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4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蔡海静 汪祥耀 许慧
一、引言
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加剧了人们对企业报告价值的担忧,如何改进企业报告体系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传统的企业报告以提供财务信息的报告为主,主要反映企业的盈利、偿债、现金流动能力等财务指标,但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日益恶化,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非财务报告应运而生。各种财务与非财务报告的出现,一方面完善了企业报告的理论及实践,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各种报告之间的整合,信息泛滥,内容重复,不仅降低企业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而且还极大地加重了企业负担,也增加了使用者阅读和理解报告的困难。在后危机时代,国家、企业以及社会的各相关方面都在调整战略,将企业的经济发展与战略定位、控制治理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联系起来,旨在实现企业和社会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当今生态环境成为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主导性问题的背景下,应在已有企业报告整合的基础上,创建第二报告体系,保障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郭道扬,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考虑,人们已认识到,企业应当整合...
蔡海静 汪祥耀 许慧
一、引言
金融危机和气候变化加剧了人们对企业报告价值的担忧,如何改进企业报告体系已成为理论界和实务界共同关心的问题。传统的企业报告以提供财务信息的报告为主,主要反映企业的盈利、偿债、现金流动能力等财务指标,但随着人类居住环境的日益恶化,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受到了全世界的普遍关注,非财务报告应运而生。各种财务与非财务报告的出现,一方面完善了企业报告的理论及实践,但另一方面,由于缺乏各种报告之间的整合,信息泛滥,内容重复,不仅降低企业报告的决策有用性,而且还极大地加重了企业负担,也增加了使用者阅读和理解报告的困难。在后危机时代,国家、企业以及社会的各相关方面都在调整战略,将企业的经济发展与战略定位、控制治理以及履行社会责任等联系起来,旨在实现企业和社会共同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也明确要求发展循环经济,坚定不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在当今生态环境成为解决经济可持续发展主导性问题的背景下,应在已有企业报告整合的基础上,创建第二报告体系,保障全球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郭道扬,2008)。基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考虑,人们已认识到,企业应当整合现有各种报告中繁冗、复杂、重复的信息,以披露综合信息的观点来看待企业利益如何与相关者利益乃至整个社会的利益相一致的问题,研究并建立一种整合报告框架,向社会各界提供关于企业财务与非财务、长远发展战略、控制和治理、履行环境与社会责任以及致力于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经整合的、一致的和精要的信息。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国际会计界提出了“整合报告”(Integrated Reporting)的新概念,并于2010年8月成立了一个致力于发展“整合报告”框架及编制标准的国际机构——国际整合报告委员会(IIRC)。此项倡议还得到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以及发展和促进金融市场国际监管标准的国际证监会组织(IOSCO)的支持。此外,2011年1月底,企业整合报告的先行国家——南非发布了世界上第一份“整合报告指引”,强制性要求在约翰内斯堡证交所上市的400余家企业用整合报告代替年度报告。法国也要求雇员人数超过5000人的企业自2012年起提交整合报告。2011年9月,IIRC发布了一份关于整合报告的讨论稿,首次提出了建立整合报告的一些设想及原则。IIRC还在2011年11月G20戛纳峰会上正式公布了这一框架,以求得到G20的支持。以上迹象表明,编制企业整合报告已逐渐成为国际经济及会计领域的一个具有前沿性、全局性的热点议题,并将对传统财务报告制度形成很大的冲击。
