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5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1996年是冶金行业财务会计工作深入发展的一年。冶金行业深入学习邯钢经验,强化成本意识,努力盘活资金,克服不利因素,大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据统计,全年生产钢10110万吨,比上年增长8.75%,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实现销售收入2854亿元,实现利税220亿元,其中实现利润44.1亿元。这是在承受了214亿元增支减利因素,消化了130亿元基础上取得的,也是全行业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而取得的。1996年,冶金行业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
一、继续深入开展学邯钢、降成本活动
根据全国冶金工作会议精神,1996年冶金财会工作一直将深入学习邯钢、大力降低成本和盘活资金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全行业从领导干部到广大职工,努力转变观念,增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竞争力的紧迫感和生存的危机感,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各企业把学邯钢、降成本作为主攻方向。全行业测算,全年增加连铸坯产量967万吨,增利16亿元;钢铁企业能耗指标改善,综合能耗下降,全行业节能增效17亿元;提高产量、降低固定费用、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全年降低成本20亿元左右。全年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达到2%以...
1996年是冶金行业财务会计工作深入发展的一年。冶金行业深入学习邯钢经验,强化成本意识,努力盘活资金,克服不利因素,大力推进两个根本性转变,取得了较好的成果。据统计,全年生产钢10110万吨,比上年增长8.75%,成为世界第一产钢大国;实现销售收入2854亿元,实现利税220亿元,其中实现利润44.1亿元。这是在承受了214亿元增支减利因素,消化了130亿元基础上取得的,也是全行业广大职工经过艰苦努力而取得的。1996年,冶金行业重点抓了以下几个方面的财务会计工作:
一、继续深入开展学邯钢、降成本活动
根据全国冶金工作会议精神,1996年冶金财会工作一直将深入学习邯钢、大力降低成本和盘活资金作为中心任务来抓,并取得了显著效果。全行业从领导干部到广大职工,努力转变观念,增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竞争力的紧迫感和生存的危机感,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成本意识和效益观念。各企业把学邯钢、降成本作为主攻方向。全行业测算,全年增加连铸坯产量967万吨,增利16亿元;钢铁企业能耗指标改善,综合能耗下降,全行业节能增效17亿元;提高产量、降低固定费用、严格控制各项费用开支,全年降低成本20亿元左右。全年可比产品成本降低率达到2%以上。
鞍钢在学邯钢活动中,针对能源消耗上存在的差距,开展以节能降耗为中心的专项攻关,炼铁入炉焦比达到467千克/吨,比1995年下降24千克/吨,全公司全年可比产品成本降低4.04%,降低成本6.15亿元。唐钢对照邯钢找差距,对指标,攻难关。二铁厂开展喷煤攻关,喷煤比比1995年提高17.87%;二炼钢顶吹转炉钢铁料消耗全年达到1089.7公斤/吨,比1995年降低6.83公斤/吨;全公司可比产品成本降低2.2%,降低额5685万元。
二、坚持以财务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针,资金管理进一步加强
1996年,冶金部党组确定的企业管理以财务管理为中心、财务管理以资金管理为中心的管理方针,在冶金行业中得到进一步贯彻和落实。首先财务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和加强,财务部门在企业生产经营决策过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财务管理体制、管理方法进一步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其次资金观念得到了增强,大多数企业认识到了资金是企业血液,加强财务管理必须抓好资金管理,合理运用资金,大力盘活资金,加速资金周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把减少资金占用思想贯彻到了企业计划、采购、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三是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模式得到推广。