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5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一、会计管理工作
(一)会计管理工作综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辖14个地(市),89个县(市),到1995年底,全区14个地(市)财政局都成立了会计管理机构,89个县(市)中有82个设置了会计管理机构。广西区财政厅设置了会计管理处,编制9人。全区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已配备专职会计管理人员182人,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会计管理体系。全区共有会计人员14.3万多人,分布在各行各业,其中,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有601人,占会计人员总数的0.42%,取得会计师资格有10557人,占会计人员总数的7.38%;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有57293人,占全区会计人员总数的40%。会计管理部门的建立、健全,会计队伍的发展壮大,会计人员结构的日趋优化,对保证会计事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会计管理职能,加强会计管理和基础工作,推动广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会计法规制度建设
1.贯彻实施《会计法》。1995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实施10周年纪念日,为推动《会计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全区各地采取切实措施,贯彻落实《会计法》。其做法是:①加强组织领导。广西区财政厅与广西区法制局联合发出“关于...
一、会计管理工作
(一)会计管理工作综述
广西壮族自治区辖14个地(市),89个县(市),到1995年底,全区14个地(市)财政局都成立了会计管理机构,89个县(市)中有82个设置了会计管理机构。广西区财政厅设置了会计管理处,编制9人。全区各级会计管理部门已配备专职会计管理人员182人,初步形成了自上而下的会计管理体系。全区共有会计人员14.3万多人,分布在各行各业,其中,取得高级会计师资格有601人,占会计人员总数的0.42%,取得会计师资格有10557人,占会计人员总数的7.38%;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会计人员有57293人,占全区会计人员总数的40%。会计管理部门的建立、健全,会计队伍的发展壮大,会计人员结构的日趋优化,对保证会计事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强化会计管理职能,加强会计管理和基础工作,推动广西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会计法规制度建设
1.贯彻实施《会计法》。1995年5月1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实施10周年纪念日,为推动《会计法》的进一步贯彻实施,使《会计法》的各项规定落到实处,全区各地采取切实措施,贯彻落实《会计法》。其做法是:①加强组织领导。广西区财政厅与广西区法制局联合发出“关于开展《会计法》宣传周活动的通知”,从4月24日至30日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一次《会计法》宣传周活动,对宣传周活动作出了统一部署。②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会计法》,为进一步贯彻《会计法》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据统计,宣传周期间,全区各地、各部门召开各种层次的座谈会66场次;举办《会计法》讲习班25班次,参加学习的人员达1250人次;广西区财政厅和各地(市)财政局领导分别在广西电视台和地(市)电视台发表宣传、贯彻实施《会计法》的专题电视讲话;印发《会计法》知识测试题65671份;悬挂宣传横幅196条;张贴标语18780张;编印《会计法》学习资料85000本;举办《会计法》有奖知识竞赛6次;印制了10000套《会计法》挂图下发基层单位。③广西北流市、贵港市、陆川县人民政府先后发出了贯彻执行《会计法》加强会计管理的文件,对会计机构设置、会计制度建设、会计人员的职责、奖惩等都作出了具体规定,其中规定:企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和主管会计由企事业单位推荐,财政部门会同主管部门考核,由财政局任免。④加强监督检查,认真严肃查处会计工作中的违法违纪行为。在1995年,全区各地共抽调75名会计管理干部加入物价、税收、财务大检查队伍,检查《会计法》执行情况,对检查结果严明奖惩。