然而,目前企业整合报告的理论及实践还处于初创阶段,国内在此领域的研究更几乎处于空白。整合报告该如何编制,其内容框架如何,是否需要建立一套统一的编制和呈报标准,该标准是否需要在资本市场强制实施,整合报告应当如何进行审计?这些都是当前迫切需要考虑的现实问题,在会计理论和实务界都尚未得到很好解决,一切都还在探索之中。有鉴于此,本文基于“十二五”规划和G20峰会明确要求“绿色发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背景以及现有的企业报告已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需求的严峻现实,对如何构建我国企业整合报告体系作出有益的探索。本文将采用问卷调查和AHP层次分析法,尝试建立整合报告的四维信息指标体系(即整合了财务、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的FESG四维报告),同时采用实证分析法验证这种整合信息对于企业价值的有效性,为我国上市公司整合报告的编制提供经验证据,以弥补目前我国理论界和实务界对整合报告问题研究之不足,并对国际统一整合报告框架的建设做出来自于中国的贡献。
二、企业整合报告的理论框架及FESG概念的提出
从企业报告的历史发展考察,随着所有权和经营权逐渐分离,经理人开始承担日益复杂和繁重的受托责任及报告责任。从主要向资本提供者服务的财务报告出发,在可持续发展理论、利益相关者理论等主导下,衍生出各种需要为政府、社会及利益相关者服务的非财务报告,如雇员报告、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可持续发展报告等。近年来,“非财务信息”正越来越频繁地被使用,但它仍然缺乏一个被普遍接受的定义,致使承载非财务信息的非财务报告亦形式多异。国际公司治理网络(2008)认为,非财务信息就意味着可持续性和环境、社会以及公司治理信息。这个词还用于指叙述性的情景信息,比如证交所要求的管理层讨论与分析,或是指与无形资产和智力资本相关的信息,甚至有人还直接将非财务信息与关键业绩指标(KPI)画上了等号。如前述及,非财务报告的发展,一方面完善了企业报告的理论和实践;另一方面,由于非财务报告“汗牛充栋”、“五花八门”,且缺乏编制规范,严重影响了企业报告的有效性。在社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支配下,逐渐地,非财务信息被整合在环境、社会和治理(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ESG)这三个方面,也称ESG三重底线报告,目前ESG报告大有取代单独的环境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的趋势。然而,仅是非财务信息的整合还是不够的,非财务信息还需要进一步与经济或财务的信息作进一步整合。因此,全球报告倡议组织GRI在2006年10月发布的《可持续发展报告指南》第三版(G3)中,推荐了与经济、环境和社会关键绩效相关的一些特定的信息。普华永道(澳大利亚)公司也在2007年的一份报告中,提到了公司年报中应包含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方面的信息。在实践方面,做出开拓性尝试的是加拿大电力公司发布的2003年的年报:三重底线业绩报告,将社会业绩、环境业绩和财务业绩指标结合。此外,荷兰化学生物制药公司、DSM公司、Natural公司、SAS集团等也编制了环境和财务相融合的统一的报告(田朋,2007)。
2010年6月,GRI在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和透明度全球大会上表示,投资者要求企业增加ESG方面的信息,以提高报告的透明度。这次会议号召“整合报告的先行者”应以自愿的方式公布它们所认为的衡量企业财务和非财务信息关键指标及其指标设立的基础与标准。这些将对未来简化财务报告,降低发布多份报告的成本,增强信息之间的关联性以及制定“整合报告”信息披露的指导方针具有重要的意义。随后,全球数家最具创新性能力的企业,如美国电力公司、荷兰飞利浦、丹麦诺和诺德等陆续发布了整合报告,显示了对可持续发展战略及其与董事会沟通的格外关注。
在2010年11月马来西亚召开的第十八届世界会计师大会上,推广整合报告框架成为会议的核心议题之一。威尔士亲王可持续性会计A4S项目执委会主席Charkham在大会中指出,应由传统的财务视角转向环境、社会与公司治理的整合视角,报告应着眼于信息价值链,着眼于未来,注重灵活性、战略性及其公正性。编制企业整合报告首次被提到有助于企业价值创造的高度。2011年1月,IIRC在北京召开会议,其代表来自全球企业界、会计界、监管机构、非政府组织以及准则制定机构,财政部王军副部长出席会议并致辞,会议审议了整合报告研究取得的重要成就,研究建立国际整合报告框架,探索全球经济可持续发展新的路径。据此,我们认为,企业整合报告应该是企业实施的一种“整合战略”,是体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和价值创造最好的报告方式,是进行对外沟通的有效手段。未来的企业整合报告应当是涵盖企业财务、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这四个方面综合信息的报告,即在原有ESG报告的基础上,融入了传统财务报告中的经济及财务信息,形成了新的FESG报告。FESG虽然是我们总结的一个新的概念,但是它却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和整合报告的创意的基础上形成的。
