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4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一、推进深化应用,财务集约化再上新台阶
制定印发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实施方案,按照“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目标要求,在公司各单位全面开展以“六统一、五集中、三拓展、三保障”为重点内容的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工作,推动各项集约化管理措施全面实用化、常态化,努力提升财务对公司科学发展的保障能力、对价值创造的引领能力、对资源配置的调控能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能力和对经营风险的防控能力。2011年,财务集约化管理在中央企业财务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二、统一业务流程,完善成本标准
在优化统一业务流程方面,制定高度融合制度、岗位和风险管控的统一财务标准流程,全面覆盖各级财务机构的各项财务工作,有效消除不必要管理和操作差异,实现工作标准高度统一,在东北分部、江苏、重庆、山东、青海公司开展试点。在优化完善成本标准方面,动态优化公司生产运营标准成本体系,补充制订信息化运维、设备抽检等成本标准;组织分业务板块健全完善成本标准,覆盖抽水蓄能、火电、煤矿、报纸、金融等5个业务领域。组织福建公司等试点单位继续推进作业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责任向生产一线延伸。
三、深化全面预算管...
一、推进深化应用,财务集约化再上新台阶
制定印发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实施方案,按照“深化应用、提升功能、实时管控、精益高效”目标要求,在公司各单位全面开展以“六统一、五集中、三拓展、三保障”为重点内容的财务集约化深化应用工作,推动各项集约化管理措施全面实用化、常态化,努力提升财务对公司科学发展的保障能力、对价值创造的引领能力、对资源配置的调控能力、对管理决策的支持能力和对经营风险的防控能力。2011年,财务集约化管理在中央企业财务工作会议上进行经验交流。
二、统一业务流程,完善成本标准
在优化统一业务流程方面,制定高度融合制度、岗位和风险管控的统一财务标准流程,全面覆盖各级财务机构的各项财务工作,有效消除不必要管理和操作差异,实现工作标准高度统一,在东北分部、江苏、重庆、山东、青海公司开展试点。在优化完善成本标准方面,动态优化公司生产运营标准成本体系,补充制订信息化运维、设备抽检等成本标准;组织分业务板块健全完善成本标准,覆盖抽水蓄能、火电、煤矿、报纸、金融等5个业务领域。组织福建公司等试点单位继续推进作业成本管理,将成本管理责任向生产一线延伸。
三、深化全面预算管理,统筹调配财务资源
一是加强预算闭环管理。健全经营全过程预算闭环管理机制,实现“目标有预控、项目有储备、支出有标准、过程控现金、考核管偏差”。结合内外部经营形势,统筹安排年度预算方案,加强动态分析监控,关注重要经济事项变化,及时调整预算安排,确保年度经营目标顺利完成。二是深化项目预算管理。做实项目储备制度,推动基建、技改、大修、营销、科技、信息化等各专业项目储备库实用化、常态化运行,提升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水平。加强业务预算管控。三是强化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将所有单位和各类资金收支业务全面纳入月度现金流量预算管理,并将预算内容扩充到主要经营指标预算,提高预算执行控制能力。加强成本精益化管理。加强公务出国、公务用车等6项费用管理,完善规章制度,细化管控措施,防范经营风险。四是统筹调配经济资源。落实帮扶西部电网建设项目,安排支持产业单位发展,组织10家累计亏损单位制定扭亏方案,开展重点督导,促进挖潜增效、减亏扭亏。
四、深化会计集中核算,强化决算管理
