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10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林业草原部门财务会计工作
2019年,国家林业草原规划财务部门认真落实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各项任务,加快构建全面保护自然资源、重点领域改革和多元化投入的林业草原资金政策保障体系,全力推进规划财务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规划财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抓顶层重谋划,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开展
全力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推进前期研究,组织全局力量围绕11个重点领域、57项专题开展系统研究。创新规划编制方式,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汇聚行业内外、专家学者、社会大众等各方智慧,首次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系统外单位合作重点开展林草布局等专题研究,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谋划基本思路,结合机构改革后的新职能新要求,深入分析林草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编制形成《林业草原“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提出林草发展指导思想、目标指标、总体布局、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制度等方面内容,并将纳入国家规划的林草基本思路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谋位占位取得新进展。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的美丽中国建设评...
林业草原部门财务会计工作
2019年,国家林业草原规划财务部门认真落实全国林业和草原工作会议各项任务,加快构建全面保护自然资源、重点领域改革和多元化投入的林业草原资金政策保障体系,全力推进规划财务各项工作,不断提升规划财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为推动林草事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抓顶层重谋划,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深入开展
全力推进“十四五”规划编制工作。大力推进前期研究,组织全局力量围绕11个重点领域、57项专题开展系统研究。创新规划编制方式,坚持开门编规划,广泛汇聚行业内外、专家学者、社会大众等各方智慧,首次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农科院等系统外单位合作重点开展林草布局等专题研究,切实增强规划的科学性、前瞻性、战略性和可操作性。谋划基本思路,结合机构改革后的新职能新要求,深入分析林草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编制形成《林业草原“十四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提出林草发展指导思想、目标指标、总体布局、重大工程、重大政策、重大制度等方面内容,并将纳入国家规划的林草基本思路报送国家发展改革委。
谋位占位取得新进展。参与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开展的美丽中国建设评估指标体系及实施方案工作,将森林覆盖率、湿地保护率、自然保护地面积占比等纳入美丽中国“生态良好”指标。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自然资源部编制《全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总体规划》,在“三区四带”(青藏高原生态屏障区、黄河重点生态区(含黄土高原生态屏障)、长江重点生态区(含川滇生态屏障)、东北森林带、北方防沙带、南方丘陵山地带、海岸带等)重点区域规划了九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明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牵头编制4项重大工程专项建设规划。
认真抓好重大课题研究。面对机构改革林草发展新阶段新起点新征程,连续五年组织开展重大课题研究,不断加强政策储备。2019年重点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内蒙古北方重要生态屏障、实施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保护修复工程、三江源地区野生动物与家畜争夺草场问题、内蒙古自治区喀喇沁旗扶贫等内容,深入开展调查研究,提出具体举措和政策建议,列清单、建台账,持之以恒抓落实,并积极沟通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争取支持,不断破解制约林草事业改革发展的新老问题。
二、抓统筹强基础,推进高质量发展重点突破
大规模造林工程深入推进。以推进高质量发展为主线,加快转变林草发展方式,着力实施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退化林修复和国家储备林建设、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规模化林场建设、草原保护修复,不断推动国土绿化向纵深发展。2019年完成造林1.06亿亩、森林抚育1.14亿亩、种草改良草原4720万亩。深入推进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工程,加大对三北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投资力度,推进三北地区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新启动呼伦贝尔沙地、子午岭西部高原沟壑区2个百万亩人工林基地建设。推进内蒙古自治区浑善达克等3个规模化林场建设。研究制定《林业草原高质量发展配套细则》,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内蒙古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建设方案》《青藏高原生态保护修复实施方案》等。
草原生态保护修复启动实施。聚焦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划入的草原保护新职能,深入研究、积极谋划,推动草原生态保护修复。组织编制《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保护修复方案》,统筹中央预算内投资和中央财政资金,在内蒙古等8省区的13个市州盟开展退化草原人工种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项目建设。