2.贯彻执行“两则”、“两制”。1995年全区继续巩固会计改革成果,加强对“两则”、“两制”的贯彻实施工作。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①及时将财政部颁发的有关帐务处理办法转发到全区各企业,使企业的会计工作有章可循,并组织业务骨干深入企业,调查新会计制度的执行情况,辅导、帮助企业会计人员做好会计处理工作。②做好“两则”、“两制”的学习培训工作。为了让广大财会人中员进一步掌握“两则”、“两制”的正确运作,1995年,全区共举办“两则”、“两制”培训提高班5期,培训学员450人。③继续会同广西财政厅工财处布置1995年度工交企业年度决算工作,协助财政部做好具体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征求,为确保具体会计准则的有效实施做好准备工作。
(三)会计人员业务管理
1.组织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从1992年开始,全区按照财政部与人事部的统一部署,在会计系列全面推行了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制度,使会计专业技术资格确认制度逐步走上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在全区各级财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考试组织工作取得了圆满成功。1992—1994年,全区累计有86237名会计人员报名参加考试,有17621人取得了相应的会计专业技术资格。1995年又有36284人报名参加1996年5月份的考试。
2.在职会计人员培训。1995年,全区各地、各部门按照广西区财政厅制定的《全区在职会计人员培训工作“八五”规划》要求,把会计电算化培训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并取得了成效。一年来,共审批40个教学培训点,11897人经过培训取得了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合格证书。为保证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主要采取以下几项措施:①加强组织领导。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工作由广西区财政厅统一组织开展,委托具备条件的大中专院校具体组织培训工作;有条件的地、市和区直主管部门经区财政厅批准,也可以组织本地区、本部门的培训工作。申请举办培训班的单位,应将办班条件、教学计划、授课老师以公函报经区财政厅审查批准;指定各培训点使用区财政厅根据财政部颁发的初级培训大纲要求而编写的培训教材;学员结业考试由区财政厅统一负责,考核合格者,发给由区财政厅统一验印的《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合格证书》。②把会计电算化培训工作与会计证发放、管理结合起来。从1995年7月1日起,会计人员申请领取会计证,必须同时取得《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合格证书》;已经取得会计证,现年龄在32岁以下的会计人员,要在1998年底前参加培训,取得培训合格证书,并作为1998年会计证年检的必备条件;现年龄在42岁以下的会计人员,也要在2000年底前参加培训并取得合格证。③在全区大、中专院校财会专业学生中核发《会计电算化初级培训合格证》。采取以学校为单位、学生个人自愿报名参加,由区财政厅统一组织考试,经考试合格者,发给《会计电算化初级知识培训合格证》。
3.会计“双先”表彰。根据《会计法》和财政部《关于做好1995年全国先进财会工作集体和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结合广西会计工作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区先进财会工作集体和先进会计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的通知》,会同广西区人事厅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区先进财会工作集体和先进会计工作者的评选表彰工作,经过广泛推荐和认真审核评选,评选出全区先进财会工作集体80个,先进会计工作者148名,并从中推荐广西区交通厅财务处等4个先进财会工作集体和韦武廉等8名先进会计工作者参加财政部于1995年10月召开的全国会计工作会议,获得了全国“双先”荣誉称号。
4.会计证管理。1995年,全区共发放会计证6800本,到1995年底,全区持证上岗人员155380人。为加强发证后的管理,充分发挥会计证管理的作用,根据《会计证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颁发了《关于开展1995年度会计证年检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全区会计证年检作出了统一安排。1995年,共年检95300本会计证。随着经济形势的发展,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的颁布实施,广西区财政厅印发了《关于全区“三资”企业、城镇街道集体企业实行会计证管理的通知》,决定从1995年7月1日起,对“三资”企业、城镇街道集体企业按照《会计证管理办法》实行会计证统一管理。