三、FESG信息披露维度及其价值相关性
企业报告的有用性通常体现在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理解性等方面。不仅财务信息如此,非财务信息亦是如此。有用性中的首要质量特征相关性又可理解为所披露信息对企业价值的相关性,进而言之是影响企业价值的方向和程度。前人的不少研究已从财务信息披露、环境保护信息披露、社会责任信息披露以及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这四个维度分别阐述了信息披露与企业价值之间的相关性。具体而言,(1)从财务信息披露维度分析,有学者认为,增加财务信息的披露,将有利于促进上市公司与投资者有效的沟通,降低资本成本,从而提升企业价值(陆正华和黄加瑶,2007)。(2)从环境保护信息披露维度分析,有学者认为,充分、及时与可靠的环境信息披露将有助于提高社会对企业的评价及公众对企业的信心,使得企业出现正的环境商誉,从而提高企业的价值(邹立和汤亚莉,2006)。(3)从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维度分析,有学者指出,在我国,投资者对企业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日益重视,其重要性也日益凸现,这将会影响到企业价值(沈洪涛等,2008)。由于企业的众多利益相关者都能对企业价值产生影响,只有那些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并披露社会责任信息的企业才能获得众多利益相关者的认可,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李莎和游嘉悦,2009)。(4)从公司治理信息披露维度分析,目前国内外大量的研究成果都已经证实,良好的公司治理会使企业价值最大化(Gompers et al.,2003;Durnev and Kim,2005;Black et al.,2006;白重恩等,2005;南开大学公司治理评价课题组,2003,2004,2006)。完善的公司治理能够理顺各种委托代理关系,保障企业决策的科学性,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而公司治理信息的披露则进一步促进了公司治理,一般来说,公司治理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结构与企业价值之间存在正向的依存关系。
以上研究可以说明财务、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这四个维度的信息披露都能单独地提升企业价值,即这四个维度的信息都具有价值相关性,为此,有必要将这四维信息整合到整合报告中。但接下去我们需要做的进一步研究则是,如果将财务、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这四个维度的信息同时整合在一份整合报告中,形成一份新的FESG四维信息报告,那么,该报告的框架该如何设计,每一个维度的信息披露该设置哪些关键指标,该整合报告是否能够比单一维度的报告更有效地提升企业价值等。
四、企业整合报告框架的构建及关键指标设计
企业整合报告是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人们纷纷发出降低报告复杂性的呼吁的背景下提出来的,因此既要保证信息披露的有效性,又要对有关的信息作出高度的整合,概括性、明晰性、简要性等都可以成为评价整合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与一般的财务或非财务信息所要求的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及可理解性相比,我们认为,整合报告信息还应强调并增加综合性这一个特殊的质量特征。IASB咨询委员会在一份为IFRS公开会议准备的讨论稿中曾提出整合报告的三个质量特征:相关性、可靠性和简明性。此外,IIRC在描述整合报告的目标时也曾提出清晰性、简明性、综合性和可比性等方面的信息质量要求。在参考IASB概念框架及整合报告目标的基础上,本文选取综合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及可读性这五项作为整合报告信息的质量特征,并通过专家调查法及AHP层次分析法等确定它们的相对重要性,据此确定FESG信息指标的数量并加以筛选。
(一)FESG指标数量的确定和权重分配。