各企业加强了对二级单位对外投资、在建工程、外委工程等账号清理和资金管理工作;大部分企业在全面清理账户的基础上,逐步建立了资金集中统一管理的体制,加强了资金管理的力度。四是部分企业试行了内部资金有偿使用制度,提高了资金管理水平。鞍钢对各单位的资金占用进行核定,定额内按现行利率计息,超定额部分加息考核,不仅减少了资金占用,而且增强了各单位对资金管理的重视程度。一些企业充分利用国家调整利率的机会,加强与银行的协调,借新款,还旧款,调整贷款规模,降低了财务费用。
为了缓解冶金行业资金短缺的矛盾,各企业继续加大了清理应收、应付账款的力度。认真贯彻冶金部确定的“没有合同不安排生产,对不付款单位不发货”的经营方针,加大盘活资金力度,搞好产销衔接,加快货款回收,提高货币回笼率。在全国相互拖欠日趋严重的情况下,冶金行业应收、应付账款出现了下降的局面。1996年冶金行业应收账款净额为700亿元,比年初下降6.43%,其中107家大中型企业应收账款下降幅度为6.6%。
三、实行领导负责制,扭亏增盈工作取得实效
1996年,各级冶金行业主管部门加强了对扭亏增盈工作的领导,重点抓了亏损大户的减亏、扭亏和盈利大户增利工作,认真分析研究亏损企业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减亏、扭亏目标和盈利大户增利目标及措施。按照冶金部、省市冶金厅(局、公司)和各集团公司三级负责原则,进一步落实冶金行业扭亏增盈工作责任制,部领导和所属企业签订了责任书,推动了冶金行业扭亏增盈工作的开展。冶金部重点抓了直属企业减亏、扭亏工作,召开了直属生产、促销企业经济效益剖析会。在部领导与所属企业签订责任书后,按月调度,分析各单位扭亏增盈进度和存在的问题,协调解决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协助办理亏损补贴指标的落实。各亏损企业也都及时采取积极措施,结合学习邯钢,层层落实减亏扭亏指标,加大考核力度,控制了亏损增加的势头。到年底,大中型企业中盈利在1亿元以上的有14家,盈利在5000万元至1亿元之间的有5家,部直属企业除一家以外都完成了与部签订的扭亏增盈责任书目标。这说明冶金企业扭亏增盈的潜力是很大的,也说明亏损企业经过自己的努力是可以改变亏损面貌的。
四、依法纳税意识明显增强,税收环境得到改善
1996年,各冶金企业认真学习贯彻新税法,依法纳税意识明显增强,特别是各级领导重视税务工作,把依法纳税、合法经营作为企业的重要准则。许多企业设立税务科室或专人管理税务工作,完善本单位的税务管理制度,加强了增值税专用发票的管理,定期对企业纳税情况进行分析,促进了冶金税务管理工作的规范化。1996年全国钢铁企业在资金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完成了上交当年税金的任务,同时还补交了上年欠交税金16亿元,为国家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为加强冶金行业的税务工作,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部委的大力支持下,冶金部加大了税务协调的力度,依靠广大冶金企业,充分发挥冶金税务学会的作用,努力争取冶金行业税收环境的改善。国家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体谅冶金行业存在的暂时困难,对冶金独立矿山和矿铁企业资源税在减征40%的基础上又减征20%,减轻了独立铁矿山企业税负;对特别困难的矿山企业资源补偿费继续执行减征40%的政策;根据国家的宏观政策与冶金行业的实际情况,积极参与制定冶金产品进出口关税和暂停税率,促进了企业增加出口,从而缓解了部分企业困难;在国家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有些企业集团实行了合并报表集中交纳所得税政策。这些完善新税制的措施,为冶金企业参与市场公平竞争创造了比较宽松的宏观环境,增强了企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提高竞争力的紧迫感和生存的危机感。
五、加强价格宏观协调和指导,促进钢材市场有序竞争