5.高级会计师评审。根据广西区职称改革领导小组《关于1995年度全区企事业单位开展专业职务资格评聘工作的通知》,组织开展了1995年度全区企事业单位会计系列高级会计师专业技术职务资格的评审。各地、各部门按照有关评审程序和条件,推荐到广西壮族自治区会计系列高级评委会评审共78人,评审通过46人。
(四)注册会计师行业管理
1.注册会计师协会建设。广西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广西区注协)是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以下简称中注协)的地方组织,于1990年1月8日经广西区财政厅批准成立。1995年8月29日,广西区注协召开理事扩大会议,增补了区注协理事、常务理事、副会长。确定区注协的办事机构为秘书处。办事机构有工作人员8人,正式在编的有3人,设置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3人,组建了四部一室:注册管理部、考试培训部、专业标准(业务监管)部、财务管理部、办公室。其主要职能分别为:①注册管理部:根据《注册会计师法》的有关规定,审批、管理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有关事宜及非执业会员管理。②考试培训部:组织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广西考区的考试工作,贯彻、执行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有关考试、培训、后续教育规定及办法。③专业标准(业务监管)部:负责解释注册会计师专业标准,协调有关业务,对注册会计师、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活动进行监督、管理,促进其讲究职业道德及提高执业质量和水平。④财务管理部:组织实施会计师事务所财务会计制度,指导、监督会计师事务所财务会计工作,办理协会机关财务会计工作。⑤办公室:保障协会机关正常运转,提供职工正常工作生活服务,负责管理电脑、文秘、机要、档案、保卫工作。
2.法规制度建设。1995年,继续贯彻实施《注册会计师法》和财政部颁布的一系列注册会计师执业规则,广西区注协组织《注册会计师法》颁布一周年的宣传活动,规范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行为,强化注册会计师法制教育,对违纪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依法追究责任,以维护《注册会计师法》的严肃性和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声誉。
3.业务培训。为确保注册会计师队伍素质,进一步激发从业人员学习业务的积极性,1995年,广西区注协组织参加中注协举办的各种形式培训班12期,参训人员60人。其中,主任会计师班一期,培训1人;部门经理班一期,培训20人;注册会计师班一期,培训10人;上岗班一期,培训3人;专题班7期,培训21人;考前师资培训班一期,培训5人。除选送人员参加中注协举办的培训班之外,广西区注协组织开展了三种类型培训班7期,培训366人,其中,上岗班二期,培训163人;专题班二期,培训70人;考前培训班三期,培训133人。
4.注册会计师资格考试。1995年,注册会计师全国统考广西考区报名总人数2798人,全科考试合格7人,其中:北海3人,桂林3人,柳州1人,到1995年底全科和单科累计合格共193人;各会计师事务所报考人数73人,单科合格27人,没有全科合格的;已进各会计师事务所执业办理注册的有64人,尚有120人未能进入会计师事务所执业。
5.会计师事务所管理。1995年,继续依照《注册会计师法》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管理。①批准成立了14家会计师事务所;②在全区各地、市财政局设立办事处,进一步完善了对各地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监管;③根据财政部《关于整顿注册会计师业务和会计师事务所的通知》,组织检查组,对全区注册会计师的任职资格和各会计师事务所的职业道德、执业质量进行了检查,对执业欠规范的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了整顿,有力地规范了注册会计师执业行为;具体做法是:第一,各会计师事务所根据《注册会计师法》、专业标准、职业道德守则,对执业质量、职业道德进行一次认真内部自查,自查结束后写出自查报告报区注协。第二,区注协分3个组重点对5个会计师事务所的业务开展情况、执业质量、职业道德进行实地抽查,对抽查中发现的问题,于1995年11月在梧州召开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研讨会进行研讨,统一认识。并就执业风险、法律责任和职业道德等阐明注册会计师的社会责任和法律责任。第三,加强对各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管理。1995年12月,广西区注协召开各会计师事务所加强财务管理会议,贯彻落实朱副总理提出的整顿会计工作秩序的“约法三章”,制定了办法和措施。