鉴于信息含量的适度性以及决策有用性的双重考虑,本文所构建的企业整合报告(FESG四维报告)框架是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设计的,将以往各种财务与非财务报告中的相关指标加以整理和凝练,最终设立了50个指标(该数量主要参考了已有的研究文献以及当前正在实施整合报告的典型企业的情况)。50个指标向财务信息(F)、环境保护(E)、社会责任(S)以及公司治理(G)各维度和项目的分配则按照AHP的权重计算获得。AHP是一种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标准决策问题的方法,它要求决策者对各标准的相对重要性做出判断,并利用每个标准做出其对每种决策方案的偏好程度,其输出体现为一个按优先级排列的决策方案列表,列表是在对决策者总体评价的基础上形成的。本文运用AHP决策模型为企业整合报告的构建提供了一种较为科学的理论依据,其主要步骤包括:构造层次;计算各标准(质量特征)的权重;一致性检验;计算FESG的综合权重。
1.构造层次分析结构模型。运用AHP作决策,首先要考虑整合报告框架的整体目标,即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根据“目标——信息质量特征”之间存在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及专家意见和相关机构建议,本文选取综合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与可读性这五个质量特征作为实现企业整体目标的决策标准。这些质量特征相互依存,共生互动,对企业价值提升影响重大。此外,信息披露需要通过整合报告FESG的四个维度来体现,如果表述不清晰,将影响信息的决策有用性。整合报告框架中的层次结构关系如图1所示。
2.构造标准比较判断矩阵。利用专家评分法对系统决策中的五个质量特征的相对重要性做出调查及比较,比较的对象包括五个质量特征之间的逐一对比:综合性与相关性、综合性与可靠性、综合性与可比性、综合性与可读性、相关性与可靠性、相关性与可比性、相关性与可读性、可靠性与可比性、可靠性与可读性、可比性与可读性。为了构造标准比较判断矩阵,层次分析法中通常采用9级标度法给判断矩阵的元素赋值,1为同等重要,2~3为较重要,4~5为很重要,6~7为非常重要,8~9为极重要。
显然,这种评分标准的确定,往往与个人的经验判断有关,在实际操作中利用问卷调查并结合专家意见与实际经验对给定的标准比较矩阵进行评分。本文对整合报告各质量特征的比较评价亦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式。本次调查共向企业、金融机构、研究机构和政府部门的30位专家(覆盖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领域)发出了企业“整合报告质量特征优化级调查问卷”,在要求时间内共有28名专家作出了反馈,其结果如表1所示。
从表1中可见,层次分析结构模型中各质量特征的重要程度依次为:综合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读性。通过对表1的打分,可以得出各质量特征权重的比较矩阵,如表2所示。
3.综合处理。根据表2的比较矩阵,按照各个质量特征对于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重要性,计算每个质量特征的优先级。计算过程如下:计算成对比较矩阵中每一列的值,将成对矩阵中每一项都除以它所在列的总和;得出的矩阵即所谓的标准成对矩阵,计算标准成对矩阵中的每一行的算术平均值,即这些标准的优先级。按照该步骤,最后得出各质量特征权重的成对优先级矩阵,其结果如表3所示。
按照每个质量特征对总目标的重要性分别确定了它们的优先级,通过AHP得出综合性以0.418的优先级成为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选择中最重要的质量特征,其次是相关性、可靠性和可比性,而最低为可读性。
4.一致性检验。由于成对进行比较的数量比较多,故一般很难做到完全一致。测量成对比较一致性的方法就是计算一致性指标CR。若CR小于或等于0.10,则成对比较的一致性设计就比较合理,进而就可以继续AHP的综合计算,否则需重新调整矩阵。在本文中,CR=0.014/1.12=0.0125<0.10,一致性是可接受的,即说明两两比较的一致性程度达到了要求(具体计算步骤因篇幅限制而省略)。
5.层次综合排序。在上述单标准排序的基础上,可计算每一层次中各个质量特征相对于总目标的综合权重,并进行综合判断一致性检验。因此需要确定在不同的质量特征——综合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读性下的优先级。该优先级的确定要求一次只能用一个标准,对方案进行成对比较,如综合性标准,可以得到以下成对比较:财务维度与环境维度、财务维度与社会责任维度、财务维度与公司治理维度、环境维度与社会责任维度、环境维度与公司治理维度、社会责任维度与公司治理维度。同样,利用专家评分标准,用9级标度法给判断矩阵的元素赋值。
通过对表4~8矩阵的优化级计算得出优化级排名表如9所示。从表9可见,在考虑综合性的因素下财务维度是最佳选择(0.472);在只考虑相关性的因素下财务维度是最佳选择(0.462);按可靠性的标准来看,显然财务维度是最佳的选择(0.548);按可比性同样可以得到财务维度是最佳的选择(0.460);但如果只考虑可读性的标准,则环境维度为最佳的选择(0.364)。
