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2019年,铁路各级财会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党组的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推进法治化市场化经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财务清算办法,加强资金筹措运用,助力打好“三保三增”攻坚战,圆满完成全年各项财会工作任务。国家铁路实现运输总收入8183亿元,同比增收471亿元、增长6.1%,成本支出得到有效控制,经营结果实现盈亏平衡、略有盈余。
一、全面服务铁路建设生产,助力打好“三保三增”攻坚战
一是全面服务好“保安全”。组织所属单位财务部门认真把好安全与投入的平衡关系,对重点项目、关键环节的安全生产经费严格做好预算和资金保障。及时组织协调电子支付相关故障应急处置,保障电子支付安全运行。二是全面服务好“保稳定”。组织各单位做好资金筹集保障,确保职工工资增长资金需求;密切关注建设领域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问题,做好资金保障;按要求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资金保障。三是全面服务好“保开通”。保障新开...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2019年,铁路各级财会部门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铁集团)党组的决策部署,按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积极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持续推进法治化市场化经营,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强化全面预算管理,优化财务清算办法,加强资金筹措运用,助力打好“三保三增”攻坚战,圆满完成全年各项财会工作任务。国家铁路实现运输总收入8183亿元,同比增收471亿元、增长6.1%,成本支出得到有效控制,经营结果实现盈亏平衡、略有盈余。
一、全面服务铁路建设生产,助力打好“三保三增”攻坚战
一是全面服务好“保安全”。组织所属单位财务部门认真把好安全与投入的平衡关系,对重点项目、关键环节的安全生产经费严格做好预算和资金保障。及时组织协调电子支付相关故障应急处置,保障电子支付安全运行。二是全面服务好“保稳定”。组织各单位做好资金筹集保障,确保职工工资增长资金需求;密切关注建设领域拖欠进城务工人员工资问题,做好资金保障;按要求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的资金保障。三是全面服务好“保开通”。保障新开通项目资金需求。推进依法建设,形成竣工财务决算审核流程、要求及要点、意见模板并指导各单位认真落实,组织有关部门进一步提高竣工决算审批质量及效率,全年共审核竣工财务决算223个,批复200个。四是全面服务好“增运量”。组织各单位做好运输收入列报、票证管理等服务工作,多口径、多维度分析运输收入趋势,为客货运输经营决策提供支持。五是组织推进好“增收入”。重点发挥收入稽查的作用,在专项稽查、春运、暑运及“三保三增”阶段均取得明显成效,全年共查堵票款收入6.47亿元。六是组织推进好“增效益”。结合工电供、车务综合段改革,综合平衡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冗缺员现状,推进西延、太中银公司劳动生产组织改革,推进锡乌、巴珠、锡二、呼准鄂等线路人员跨局作业、担当车乘务人员跨局调剂使用,盘活全路劳动力市场。科学测算浩吉铁路等新线开通后收支利情况,制定支出写实实施方案,督促相关单位统筹好建设项目投资资金与既有设备材料,避免重复投资购置。梳理全路普速合资公司经营状况,提出改善经营管理的建议方案。组织审核铁路局集团公司四季度执行预算,研究开展绩效评价,强化问题整改和落实盯控。
二、持续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深入推进业财融合