6.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到1995年底,广西共有执业注册会计师276人,非执业会员378人。经批准设立了31家会计师事务所(包括北海、桂林两个中华所群体),其中有6家会计师事务所报经广西区财政厅批准设立了13家分支机构。各会计师事务所从业人员729人,其中:专职人员608人,包括执业注册会计师276人,非执业会计员57人,其他专业人员96人。1995年广西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总收入1874万元,办理审计业务1566户,办理验资5039户,办理咨询服务业务212户,办理资产评估业务239户。
(五)会计理论研究
全区各级会计学会在组织建设方面:①抓学会领导班子建设,调整充实办事机构和人员;②抓基层学会建设;③整顿和适当发展个人会员。1995年,各团体会员在组织建设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广西会计学会共有团体会员36个,其中行业会计学会23个,全区各级会计学会的个人会员达38866人。广西会计学会、各行业会计学会以及各地、市会计学会,在各级财政、主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团结一大批理论界、教育界的会计专家、学者和会计工作者,发挥群体和智力优势,通过课题研究、学术交流、优秀论文评选等多种形式,广泛开展学术探讨,取得了一些具有理论价值的成果。据统计,1995年,全区各团体会员共举办学术理论研讨会55次,参加研讨2468人次,收到学术论文602篇,评出科研成果奖154项,其中,获省、部级奖12项,编辑出版了《广西会计论文选》第6辑。《广西会计》1991年被评为全国财会核心期刊之一,并连续5年保持了这个荣誉称号。
二、基层单位会计工作
199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各基层单位继续深入贯彻执行“两则”、“两制”,会计改革不断深化。许多企业在加强会计基础工作的同时,不断更新理财观念,充分行使理财自主权,积极参与经营决策,加强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建设和内部会计监督体系建设,强化会计管理职能;一些科学的现代会计管理技术和方法,如目标成本、管理会计、电子计算机等在会计上得到了应用,提高了会计工作的效率;为适应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一些企业创造了一系列具有特色的会计核算方法,丰富了会计管理内容,如广西梧州松脂厂实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法,即市场竞争要求企业必须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市场可以接受的产品价格为依据,动态地按模拟市场价格进行成本核算,以市场现行价作为制订目标成本的依据,实行成本否决,给该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1995年,该厂实现税利2039万元,比1994年增长35.9%。该厂的主要做法是:
(一)核定原料科作为第一成本控制对象,负责松脂成本控制;炼脂、歧化、樟脑为第二成本控制对象,负责车间的原材料消耗,辅助材料消耗,煤、电消耗控制;厂办公室、财务科作为第三成本控制对象,负责费用开支控制。
(二)编制全年度税利目标控制图,把各种产品的销售收入、成本、利润控制在目标值内,通过目标控制图随时掌握生产成本、销售动态,找出实际与目标偏差原因,及时反馈信息,以利厂领导及时采取措施,正确决策,指挥生产。
(三)根据市场行情,严密注视松脂收购动态,运用量、本、利分析法,随时预测保本收购量,不断修订内部计划,确定目标成本,倒摊松脂收购价,进一步确定各车间的产品目标成本、目标费用、目标利润及各种消耗定额,其公式为:
1.产品单位目标成本=市场可以接受的销售单价-单位产品税金-单位期间费用-目标利润
2.原材料、辅助材料消耗定额=上年实际消耗×(1-降低率)
3.目标费用=上年实际发生额×(1-降低率)
将测算后的成本、费用下达到各车间、部门,由各车间部门负责日常的成本控制,采取产量、质量、成本与工资、奖金双挂钩的办法,厂办、财务科按月考核,做到奖罚分明,使每个职工既有压力又有动力,从而保证成本得到有效控制。
(四)经常对产品进行保本预测,以目标成本和责任预算作为日常成本控制的依据,发现实际与预算数有偏差时迅速反馈给有关责任单位进行调节,及时解决问题。
(五)采用反馈控制,对实施成本控制过程输出的计量进行评价,即每季度进行经济活动分析,召开由厂领导主持,有厂中层领导及各成本责任中心(车间核算员、统计员)参加的经济活动分析例会,对车间的各项经济指标进行全面分析,找出差距,将巩固或纠正措施输入运行过程,以获得预期效果,建立经营围绕市场转、成本围绕利润转的经营机制,把各项消耗、费用开支控制在目标成本内。
通过“全企业、全过程”实行成本否决制,有力地促使该厂搞好企业内部管理,提高产品档次和挖潜降耗,使松脂成本始终控制在目标成本内,并且各种主要原材料消耗明显下降,为税利增长发挥了巨大作用。该厂财务科创造的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制这一管理成果,荣获广西壮族自治区质量管理技术成果奖。
(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供稿 邵淑森 陆清明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