一是深化会计集中核算。依托财务信息系统和两级数据中心,推进前端业务与财务协同处理,规范工程施工、信托贷款等12类业务处理方法和流程,逐步实现前端业务信息按核算规则自动集成并生成会计凭证。健全集团账务协同对账机制,实现自动对账率达到93%。2011年7月起,全面应用“一键式”报表单轨编制公司合并财务快报,各级单位会计报表由账到表自动生成,会计核算效率和信息质量大幅提升。建立财务分析和辅助决算模型,推动实现财务分析和辅助决策信息的多维集中展示。二是加强年度决算管理。优化决算报表体系,充分利用会计集中核算和“一键式”报表建设成果,开展决算数据在线汇审,确保账表数据严格一致。加强决算分析,深入挖掘决算反映的管理问题。
五、积极应对紧缩货币信贷政策,深化资金集中管理
2011年,国家实行偏紧的货币信贷政策,多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及存贷款基准利率,按季严格控制银行新增贷款规模,公司融资工作面临很大挑战,公司积极拓宽融资渠道,切实保障资金供应。一是加大直接融资力度。加强与国家发展改革委、交易商协会等相关部门汇报,成功发行各类债券950亿元,每年可节约利息支出20亿元。其中:企业债券1期150亿元,中期票据2期200亿元,短期融资券2期200亿元,超短期融资券4期400亿元。发挥总部统一融资优势,加强与商业银行“总对总”融资合作,引入统借统还资金;充分发挥内部金融平台功能,通过英大信托、中电财引入外部资金;协调商业银行为各单位提供信贷支持。研究境外融资方案,与国家开发银行、中国进出口银行签署综合授信国际业务战略合作协议,保障国际业务资金供应。二是加强资金集中管理。深化三级集团账户体系建设,组织协调工、农、中、建4家银行优化完善“三级”集团账户产品功能,将部分产业、金融单位以及上市公司纳入资金归集范围,督导完成新上划县公司银行账户清理和资金归集,资金归集率始终保持在99%以上。加强账户在线管控,建立银行账户信息与会计核算联动机制,实现账户数据与核算数据高效集成。优化资金业务流程,加强企、财、银数据接口建设,推广电子支付系统应用。三是推进产融协同运作。协调金融企业加强与网省公司、产业单位以及外部金融机构的业务合作,提升金融平台协同效益,支持金融产业发展。
六、积极推进主多分开和主辅分离改革,优化资源配置
一是组织做好资产重组相关工作。深入开展股权投资整合回头看,推进非主业和低效无效投资清理和股权优化调整。加强产业重组运作,协调完成平安退出许继集团工作,组织非晶变生产企业股权整合及与相关上市公司资产重组工作,有关资产重组方案获得国资委批复。完成154户县级农电企业产权上划审查工作。组织完成区域分部资产优化调整工作。完成网省层面主多分开多经资产收购整合工作,组织实施地市层面多经企业收购整合工作,完成方案审核批复工作。组织做好主辅分离改革相关财务资产工作。二是深入推进资产精益化管理。完成100kV及以下电网资产清查工作,开展代管农电企业代管农网资产清查,规范代管农电资产管理。加强用户资产接收管理,完善资产入账程序,夯实资产管理基础。组织试点单位开展土地权属清理,完善权证登记,规避法律风险。完成公司知识产权清查,研究建立公司统一知识产权信息库和业务管理规范,加强知识产权全过程价值管理。
七、积极疏导电价矛盾,研究财税政策
一是积极疏导电价矛盾。应对部分省份煤价上涨矛盾突出的局面,协调国家发展改革委两次调整销售电价,实现上网电价和销售电价联动。研究居民阶梯电价政策,推动价格主管部门出台居民阶梯电价指导意见。协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出台电铁还贷标杆电价政策,建立以省为单位的标杆价格标准。推动国家出台太阳能光伏发电标杆电价,促进太阳能发电产业健康发展。二是积极稳妥推进输配电价测算工作。深入研究输配电价定价关键参数的理论基础,争取价格主管部门同意合理调整部分参数取值标准,测算输配电价合理平均水平。三是推动完善跨区跨省电网价格传导机制。国家发展改革委、电监会以两部制方式核定了晋东南—南阳—荆门1000千伏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输电价格,批复了宁东、呼辽直流输电价格水平。全国电价大检查圆满结束,公司系统电价政策执行整体情况规范。四是研究财税政策。制定《公司纳税管理暂行办法》,编制公司纳税手册,将税务管理覆盖至经营全环节,规范财税行为。研究国税总局出台接收用户资产免征所得税政策。落实2011年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专项资金,促进特高压电网和智能电网建设发展。争取中部困难地区6省中央农网国债转贷资金纳入转增资本金范围。
八、开展基建标准成本试点和工程全过程管理,强化基建财务管理职能