一是找准关键抓手,建立管理标准。建立预算指标体系与责任分解图(RBIS)、经营质量评价体系图(MQES)、经营项目定额体系(MpQS)的“3S”体系和预算编制流程图,全面构建铁路局集团公司运输经营指标与所在地区域宏观经济指标的关联关系,完善175项定额标准,以财务预算为核心统筹各项业务预算,层层落实预算责任。二是强化导向作用,提高评审质量。紧紧围绕增收节支和效率效益,整合18大类、61个项点的财务评审标准和140项业务评审指标、25个保障措施项点,强化“财务三张表”、投入产出和效率效益导向,巩固和提高预算编制水平。三是坚持部门联动,提升监控效果。坚持国铁集团机关月度预算执行监控会和月度经营情况及主要指标通报制度,找准影响预算目标的突出问题或普遍现象,促进业财有效衔接、提升预算执行效果。四是紧跟改制步伐,创新管理机制。坚持和完善工效挂钩机制、盈亏总额和运输总支出“双控”挂钩机制,落实市场主体责任。丰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按月开展对铁路局集团公司综合绩效评价,促进各企业更加注重综合效益和投入产出能力。五是强化成本意识,纵深预算指标体系。突出成本管理责任,深入研究站段预算管理层级标准化建设,构建基于业务融合的多级次财务预算指标体系。
三、健全和完善市场化财务清算体系,发挥市场导向作用
为进一步发挥承运清算机制导向作用,提升铁路经营发展质量和货运经营效益,研究建立了货运承运清算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和设计分析指标,采取基期对比、历史对比、先进对比、因素分析关联分析等方法,评价货运承运业务的盈利水平与提供服务业务的运用效率和效益情况。研究升级货运承运清算信息系统,利用清算数据在清算信息系统中开展分析评价,提升评价分析的准确性和实效性。完善客运清算办法,以导向运输企业统筹运输资源、提高列车开行效益为重点,优化完善相关清算项目。研究建立清算单价调整机制,促进清算单价与市场价格、线路繁忙程度、列车运行的时点和区间等紧密衔接。为规范明晰企业间经济和业务关系,研究确定建立公开公平的市场化财务清算体系思路方案,对为全路服务的基础设施检测业务,研究相关市场化运行机制模式及相关服务项目的服务价格标准。
四、保障铁路企业发展资金需求,降低资金成本成效明显
一是多渠道筹措资金。全路筹集债务资金约6000亿元,协调地方政府、企业资金到位1973亿元,有力保障了2019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任务的完成。二是坚持市场化筹集低成本资金。发行铁路建设债券募集资金1650亿元,加权平均利率3.67%,较贷款基准利率下浮23.5%,存续期节约利息166.7亿元。用好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行两期中期票据200亿元,利率3.39%,较贷款基准利率下浮28.6%,存续期节约利息8.16亿元。把握LpR(贷款基础利率市场化机制)改革等市场机遇,银行贷款利率下浮取得突破进展,新增项目贷款850亿元大部分基准利率下浮15%,与基准利率下浮10%比节约融资成本4亿元。三是强化资金运用管理。做好高利率贷款置换工作,完成2093亿元贷款置换,全年节约利息支出11.4亿元,存续期内可节约利息支出82.3亿元。强化资金归集、统筹运用的平台作用,全路日均归集资金3652亿元,日均上调资金2027亿元,内部调剂2549亿元,节约利息支出99亿元。利用财务公司金融机构优势,为成员单位节约财务费用6.9亿元。保障资金存放安全,持续开展账户清理和年检,共清理撤销账户546个。清理存量风险债权约70亿元,存量余额压缩约30%。四是做好防范化解铁路债务风险工作。落实“严禁国有企业举债用于项目资本金”要求,并积极向国家争取资本金,抓好地方资金到位。协调推进国铁集团市场化债转股。坚持合资公司风险情况季度预警和报告制度,积极协调国家有关部门和地方政府争取政策支持。
五、提高法治化市场化经营水平,着力提质降本增效
一是做好公司股份制改造有关财务工作。完成国铁集团挂牌成立后相关财务工作,配合财政部出台《财政部对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国有资产与财务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二是适应公司制改革要求,完善财务管理制度体系。根据公司制改革要求,为构建符合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和市场化经营机制的两级法人财务管理关系,以进一步保障所属企业法人财产权、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企业按照法治化和市场化安全高效运行,有效防控财务风险为目标,结合铁路行业特点,从行业管理事项、两级收支界定、两级管理权限、两级资金管理、预算管理的角度,提出了适应公司制改革和规范两级管理的建议措施,对国铁集团两级财务管理关系主要事项进行了分解,形成了两级财务管理思路方案,并对国铁集团财务管理办法进行修订和完善。