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1-29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山东省会计工作
2020年,山东省会计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会计管理工作
(一沏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会计管理工作。印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切实做好会计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会计管理部门认真落实防控要求,妥善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对会计师事务所许可审批、资产评估机构备案管理、行政投诉举报等业务采取线上办理或邮寄方式,落实行政审批监管“零见面”。印发《关于规范疫情防控期间接受社会捐赠调拨物资等事项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关于规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募捐汇缴资金会计核算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导全省民间非营利组织做好接受社会捐赠、调拨物资的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二)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会计资格考试工作。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科学设置考试报名和审核流程,首次采用全程无纸化线上报名审核,实现考生报名“零跑腿”“零见面”。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对全省考生进行了 2轮健康码数据筛查,对筛查出无健康码人员发送短信提醒。制定《疫情防控期间考生入场流程图》,向社会公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告知书,为考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参...
山东省会计工作
2020年,山东省会计管理工作紧紧围绕财政中心工作.充分发挥会计职能作用,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各项工作取得新进展。
一、统筹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会计管理工作
(一沏实做好疫情防控期间的会计管理工作。印发《关于疫情防控期间切实做好会计服务工作的通知》,要求各级会计管理部门认真落实防控要求,妥善做好会计管理工作.对会计师事务所许可审批、资产评估机构备案管理、行政投诉举报等业务采取线上办理或邮寄方式,落实行政审批监管“零见面”。印发《关于规范疫情防控期间接受社会捐赠调拨物资等事项会计核算问题的通知》《关于规范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募捐汇缴资金会计核算有关事项的通知》,指导全省民间非营利组织做好接受社会捐赠、调拨物资的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二)扎实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下会计资格考试工作。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科学设置考试报名和审核流程,首次采用全程无纸化线上报名审核,实现考生报名“零跑腿”“零见面”。利用大数据等手段,对全省考生进行了 2轮健康码数据筛查,对筛查出无健康码人员发送短信提醒。制定《疫情防控期间考生入场流程图》,向社会公布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告知书,为考生在疫情防控期间参加考试提供指导。 2020年,山东省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报名人数 44.59万人,比上年增长 11.9%,实考人数 24.02万人,出考率
53.87%。(三)全力做好青岛新冠肺炎疫情突发情况下的注册会计师考试保障工作。 2020年度注册会计师第二阶段考试正值青岛市突发疫情,为了使考试不受影响,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省长李干杰、常务副省长王书坚分别作出批示,山东省财政厅及时向全省各考区下发紧急通知,严格防疫要求.并主动协调教育、卫生、公安、电力等部门,认真做好考点落实、考场安排、考试机位保障、防疫管理等工作。山东省财政厅厅长刘兴云带队到济南考区进行现场巡视,并通过省考办指挥部视频监控系统巡检全省各考区,及时研究解决考试中出现的问题,确保考试平稳有序进行。
二、提升会计管理水平,推动会计准则制度贯彻实施
(一)全面加强全省会计管理工作。研究制定《山东省财政厅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会计管理工作的意见》,进一步明确省、市、县三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定位,细化权责,全面理顺会计管理体制、健全工作机制,切实提升会计管理和服务水平。加强对市县会计管理工作的调度指导,宣传推广先进经验做法,对工作成绩突出的市县财政部门寄送表扬信给予鼓励。
(二)着力推动会计准则制度宣传贯彻。印发《山东省财政厅关于进一步贯彻实施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通知》.部署全省各单位履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具体事宜,进一步规范会计行为,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加强政府会计准则制度的宣传培训,发布《政府会计准则制度政策汇编( 2020年版)》,面向全省征集政府会计案例,以点带面了解全省执行情况,并选出 20个优秀案例在全省推广,发挥优秀案例引导示范作用。
