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4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2011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社保基金会)的基金财务会计工作,紧紧围绕会内中心任务,推进基金筹集制度化,多渠道壮大基金规模,推动广东养老保险基金委托运营,及时编制披露基金年度报告和理事大会报告,加强精细管理,促进提高投资效率等,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2011年末,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8688.20亿元,基金权益总额8385.58亿元(其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7727.65亿元、个人账户基金权益657.93亿元);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73.37亿元,投资收益0.84%,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投资收益额2845.93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40%。
一、推进基金筹集和受托管理,不断壮大基金规模
(一)积极做好基金筹集工作,财政预算拨款取得增长。2011年,中央财政预算拨款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全国社保基金)纳入年初预算,并由原来的100亿元增加到150亿元,资金也由年末拨付提前至上半年拨付到账。在拨付金额、拨付时间以及制度化等方面较以前年度有较大的突破,结束了自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预算拨款补充全国社保基金零增长的局面,向建立制度化的中央财政预算拨款机制迈进了一步。同时,社保基金会及时跟踪、了解彩票公益金拨付及国有股减...
2011年,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以下简称社保基金会)的基金财务会计工作,紧紧围绕会内中心任务,推进基金筹集制度化,多渠道壮大基金规模,推动广东养老保险基金委托运营,及时编制披露基金年度报告和理事大会报告,加强精细管理,促进提高投资效率等,较好地完成了工作任务。2011年末,社保基金会管理的基金资产总额8688.20亿元,基金权益总额8385.58亿元(其中全国社会保障基金权益7727.65亿元、个人账户基金权益657.93亿元);基金权益投资收益额73.37亿元,投资收益0.84%,基金自成立以来的累计投资收益额2845.93亿元,年均投资收益率8.40%。
一、推进基金筹集和受托管理,不断壮大基金规模
(一)积极做好基金筹集工作,财政预算拨款取得增长。2011年,中央财政预算拨款补充全国社会保障基金(以下简称全国社保基金)纳入年初预算,并由原来的100亿元增加到150亿元,资金也由年末拨付提前至上半年拨付到账。在拨付金额、拨付时间以及制度化等方面较以前年度有较大的突破,结束了自2003年以来中央财政预算拨款补充全国社保基金零增长的局面,向建立制度化的中央财政预算拨款机制迈进了一步。同时,社保基金会及时跟踪、了解彩票公益金拨付及国有股减转持的划拨情况,及时办理相关请款手续,配合做好转持国有股的划拨。2011年,财政拨入全国社保基金482.7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预算拨款150亿元,国有股减、转持161.16亿元,彩票公益金拨入171.63亿元。
(二)积极推进受托管理广东养老保险基金结余资金工作。为更好的实现广东省基本养老保险结余资金保值增值,在广东省2010年底向国务院报送的将部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社保基金会投资运营请示的基础上,积极与财政部、人社部、广东省开展深入细致的多轮沟通、协商。2011年底,财政部、人社部与社保基金会三部委形成《关于广东省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委托投资运营问题的请示》,联合向国务院报请批准。同时,与广东省深入开展委托合同谈判,达成一致意见,为委托管理做好充分准备。
(三)加强受托个人账户基金管理工作。一是谨慎细致地做好首批委托资金结算期满投资收益结算工作。针对2011年底首批委托社保基金会管理的个人账户基金结算期陆续届满的情况,严格按照《做实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中央补助资金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和与各委托投资管理人的合同约定,对这些结算期满委托资金的结算期收益进行清算,并严格按规定进行核算和反映。二是邀请各委托省市参加2011年3月理事大会,并专门召开个人账户基金座谈会,就社保基金会受托管理个人账户基金情况向各省市报告,听取各委托省市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改进和提升受托管理工作。三是动态跟踪做实个人账户试点省份中央补助资金划拨时间,及时做好资金安排,并严格按照合同规定,反馈各省资金划付到账信息。2011年,个人账户基金划入资金87.40亿元;截至2011年末,社保基金会受托管理的个人账户基金资金累计543.62亿元。
二、继续深化精细管理,努力提高资金效益
(一)通过回购融资安排,提高资金使用效率。随着资金管理的进一步精细化,为及时满足投资用款需要,社保基金会研究提出通过回购组合融资,解决投资用款临时资金头寸不足的问题,并制定相关操作流程。回购融资的安排,既确保了投资用款的及时到位,又提高了资金运营效率。
