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是中日合资的生产和安装电梯的专业化企业,注册资本9345万美元,中方占60%的股份,企业的各项日常管理以中方为主。现有职工1606人,财会人员27人。合资10年来,公司坚持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依靠先进的制造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严格的企业管理,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份额,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利润总额达到6.03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均居于首位;合资初期,中方国有资产为2363万元,经1994年底资产评估,国有资产达到了68067万元,比合资初期净增27.8倍,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公司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财务部门不断强化财务意识,规范各项基础管理,逐步形成一套集资金管理、价格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管理为一体的、独具一格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有效运作,为公司理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司财务部曾被评为市机电局先进集体,被财政部评为全国先进财会集体。
一、借鉴经验,结合实际,健全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该公司合资较早,也较早地跨入同国际接轨行例,在学习国外先进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公司财务部门充分认识...
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是中日合资的生产和安装电梯的专业化企业,注册资本9345万美元,中方占60%的股份,企业的各项日常管理以中方为主。现有职工1606人,财会人员27人。合资10年来,公司坚持走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道路,依靠先进的制造技术、可靠的产品质量、严格的企业管理,不断提高竞争能力,扩大经营规模和市场占有份额,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996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利润总额达到6.03亿元,各项经济指标在全国同行业中均居于首位;合资初期,中方国有资产为2363万元,经1994年底资产评估,国有资产达到了68067万元,比合资初期净增27.8倍,确保了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
在公司日新月异的发展过程中,财务部门不断强化财务意识,规范各项基础管理,逐步形成一套集资金管理、价格管理、成本管理、信息管理为一体的、独具一格的财务管理体系,通过这一体系的有效运作,为公司理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公司财务部曾被评为市机电局先进集体,被财政部评为全国先进财会集体。
一、借鉴经验,结合实际,健全内部财务会计制度
该公司合资较早,也较早地跨入同国际接轨行例,在学习国外先进财务管理的过程中,公司财务部门充分认识到建制建章的重要意义,为此付注了大量时间和心血,从我国合资企业的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融会贯通,逐项逐条制定财务制度,先后建立了上海三菱电梯有限公司会计制度、财务计划管理制度、成本管理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流动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盘点管理制度、外协加工财务管理制度、外汇结算管理制度、应收账款经济责任考核办法、费用归口、审批管理制度、直属分公司会计制度等20项制度。在执行中,以及在我国会计、财务通则实施后,又根据新的情况和新的要求,不断加以完善,形成了一套与国际惯例吻合的财务制度体系。
二、切实加强财务监督、控制,提高决策的科学性
公司经过多年实践和探索,形成了一套反映经济业务内在联系、供公司领导决策的会计报告制度,主要包括:“月度财务收支变动情况报告”、“外汇收支平衡报告”、“各类债权债务月末余额报告”、“月度工缴成本分析报告”、“各类费用分析比较报告”、“主要产品销售成果分析报告”、“存货占用分析报告”、“货款回收日报表”、“在建工程余额表”等。这一制度的实行,保证了各种经济信息的反馈,使公司领导能够及时发现薄弱环节,研究对策、采取措施,同时,促进每个岗位的财会人员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面向市场,主动参与制定有利于竞争的价格政策
公司的产品销售、安装、维修等价格每年由财务部门统一制定,报总经理审批后执行。为了取得价格优势,发展市场,确保合理的利润,财务部门千方百计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掌握市场中各类电梯价格水平及对市场占有率的影响程度,并分析、比较各类产品的成本资料及变化情况,确定合理的比价关系,不断修订产品的定额成本,使定额成本与实际成本的差异始终处于受控状态,从而指导产品价格的确立,然后,将有关分析、测算的结果及据以确定的价格作为销售业务员洽谈业务的重要依据。
四、事前预测,事中控制,努力降低生产成本
公司财务部门针对外购材料、外协成本占制造成本比重大的情况,将控制采购成本、外协成本作为成本管理的主要内容,建立了一整套报价、核价管理程序,规范采购、外协作合同文本,每年编制原材料采购的计划指导价,根据不同类型的外协加工单位,制定不同的工缴费水平和利润率;在执行中随客观情况的变化进行修改,并依一定的程序审批、核准。1996年,通过各部门的合作,对各类外协作普遍进行了一次降本活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如机械加工产品加工费平均下降5%,橡胶制品类平均下降了8%,全年外协加工成本总额降低了近1000万元。
五、控制日常费用支出,保持勤俭持家优良传统
公司严格控制日常费用支出,向管理要效益,采取分层集中管理的方法,规定交际应酬费、外汇支出、飞机票等部分费用均需由总经理或总会计师亲自审批;其它各项费用则由归口部门审批。同时,财务部门下达年度限额,归口部门凭限额卡结算,年终实际考核。由于严格管理,各项日常费用支出同生产发展的规模相比一直保持在较低的水平,如1996年交际应酬费占销售额的2.1‰,低于国家规定的标准。
六、加强存货管理,降低资金成本
公司通过派员到日本三菱公司学习先进的管理知识,不断提高存货管理水平,在保证生产正常运转的前提下,坚持“占用少、周转快、损失小”的原则,根据商品计划限额投料,限额外协发料,不图一时方便而大量采购原材料,以加速周转,减少资金占用和场地占用,避免技术更新造成库存物资的报废及损失。
七、保持合理的外汇结构,避免汇率风险
公司在外币管理上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采取稳妥原则,合理持有外汇币种并保持合理的存期结构。在日元、马克、美元汇率剧烈波动的情况下,对已签订的进口设备合同,采用远期外汇买卖的办法予以保值,减少汇率风险。通过统一外汇资金的平衡和统一调度,保证了生产用汇,并使公司外汇储备逐年递增,汇率并轨后,形成了一笔相当可观的汇兑收益。
八、抓资金回笼,摆脱“三角债”
公司曾一度受到“三角债”的困扰,应收账款余额最高时达到4.8亿元,财务部门整天忙于催款,严重影响了其他工作的正常开展。为此公司成立了由总会计师牵头的清欠专职办公室,并制定了多项有效措施,组织财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的人员,共同配合,抓资金回笼。将应收账款的回笼指标按不同销售形式和不同地区具体分解到各销售业务部门和销售人员;建立资金回笼日报表制度和每周例会制度,及时反馈各种信息,解决疑难问题,降低清欠成本;对于新的合同,则坚持以收取一定比例的预收款作为合同成立的前提,并严格执行产品合同中必须明确列明的款到发货的条款,在发货前一个月通知客户付清全部货款,货款未到,不准发货。经过共同的努力,公司应收账款回收率明显提高,1996年达到了90%以上,加快了资金周转。
(上海市财政局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