(三)加快内控体系建设和管理会计推广应用。按照财政部统一部署,认真完成年度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报告编报工作,以报促建,推动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联合山东财经大学完成对山东省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情况的调研,形成调研报告,为提高企业内控意识,防范化解风险提供参考。开展管理会计案例征集活动,在全省范围征集管理会计案例 84个,评选出优秀案例 18个,其中 5个优秀案例面向全国宣传推广。
三、注重人才培养,打造高素质会计人才队伍
(一)着力培养高层次会计人才。认真完成山东省高端会计人才企业四期、企业五期、企业六期在训学员年度培训任务,组织已毕业的 210名学员开展联合集中培训,加强高端会计人才选拔培养和跟踪管理。制定《山东省高端会计学员对接服务财政中心工作实施方案》,充分利用高端会计学员广泛分布在经济社会一线的优势,在财政政策制定执行、效果反馈、课题研究、信息交流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顺利完成大中型企事业单位总会计师素质提升工程培训任务.共组织开展 6期培训班,培训高层次会计人员 500余人,有力推动全省高层次会计人才素质提升。
(二)加快推进会计职称评审改革。落实国家职称改革精神,初次试点高级会计师社会化评审,由山东省会计学会负责组织实施,山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和山东省财政厅负责指导监督。优化会计职称评审方式,初次采用盲评方式进行高级会计师职称评审,以评审编号作为参评人员身份的唯一信息,保证评审公平公正。探索正高级会计师面试分类命题模式,根据参评人员单位性质.不同行业的业务特点,准确反映参评人员的真实水平,分为企业类、事业类、中介类三类分别进行命题。 2020年度全省正高级会计师评审通过 92人,通过率 32.9%;高级会计师评审通过 1680人.通过率 59.7%。
(三)持续优化会计人员管理服务。实施会计职称考试报名流程再造.升级改造考试报名系统,实现会计人员信息采集数据与考试报名数据共享。研发会计人员证书发放、补发系统,方便会计人员领取和补发证书。
四、紧扣行业发展需求,构建行业管理新模式
(一)落实会计师事务所行政许可审批“放管服”改革任务。认真落实山东省数字政府建设重点任务,推进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审批“一链办理、并联审批二加快电子证照应用,将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许可证等电子证照信息归集到山东省大数据局,实现数据共享。深入推进会计师事务所行政许可审批“放管服”改革,完善会计师事务所行政许可审批事项的政务服务要素、服务指南和业务手册,为群众提供优质政务服务。 2020年,根据山东政务服务“好差评”系统反馈.会计师事务所行政许可审批服务满意度 100%。
(二)推动资产评估行业放权改革。印发《山东省财政厅关于明确青岛市资产评估行业财政监督管理职责的通知》《山东省资产评估行业财政监督管理实施办法》,将资产评估行业行政监管权限下放至各市财政部门,明确省市两级财政部门的权力和责任,构建行业新型管理模式。
(三)严把会计中介机构“监管关”。严格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代理记账机构年度备案、变更备案、业务备案管理,组织开展全省代理记账机构检查。 2020年新批准设立会计师事务所(分所) 39家,会计师事务所(分所)信息变更、终止 170家。 2020年新设立资产评估机构 56家.信息变更 64家,注销 6家。加大对会计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力度,处理行业投诉举报及移送案件 29件,对 36家中介机构给予行政处理处罚。
五、突出党建引领,打造行业发展引擎
(一)优化行业党建管理机制。将山东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党委办公室由省注册会计师协会调整至省财政厅会计处.配备专职党务工作人员,全力抓好行业党建工作。
(二)落实行业党建主体责任。出台《中共山东省财政厅党组关于转发〈中共财政部党组关于进一步落实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行业党建工作责任的通知〉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全省各级行业党组织的党建责任,完善行业党建责任压力传导机制。结合省行业协会脱钩实际情况,印发《中共山东省注册会计师行业委员会关于贯彻执行中共山东省财政厅党组进一步落实注册会计师和资产评估行业党建工作责任要求的通知》,从协会章程修订、协会党组织关系规范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和完成时限,以抓党建促监管,构建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运行机制。
(三)创新行业党建工作。扎实开展行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召开主题教育总结会,认真做好主题教育总结,继续抓好专项整治整改工作,巩固深化主题教育成果。开展行业“质量管理提升年”活动,健全质量管理机制.引导执业机构和党员严格质量管理。建立党内监督体系,推进市级行业党委健全纪检机构。加强行业群团工作,两家执业机构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称号。引导执业机构投身社会公益.疫情期间行业捐款捐物共计 5024277.17元。
六、发挥平台作用,强化学会协会服务能力
(一)做好疫情防控下的财会人才培训工作。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举办 4期高级财会人员培训班,培训 528人次。
(二)推进会计学术研究交流。举办 2020年山东省会计学会年会暨第 21届山东省高校会计教师联谊会,就会计理论研究前沿问题进行交流探讨,活跃学术交流氛围。开展山东省会计学会优秀论文评选,共收到学术论文 300余篇,经专家评审,共评出一等奖 10名,二等奖 20名,三等奖 30名。
(三)加强珠心算传承与发展,按照中珠协要求.参与制定全国珠心算等级鉴定管理办法,开展调查研究,提出意见建议。积极做好会刊《齐鲁珠坛》杂志编辑发行工作,全年出版发行 6期.刊载学术论文 100余篇。:山东省财政厅供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