至此,可以根据表3和表9的数据计算得到各维度的综合优先级系数,见表10。
通过AHP的权重计算,可以将FESG整合报告中所设定的50个指标向各信息维度作出以下分配:F占0.462,即为23(50×0.462)个指标;E占0.151,即为8(50×0.151)个指标;S占0.177,即为9(50×0.177)个指标,G占0.210,即为10(50×0.210)个指标。而各维度中的项目间的权重分配也是通过“企业整合报告质量特征优化级调查问卷”的结果和AHP计算获得的。接下去的问题是需要考虑如何确定各信息维度下的具体指标。
(二)FESG各信息维度下具体指标的确定。
整合报告各信息维度下的具体指标是依据“企业整合报告具体指标确定的调查问卷”的反馈结果加以选择的,问卷中所有指标项目的设计主要参考了当前正在实施整合报告的典型企业近3年的报告,如美国联合技术公司、荷
兰飞利浦、丹麦诺和诺德等,并结合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状况。根据专家的问卷调查反馈结果对各个项目中的指标进行优先排序,选取规定数目中的最优指标。如在财务信息维度的多项指标中选定了最优的23个指标,在环境信息维度的多项指标中选定了最优的8个指标等等,最终形成了如表11所示的共包含50个FESG四维信息指标的整合报告框架。
包含以上50个指标的整合报告从理论上来说,应当可以最综合地反映企业关于财务、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四个维度的信息,相比单一维度的信息披露有更好的决策有用性,但这一结论尚需经验证据予以证明。为此,本文试图通过我国上市公司的数据进一步实证检验整合报告信息的有效性,寻找建立整合报告体系必要性的经验证据。
五、企业整合体系的有效性检验与分析
(一)研究设计。
1.模型设计。
本文以下部分主要是通过验证FESG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来证明本文所设计的整合报告信息的有效性。结合夏立军等(2005)研究公司价值的模型,本文将研究模型设计如式1所示:
2.变量设计。
本文将采用实证研究方法并结合统计模型,重点研究与分析上市公司整合报告信息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关系,为我国上市公司发布整合报告的必要性提供经验证据。基于以上研究内容,设计以下计量指标:
(1)托宾Q值(TobinQj,t):这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测度企业市场价值的方法。其代表公司市场价值与公司总资产重置成本的比值。
(3)环境信息披露指数(ERIj,t):根据国外和国内对环境信息的内容界定,结合我国实际、中国证监会和原国家经贸委发布《上市公司治理准则》的相关内容,本文研究中将样本公司年报中环境信息披露定义为有关控制污染、保护环境和自然资源等活动的披露,具体包括污染控制、环境恢复、节约能源、废旧原料的回收、有利于环保的产品、其他环保信息六方面。同时,对货币化信息、非货币化信息和无信息三种披露的信息赋值,并分别记分值为2、1、0。
(4)社会责任信息披露指数(SRIj,t):本文通过具体分析现行上市公司年报中所披露的社会责任信息,并参考李正(2006)对于现行中国上市公司的社会责任信息披露的分类打分标准,将其分解如下:①股东,股利分红情况;②员工,工作环境和住宿条件、薪酬与合法权益、员工培训和职业健康;③消费者,产品的安全和质量提高;④社区,捐赠现金或产品、为社区提供服务、鼓励员工参与社区活动;⑤其他利益相关者,供应商、债权人。同时,对货币化信息、非货币化信息和无信息三种披露的信息赋值,并分别记分值为2、1、0。
(5)公司治理结构信息披露指数(CGIj,t):本文全面考察反映中国公司治理水平的各种因素,借鉴白重恩等(2005)对公司治理综合披露指数的方法,选择代表每个因素的相应变量,具体包括CEO兼任董事会主席或副主席、独立董事的比例、五大高管人员的持股比例、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第二至第十大股东持股比例的集中度、企业拥有母公司、交叉上市、国有控股等几个方面。并在搜集相应披露数值的基础上通过主成分分析,选择与理论预期符合的因子,计算出上市公司的公司治理综合披露指数。
(6)控制变量:Sizej,t是公司规模,选取公司总资产的自然对数;Year为年份因素,按样本年限设立4个虚拟变量;Industry是行业因素,按采掘业、造纸业和电力行业设立2个虚拟变量。
(二)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本文选取了中国沪深两市2006~2010年A股的采掘、造纸和电力行业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共选取样本299个,其中2006年68个,2007年64个,2008年67个,2009年69个,2010年31个,行业分布为采掘业(B)71个,造纸业(C3)72个,电力行业(D)156个。样本筛选过程中剔除财务数据缺失的样本,环境、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等报告信息的数据均由作者手工收集,主要来源于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等,而财务数据来自CSMAR数据库,数据处理均由Stata 11.0和EXCEL软件完成计算和分析过程。