三、抓精准重特色,推进生态扶贫持续发力
坚决贯彻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筹备召开全国生态扶贫工作会议,与水利部联合召开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脱贫攻坚现场推进会。认真抓好《生态扶贫工作方案》目标任务落实,与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工作的通知》,印发《2019年扶贫工作要点》《2019年林业草原生态扶贫宣传工作方案》等扶贫系列文件。持续加大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力度,向贫困地区安排中央林草资金510亿元。新增生态护林员中央财政补助25亿元,年度资金规模达到59亿元,选聘近100万名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担任生态护林员,带动300多万贫困群众稳定增收和脱贫。全国新组建2.1万个生态扶贫专业合作社,吸纳120万贫困人口参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
定点扶贫扎实有效。超额完成2019年《中央单位定点扶贫责任书》各项任务;培训基层干部、技术人员1818人,超额完成2倍多,帮助销售贫困地区农产品4182万元,超额完成2.8倍。创新探索“生态+”扶贫机制模式,会同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发起设立“林业草原生态扶贫专项基金”,并印发《林业草原生态扶贫专项基金管理暂行办法》,首批募集资金1656万元,安排1240万元扶持定点县4个生态产业扶贫示范项目落地实施。协调平安产险公司通过“平安扶贫保”产业扶贫模式,为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罗城县毛葡萄酒酿造企业提供流动资金免息贷款1000万元以上;与人民网、中国社会扶贫网、中国农业银行等媒体平台和单位合作,为定点县特色农副产品搭建扶贫商城,促进线上销售。2019年,4个定点县共实现减贫4.71万人,减贫率17.2%,贵州省荔波、独山2县如期脱贫摘帽。
打造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区。三江源国家公园体制试点区内安排生态护林员2.1万名,每名生态护林员年工资性收入达到2.16万元。大力推进云南省怒江州深度贫困地区林草生态脱贫,2019年协调云南省林草局安排怒江州生态护林员补助2.1亿元,共选聘生态护林员30145名,带动11万余名贫困人口增收和脱贫,占全州贫困人口总人数的77.2%,其中福贡、贡山2县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全覆盖;安排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补助7612.81万元,8.7万户、30.4万人直接受益,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4.1万户、14.7万人;安排退耕还林还草补助6.02亿元,退耕农户人均收入2451元。安排“三区三州”(西藏自治区和青海、四川、甘肃、云南四省藏区及新疆南疆四地区,四川凉山州、云南怒江州、甘肃临夏州)深度贫困地区国有林区林场道路建设任务1000千米以上,国有贫困林场扶贫资金6200万元。继续开展竹编实用技术培训,共培训怒江州4个贫困县建档立卡贫困户、扶贫专业合作社社员和林农群众37名。联合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第一次全国油茶产业发展工作会议,贫困地区油茶种植面积扩大到5500万亩。扎实做好援疆援藏援青工作,举办林草行政执法、基层干部、科技等专项培训班,培训3省区林草干部140余人。
四、抓创新聚合力,推进发展动力稳步转换
中央林业草原投入政策不断完善。不断克服政策调整和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等不利因素,积极沟通争取、主动担当作为,稳存量、扩增量,确保中央投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充分发挥中央投入引领作用,督促地方早落地、早开工、早建设。全年落实中央林业草原资金1
371.3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投资298.7亿元、中央财政资金1072.6亿元。开辟国有林场林区道路建设投入渠道,2019年安排中央投资70亿元,成为棚户区改造结束后的重要承接项目;加大退化林修复投入力度,安排中央资金32.5亿元在全国实施826万亩退化林修复。中央财政对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天然商品林停伐管护补助标准由每年每亩15元提高到16元。
创新开启央地合作融资模式。着力推进结构调整动力转换,把国家储备林建设中金融创新作为新时代林草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突破点,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发挥财政金融合力和资金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创新投融资机制。重庆项目首次引入央企,由中国林业集团有限公司牵头增资扩股重庆市林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作为项目实施主体,主导项目市场化运作,破解当地资金、运营管理能力不足难题。重庆市国家储备林建设一期贷款项目正式落地实施,国家开发银行已放款5亿元。自2015年起开启的金融创新实践,已形成央地合作、林权抵押、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企业自主经营等一批各具特色、符合基层实际的可复制可推广融资模式。
积极推动国家储备林等重点贷款项目落地实施。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共同创新融资模式,发挥财政金融政策合力优势,围绕国家战略,集中力量办大事,积极推动国家储备林建设、国土绿化、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等重点领域重点项目。2019年新增67个国家储备林建设等贷款项目。重庆市国家储备林一期项目、云南省楚雄州县国家储备林项目、安徽省金寨乡村振兴油茶产业发展项目、江苏省响水沿海生态防护林项目、四川省岷江流域生态屏障建设项目等相继落地实施。指导贵州省及毕节市、雄安新区、平凉市、成都市、菏泽市、西双版纳景洪市等地国家储备林,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防沙治沙,甘肃省定西生态扶贫等项目开展前期工作。指导召开国家储备林联盟理事大会。
五、抓体制建机制,推进重点领域改革继续深化