一是开展基建标准成本试点。印发公司输变电工程基建标准成本,为工程成本预测、分析、控制和评价提供基准参考,标准正式落地应用,并选定6家试点单位和14个试点项目,启动试点实施,加强宣传贯彻培训并开展现场督导。开发建设技经试验室基建标准成本管理平台,提高概算内控系数和目标测算效率和质量。二是强化工程全过程管理。制定公司工程全过程财务管理实施细则和管理指引,分阶段确定工程财务管理任务,理清财务与业务管理界面,明确基建财务职能定位。制定其他费用财务管理办法,首次提出制定业务配置标准,按标准安排资金的管理模式。研究工程竣工决算分级审批工作机制,开展分级审批试点工作,以新疆750kV乌鲁木齐北—吐鲁番—哈密输变电工程为载体验证实施方案,进一步强化工程竣工决算管理。做好三峡输变电竣工决算审计配合工作。
九、加强全面风险管理,全面开展财务专项检查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财务专项检查。组织公司各单位全面完成自查自纠,集中16个工作组对网省公司开展现场专项检查,分专业、单位下发整改通知书,抓好整改落实工作,有效促进各单位依法从严治企管理。制定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司系统办事处、招待所和培训中心等机构资金收支管理的通知》,明确各单位所属机构资金收支管理要求,规范驻京办等机构财务管理。二是推行财务在线稽核。完善稽核规则,充分运用在线稽核平台,积极组织各单位对所属单位开展在线稽核,辅助排查经营管理中的漏洞和薄弱点,财务管控效率和风险诊断预警能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加强全面风险管理。研究制定《全面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工作管理办法》,组织编报《公司2011年全面风险管理报告》。四是积极配合监事会开展监督检查工作。组织编报公司2010年度工作报告。3月16日,国资委在北京召开首届中央企业监事会工作培训班,公司作《同心协力、共谋发展,积极探索内外共治国资监督体系》交流发言。
十、加快一体化财务信息平台建设,扎实推进财务应用推广工作
在统一标准方面,加强主数据平台建设,实现内部往来单位、银行联行号等重要主数据的统一管理,增强数据有效性和规范性。强化会计政策集中管控,建立统一会计政策发布平台,对重要会计政策在系统中进行固化控制。建设公司统一财务管控标准流程管理模块,实现流程在线发布、维护和监控。在提升功能方面,推进一体化财务信息平台建设,实现ERP、财务管控、凭证协同、员工报销4套业务系统和企业门户、目录系统、EP门户3套基础平台的集成应用。优化系统功能,财务管控模块的可靠性、稳定性进一步提高。在推进集成方面,优化完善财务系统内部集成,实现会计凭证实时集成,预算发布和控制口径规范统一。推进财务与业务系统的集成应用,优化了财务与人资、经法、营销等10类集成接口,提高了财务与业务信息的关联性、一致性和及时性。一体化财务信息平台的实用性、易用性和财务业务的协调融合度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对集约化的支撑能力明显增强。
十一、强化三个建设,提升财务人员对集约化建设的保障作用
按照公司的部署和要求,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加强部门建设。加强财会队伍建设,开展财会队伍特色培训,完善财务调考常态机制建设,加强财会人员素质培训和能力培养,提高财会队伍素质、优化财会队伍结构。组织年度财务分岗位调考,共有424名财务人员参加预算、基建财务、稽核专业的考试。公司系统3名财务人员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企业类)人才培训班。组织公司系统总会计师、财务负责人参加国资委总会计师岗位轮训11期,共251人。公司总部举办预算管理、资金、电价、基建财务管理、财税、全面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等培训班,700余人参加了培训。公司系统共有265人晋升为高级会计师,309人通过会计师资格考试,35人获得注册会计师、注册资产评估师、注册内部审计师等执业资格。
(国家电网公司财务资产部供稿 康彤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