三是修订成本费用核算规程。准确反映高铁客运产品效益、高铁线路运用维修定额水平,进一步适应修程修制改革、运输生产组织改革及铁路运输成本费用管理要求。四是严格落实节支创效工作。通过对具体的专用线项目、内部劳动力调剂使用进行逐一分析,提出具体措施。五是贯彻好国家减税降费措施。切实将国家政策红利传递给下游企业,落实国家减税降费让利216亿元。做好税收筹划,积极争取国家减税政策,全年累计降低税收成本70亿元。争取直购电优惠节约开支约13亿元,社保降费约77亿元,有效降低铁路成本负担。六是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减轻盈亏平衡压力。与财政部积极沟通公益性补贴机制建立有关事宜,组织做好分线核算和公益运输亏损计算。对接青藏格拉段运营亏损补贴,解决大修投资和自有资金形成折旧纳入补贴范围的问题。协调财政部及时足额下达“三供一业”等各项财政补助资金。配合做好铁路公安体制调整相关工作。
六、加强监督管理,规范各项经营管理行为
一是迅速落实中央和国家机关工委推进党的政治建设重点督查和党组巡视巡察问题整改。制定完善关于福利费管理、零小工程项目建设管理、专项资金预算管理等制度办法。认真开展“小金库”典型案例剖析和总会计师“小金库”案例培训。二是做好清理拖欠民营企业账款工作,无争议民营企业欠款全部“清零”,累计清欠43.81亿元。三是严格履行国有资产评估备案手续,办理企业资产转让、股权转让、重组整合、增资扩股等20个评估项目备案,规范国有资产交易行为。四是规范铁路企业上市过程中的财务管理工作。厘清京沪公司及京福安徽公司资产边界,明晰经济关系、规范账务处理,确保京沪股改上市工作顺利进行。五是落实竣工财务决算审核流,全年共审核竣工财务决算223个,批复210个。六是规范固定资产管理。强化基本建设项目、移动装备组固和固定资产后续支出财务规范管理,推进实施高价互换配件目录调整。研究制定竣工资产交付办法,规范固定资产交付流程。七是坚持做好财务监督检查,规范问题整改。针对性开展财务监察工作,对查处的部分单位运输收入违规行为按章通报处罚。对各类审计和检查发现的问题,加强审核、督导整改。八是落实好外部审计对铁路经营工作的监督整改要求。全面完成各项整改任务并完成国铁集团《企业年度工作报告》编报工作。
七、强化财会基础工作,持续推进强基达标
高质量完成决算、月报编制工作。2018年度国铁集团决算获得财政部通报表扬,在中央企业中排名第三;财务月报得到财政部通报表扬,在中央企业中排名前列。推进财会信息化建设。加强财会信息化顶层设计,推进财会信息系统一体化融合发展。完成财务共享系统技术方案制定,开展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试点工作。构建、开发和完善全面预算管理、基建财务管理、账表处理、固定资产管理、收入信息化管理、资金筹资管理、税务管理、公益性运输等信息系统模块,提升财会信息分析效率和质量。推进管理会计应用研究。强化理论研究顶层设计,《铁路运输企业管理会计理论与应用体系研究》确定为国铁集团重点科研课题。组织开展管理会计项目联合试点和案例评审,共开展试点项目804个,完成试点项目493个。加强财会政策理论及重点课题研究。开展会计核算疑难问题研究解读,深入研究铁路改革过程中会计核算问题。开展铁路筹资能力、债务问题和可持续发展等国铁集团新时代发展课题研究。
八、加强财会队伍建设,提升财会管理能力水平
坚持和巩固“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扎实推进主题教育检视问题和专项整治任务整改落实。在全路范围内再次明确和重申有关财经纪律规定。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大幅减少发文、办会数量,优化调整财务月报编报方式,提高财会信息化手段,减轻基层负担。持续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督促各级财会管理人员严守廉洁纪律,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国铁集团党组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制定完善总会计师履职管理办法,深入推进厘清财务管理领导人员管理权责。分层级组织财务管理人员培训。开展铁路运输企业财会人员情况调查统计,为优化财会人员队伍配置、建立优秀财会人才交流机制奠定基础。(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供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