积极协调落实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资金政策。积极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争取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建设资金。首次将中央直接行使所有权的国家公园作为直属单位。推进东北虎豹、大熊猫、祁连山国家公园总体规划编制工作。着力保障林业三大改革。扎实推进国有林区林场道路建设,加快东北地区、内蒙古自治区重点国有林区防火应急道路和国有林区林场管护用房试点建设,编制《2020—2022年国有林区林场管护用房实施方案》。认真落实《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编办关于健全重点国有林区森林资源管理体制有关事项的通知》,配合做好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改革,制定《大兴安岭林业集团公司清产核资工作方案》并启动清产核资工作。完成国有林场改革任务,超预期实现国有林场公益属性定位,95%为公益性事业单位、5%为公益性企业。不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支持政策,将集体和个人天然商品林停伐补助面积由1.47亿亩扩大到2.19亿亩,落实中央财政森林保险保费补贴全覆盖政策,林权抵押贷款近9000万亩、贷款余额768亿元。
改革林业草原统计综合报表制度。落实中央关于《绿色发展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等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对当前林草统计工作的新要求,适应草原、国家公园等自然保护地新转隶职能、反映高质量发展和“放管服”工作需要,对现行林业统计综合报表制度进行了较大修订,将分散在各相关单位的统计指标实行归口集中,减少交叉、重复、过时的林业统计指标,指标数量由2449个减少到1190个,减少51%,大大减轻了基层统计人员填报压力,为提高统计工作质量、增强数据真实性奠定了基础。按季度发布《全国林业和草原经济运行分析报告》,按年度编印《中国林业和草原发展报告》《中国林业和草原统计年鉴》等。
认真抓好生态文明体制改革林业草原领域各项改革工作。沟通协调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将“稳妥推进全民所有草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方案”纳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2019年工作要点,并配合做好改革方案制定和上报等相关工作。配合完成《天然林保护修复制度方案》《关于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的指导意见》等重大改革方案制定报批印发相关工作。配合完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年度评价相关工作。配合完成福建、江西、贵州等省3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中期评估。
六、抓战略补短板,推进重点区域发展扎实有效
加快推进长江、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修复。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参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编制,开展生态绿化与水的关系、适地适树、草原退化、下游湿地修复等重大问题研究。与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开发性金融支持长江经济带大规模国土绿化的通知》。修编《长江经济带生态保护修复规划》。完成《长江经济带国土空间规划林业草原专题研究报告》。开展长江经济带林业草原建设成效评估。
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等战略生态率先突破。继续推进京南地区成片森林建设和白洋淀、衡水湖等重要湿地保护修复。会同有关部门和河北省印发《河北雄安新区绿色空间专项规划》。认真抓好海南、粤港澳大湾区、大运河保护、西部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林草建设各项工作。
加快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林业经贸合作。积极落实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精神,配合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20个重点国别合作规划,林业对外投资合作全球布局进一步完善。落实中俄总理第二十四次定期会晤成果,共同召开中俄森林资源开发和利用常设工作小组第16次会议,推动中俄林业投资合作提档升级。与新西兰投资贸易合作迈上新台阶,共同召开中新木材及木制品加工贸易政策论坛。全面深化与缅甸、泰国、印尼等东盟国家林业经贸合作,推动项目落地和合作备忘录签署。进一步夯实与非洲的林业投资合作,与加蓬签署合作协议。超前研究中美贸易摩擦对我国木材安全的影响,妥善应对中美贸易摩擦。利用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欧洲投资银行等国际金融组织贷款约13亿美元,林产品进出口贸易额达到1600亿美元。制定完成涉林外商投资准入负面清单。起草并签署《关于新疆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生态屏障战略合作框架协议》。
七、抓监管重整改,推进资金项目规范运行
加强项目管理和标准制修订。印发直属单位项目日常监管工作方案,建立监管台账。协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同意追加3项技术规范研编,修订完成2项国家标准,组织开展《林业和草原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等行业标准制修订。印发《2019年林业草原基建项目申报指南》,受理各省区市和各直属单位基本建设项目343个。
加强制度建设和资金项目监管。制定印发《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林业社会组织内部控制建设的通知》《内部审计工作规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工作的通知》等制度办法,修订《资金项目会商工作规程》。整合各类财务系统,研发林草资金项目大数据监管平台,设置资金项目重点风险预警预报功能,实现系统数据动态监控管理。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印发《关于进一步开展涉企收费、中介机构收费清理整治工作的通知》《关于开展全面梳理各类涉企收费工作的通知》《关于加强违规涉企收费治理工作的通知》,部署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及尚未脱钩的林业社会组织进一步开展收费清理整治工作。(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规划财务司供稿张媛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