近几年来,国内市场多数钢铁产品一直处于供大于求的状况,加上各企业受流动资金短缺的限制,市场竞争异常激烈,钢铁产品价格呈现低价位运行的态势。1996年与1995年相比,钢材价格平均每吨下降50~100元。根据市场的变化,冶金部配合国家计委于1996年2月1日调整了10种钢材的国家指导价格,适当降低了螺纹钢、线材、热轧卷板等钢材的中准价格,同时相应提高了镀锌板、镀锡板和薄规格热轧卷板的中准价格,解决了几个短缺品种企业出厂价格与市场价格差价过大问题。4月1日国家调整了铁道货运价格,重轨、车轮、轮箍、鱼尾板等铁道专用钢材价格相应提高,基本解决了铁道专用钢材一直存在的价格不合理的矛盾。为了使企业正确分析钢铁产品市场情况,把握好价格形势,冶金部提出了冶金行业要建立有序市场竞争机制问题,要求冶金企业合理确定价位,保持冶金产品价格的相对稳定。经过近几年市场经济的锻炼,各生产企业适应市场、开拓市场的能力不断增强,积极利用价格杠杆调节生产、供求,通过灵活的价格策略占领市场,吸引用户,回收资金。1996年炭素、铁合金、耐火等行业,通过内部协调,在用户能够承受的基础上,较好地稳定了产品价格,保护了行业利益。
六、全面加强国有资产管理,完善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
1996年,冶金行业的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按照冶金部党组确定的“加强机构,强化基础,明晰产权,搞好监管,促进发展”的指导思想,突出重点,分级管理,全面推进,取得了新的进展。首先是全行业深入开展了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工作,建立了以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核心的管理和监督体系,进一步完善国有资产经营责任制。其次是实行国有资产优化配置,促进国有经济结构优化。各企业在积极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试点中,以盘活资产存量为重点,努力搞好国有资产重组,进行国有资产优化配置。三是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工作正在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各单位认真开展了国有资产占有产权登记工作,建立了国有资产年报的统计、报告制度,特别是通过清产核资,摸清了企业资产负债情况,以及经营性资产与非经营性资产各占的比重,为国家宏观经济决策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四是加强了国有产权转让管理工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创造了条件。在国有资产投资、产权变动以及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加强了国有资产评估工作以及国有股权设置的管理,既推动了国有企业的改制工作,又维护了国家所有者权益,防止国有资产因评估而造成的流失。
七、会计基础工作进一步加强
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工作的重要环节,也是企事业单位经营管理工作的重要基础。冶金部贯彻落实了《国务院关于整顿会计工作秩序进一步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通知》精神,加强了冶金企事业整顿会计工作秩序工作,在各单位自查的基础上,重点做好抽查和有关问题的改进措施研究工作。部里积极组织行业内部会计电算化的信息交流及培训工作,重点做好直属企业电算化验收和指导工作,推动行业财务电算化工作迈上新台阶。各企事业单位认真组织对财政部颁发的《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内容的学习和落实,广泛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活动,重视和加强会计电算化工作。逐步实现会计人员持双证上岗(会计证、电算化证)。
八、加强财会队伍建设,重视财务信息工作
为适应新形势要求,冶金部进一步加强冶金财会队伍的建设,提高财务信息速度和质量。一是进一步提高财会队伍的整体素质。据统计,冶金财会人员有近五万人。通过培训,政治业务和文化水平有一定的提高。冶金部决定在东北大学、北京科技大学培养硕士级高级财会人才,以适应企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需要。同时与德国曼内斯曼公司建立了正常的国际间交流,学习、吸收国际上先进的财务管理方法和经验,促进了冶金行业的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二是加强财务工作,建立健全了总会计师制。冶金部要求各主管部门和各企业在班子配备时考虑设置总会计师或主管财务的副总经理(副总裁),以提高财会工作水平。三是为提高财务信息的速度和质量,满足国家管理、监督部门及时了解冶金行业财务状况,冶金部修订了《冶金行业财务信息管理暂行规定》,企业配备了专职或兼职财务信息管理人员。通过对财务数据的动态分析,为综合部门和企业领导的生产经营决策提供了依据。
(冶金工业部经济调节司供稿 罗少强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