的增值服务产品体系。电子会计档案持续拓展深度广度,132家单位纳入共享集中管理,整体电子化率超55%,年节约成本超1亿元。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持续提升自动化水平,自主研发7类374个机器人,基本覆盖运营性业务,处理任务量占总量50%以上,年节约共享人工成本约1.4亿元。
十、加强财务监督检查,合规管理不断夯实
贯彻落实财政部、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加强内部控制监管的有关要求,全面摸排财务运营管控中存在的各类风险和隐患,严肃财经纪律,健全财务监督体系,在全集团范围内组织开展以资金管理、会计信息质量等为重点的财务大检查。检查分时间节点按自查、抽查、报告、整改、总结评价等5个阶段高效组织实施,其中135家单位自查问题1896个,抽查17家单位发现问题345项。组织相关单位加强问题整改,逐项销账,并举一反三,通过制度完善、手段优化等建立常态长效的监督管控机制。持续推进巡视审计发现问题整改,对照审计署审计报告指出的问题、定性依据及审计意见,组织制定整改方案,明确审计整改的责任单位,层层压实整改责任。就其中涉及到的燃料油公司违规转售进口原油等问题作为专项进行部署,深入自查并组织研究制定整改方案,积极组织配合国家调查组调查,坚决彻底进行整改。建设大数据财会监督平台,完成重点业务风险场景监督功能开发,利用大数据分析技术,通过数据汇集、模型搭建,逐步发挥全过程伴随式监督作用。按照国务院国资委《关于加强中央企业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有关事项的通知》要求,印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资金内部控制管理规定》,突出完善资金内部控制制度,利用司库系统加强资金内部控制管理,构建第一道防线的业务监管和第二道防线的内部控制部门监督评价两大资金内部控制监管架构,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
十一、持续强化党建引领,加强财会队伍建设
坚定不移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积极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和“转观念、勇担当、高质量、创一流”主题教育活动。把抓政治建设同抓具体工作落实紧密结合,深入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积极为基层和员工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切实增强员工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认真履行党风廉政建设监管责任。加强财会人才队伍建设,组织开展2020年度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述职评议,持续做好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和财务机构负责人管理。规范财务机构负责人双重管理审批流程,组织完成15家所属企业财务机构负责人的审批,实施年度考核结果备案制,提升财务机构负责人素质和履职能力。组织开展中国石油2020年度正高级职称(会经统审专业组)评审工作。沟通协调做好中国总会计师协会及石油分会的日常工作,石油分会4人获得中国总会计师协会2021年度“特级管理会计师”证书,推荐成果在中国总会计师协会2020年度立项研究课题中获得一等奖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2项。选派1人参加国务院国资委举办的中央企业财务“菁英”班培训。组织举办财税、资产等业务培训6期,培训相关业务骨干1000余人。组织公司财务从业人员完成2021年中央国家机关会计人员继续教育。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供稿 程小舟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