(三)研究结果。
本文对模型1进行多元回归检验,其结果如表12、13所示。
从表12中可见,财务信息披露指数与企业价值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在公司盈余管理程度越低,或称公司财务信息质量越高的情形下,企业的价值将越高。而社会责任信息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指数与企业价值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即在当公司社会责任信息和公司治理信息披露越好的情形下,企业的价值将越高。然而,环境披露指数与企业价值间存在不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可能的解释是本文所选用的样本主要为环境保护重点行业,公众认为其环境保护的行为是必须的,对于企业价值的提升是有限的,信息含量的边际增量相对较低,同时,社会责任信息中可能包括了部分环境信息,也可能导致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影响的不显著。
表13为4种信息的组合多元回归结果,从表14中可见,社会责任信息和公司治理信息对企业价值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务信息披露对公司价值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解释为相对于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财务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边际信息增量较低,而环境信息披露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不显著可能的解释如上所述,不再赘述。通过加权等式FESG=-0.46*AbsDA+0.16*ERI+0.18*SRI+0.2*CGI计算获得整合信息,从PanelE中可见,FESG较单维信息更为正向显著,即整合报告所反映的信息含量比某一维度的信息反映具有更高的价值相关性,从而为外部投资者提供更多企业内部信息,降低信息不对称程度和交易费用,能更有效地提升企业价值,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整合报告的有效性和必要性。
六、研究结论与建议
当前,世界各国均十分重视企业与社会的良性治理及可持续发展问题。有关国际机构和知名企业正在积极研究开发能够综合财务、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等方面信息的企业整合报告,其目标设定一方面是为了提高企业报告的决策有用性,另一方面,也是引导企业关注长期发展战略、重视相关者利益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价值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需要。目前,建立全球统一的高质量整合报告框架已得到G20峰会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本文通过探讨IIRC及其世界各主要国家有关整合报告的研究进展,依据我国企业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构建我国企业整合报告的设想,并针对全球统一整合报告框架建设提出建议。本文运用AHP层次分析法与问卷调查方法尝试构建了我国企业整合报告的初步框架。本文研究结论及其可能的贡献在于:(1)将企业整合报告的内容确定在财务、环境、社会和公司治理四方面,并首次提出并应用了FESG的概念;(2)提出了企业整合报告的五个质量特征,即综合性、相关性、可靠性、可比性和可读性,并按照AHP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它们的相对重要性;(3)选择了50个能够涵盖FESG四维信息的指标项目,初步建立了企业整合报告指标体系及其框架;(4)通过我国资本市场数据,实证检验了FESG四维信息和整合后的信息对企业价值的相关性。研究发现,FESG信息整合程度越高,意味着整合报告的质量越好,因为整合报告清晰、完整地解释了企业的财务与非财务信息之间,以及FESG信息与企业价值之间的因果关系,使得相关数据和信息关联,使信息质量得到明显提高与使得股东与其他利益相关者达到良性互动,从而提升了企业价值,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本文研究过程中还发现当前我国在非财务信息披露方面还存在着定量信息不足、范围不一致、形式化和随意性等问题,通过改进性建议有利于增强改进企业报告的决心。
(《会计研究》2011年第11期 略有删节)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