(二)积极争取外汇政策,提高外币资金运营效率。针对国家外汇管理政策对社保基金会投资收益及投资效率的影响和制约,在充分沟通的基础上,2月,社保基金会向国家外汇管理局报送了提请解决全国社保基金外汇管理有关问题的函,提出调整社保基金会境内外外汇账户收支范围、取消结购汇及外汇资金划转逐笔审批等事宜,国家外汇管理局于6月初批复同意社保基金会结购汇及外汇资金汇划不需逐笔审批,可以在相关开户银行直接办理,并统一调整了社保基金会外汇账户收支范围。这项政策使全国社保基金会能够自主把握结购汇的时机,提高结购汇业务办理效率,为增加资金效益创造了条件。
(三)抓住高利率时机办理协议存款,提高存款收益水平。2011年,中国人民银行连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银行资金普遍较紧,对协议存款的需求增大,利率报价达到多年不遇的高点。社保基金会根据资产配置计划,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与银行办理协议存款,提高存款收益水平。
(四)细化资金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与投资用款部门的联系,动态了解投资用款需求,细化资金供需预测和对现金使用情况的跟踪与监控,动态反映资金流入和投资用款情况,做好资金匹配。同时,动态跟踪货币市场利率变化,在满足投资用款需要的前提下,积极做好各种现金品种的合理配置,不断提高现金收益。
三、强化财务分析,进一步发挥财务信息的决策支持作用
(一)加强财务数据分析,为投资决策提供支持。对基金资产和收益进行深入分析,为资产配置提供决策参考依据和建议。同时,自12月中旬开始,每天向全国社保基金决策层报送财务日报,报告基金资产、投资收益、全年收益预计等,为决策层及时掌握基金信息、进行投资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二)做好财务报告编制和披露。一是根据理事大会的部署,及时编制2010年度基金财务报告及向理事大会报告材料,并向理事大会作了汇报。二是认真做好2010年度基金年报的对外披露工作。及时编制向社会公布的2010年度基金年报,配合会计师事务所完成年报审计后,及时将年报报送财政部、人社部审核,于5月19日向社会公众披露。三是做好日常报告的编制和提供。按月、季编制并及时提供基金财务报告,便于全国社保基金决策层、各业务部门及财政部、人社部等监管部门及时掌握基金投资运营动态信息。
(三)全力配合审计署工作。对审计署实施审计中提出的各种问题,积极进行解答,说明情况,并按审计署要求及时提供100多份正确无误的财务数据资料和会计档案资料。
四、丰富托管业务内容,提升业务管理水平
(一)丰富托管业务定期沟通内容。一方面结合日常工作中发现的问题,深入了解各家托管行的实际操作流程,评估操作风险,肯定好的方面,对需要改进和完善的方面,明确提出改进要求和优化建议;另一方面增加定期沟通的内容,从发展战略、财务状况、托管业务拓展等多角度了解托管银行,及时掌握托管业内的相关情况,开拓视野,发掘潜力。
(二)拓展托管行服务广度和深度。鼓励托管行在保证日常托管服务质量的前提下,充分发挥其资源优势,定期提供托管业内监管要求变化,境内外经济和资本市场信息及其研究成果等,促进社保基金会及时了解掌握业内动态,为社保基金会了解经济和资本市场提供不同视角,拓展托管行为社保基金会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三)积极稳妥开展证券借贷业务。2011年初,授权境外托管行正式开展境外投资的证券借贷业务。为控制风险,社保基金会对全球托管行操作过程中抵押品种类、抵押品信用评级、抵押品价值波动、交易对手等方面进行密切追踪。托管行严格按照合同,在不影响到投资管理人的正常运作前提下开展证券借贷业务。截至2011年末,取得的证券借贷收入降低了近70%的托管成本。另外,及时完成托管合同续签和报备;配合做好境内国有股转持划转和托管;根据境内外投资业务需求,完成大量资金和证券账户开立。
五、关注政策变化,做好税务工作
(一)根据政策变化,争取免税政策。根据《财政部国资委证监会社保基金会关于豁免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和国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国有股转持义务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和国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转持全国社保基金的股份及其在全国社保基金持有期间的红利,应向国有创投机构和创投引导基金回拨。据此,社保基金会争取到回拨国有创业投资机构和国有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已转持的国有股,不征收过户环节的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的免税政策。
(二)优化退税程序,落实境外投资退税收入。根据境外市场税收减免政策和规则的变化,积极与托管行沟通,尽最大可能在境外市场为社保基金会申请源头免税、快速退税,优化退税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同时与国税局积极沟通,及时申请办理境外退税所需的相关文件,截至2011年末,实际收到近百万美元的境外退税。
(三)严格落实国家相关税收政策,为境外投资管理人、托管人和经纪商代扣代缴有关税费60余笔;严格按规定按时办理基金季度和年度所得税纳税申报。
(全国社会保障基金理事会基金财务部供稿 钟晓平 马元真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