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4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2011年,农业财务会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部署,落实政策,强化资金监管,为实现农业部党组提出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任务,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研究重大问题,提出农业财务工作新要求
(一)提出“十二五”农业财务工作的定位和要求。在深入研究“十二五”农业财务面临的新形势基础上,研究提出农业财务工作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对全国农业财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要加快从机关财务向服务农业农村的大财务转变;加快从争取部门小项目向谋划农业大投入转变;加快从偏重争取和分配资金向实行项目全过程大管理转变。
(二)明确“十二五”农业财政项目支持重点。按照“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目标要求,在系统总结分析“十一五”财政支农政策框架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强农惠农政策的基本思路,为“十二五”争取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即:在巩固完善现有强农惠农政策基础上,突出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投入、农业生产性政策和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扶持;重点抓好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环节、调控生产的政策聚焦点和影...
2011年,农业财务会计工作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农”工作的各项部署,落实政策,强化资金监管,为实现农业部党组提出的“两个千方百计、两个努力确保”目标任务,发挥重要的支撑和保障作用。
一、研究重大问题,提出农业财务工作新要求
(一)提出“十二五”农业财务工作的定位和要求。在深入研究“十二五”农业财务面临的新形势基础上,研究提出农业财务工作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对全国农业财务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即:要加快从机关财务向服务农业农村的大财务转变;加快从争取部门小项目向谋划农业大投入转变;加快从偏重争取和分配资金向实行项目全过程大管理转变。
(二)明确“十二五”农业财政项目支持重点。按照“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目标要求,在系统总结分析“十一五”财政支农政策框架体系的基础上,研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强农惠农政策的基本思路,为“十二五”争取加大财政支农投入明确了重点和方向。即:在巩固完善现有强农惠农政策基础上,突出强化农业科技服务投入、农业生产性政策和粮食等关系国计民生的农产品扶持;重点抓好制约农业生产发展的关键环节、调控生产的政策聚焦点和影响全局的大政策、大项目。
(三)深入开展专题调研。先后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粮食稳定增产、现代农业示范区、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动物疫病可追溯体系建设、渔业资源自然保护区等专题调研。
二、抓好政策和资金的协调与落实
(一)落实强农政策,增强财政支持力度。2011年,国家继续增加支农投入,中央财政用于“三农”的支出首次突破1万亿元,达到10419亿元。农业部、财政部共管的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规模达到890亿元,比上年增加282亿元,增长46.4%。积极配合做好种粮直补、农资综合补贴、产粮(油)大县奖励、生猪调出大县奖励等扶持政策落实,全年资金规模达1255亿元,比上年增加53亿元。协调落实粮食稳定增产行动表彰奖励资金36亿元,对13个粮食主产省和粮食增产贡献突出的200个产粮大县给予重点奖励。
(二)加强部门预算资金的落实。全年共落实部门预算财政拨款218亿元,有效保障农业部党组的重点工作,确保各单位正常运转。在项目支出方面,农业科研经费稳步增加,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快速增长,农业经济信息采集与预警经费得到保障,部门预算农业行业管理与农业部所属单位运转保障等项目板块资金结构得到进一步优化。
(三)确保防灾减灾和质量安全监管的经费,为应急突发工作提供保障。落实北方冬麦区两次浇水补助资金15亿元、增施返青拔节肥补助资金8亿元;下拨长江中下游5省抗旱减灾补助资金8亿元。此外,协调财政部,安排下达5批农业生产救灾资金5.05亿元,有力地支持了灾区抗旱救灾。对“瘦肉精”药物检测、生鲜乳质量安全检测、种子安全专项执法抽查等,也给予了有效的经费支持。
三、强化资金和项目监管,规范财务行为
(一)做好审计决定的整改和经济责任审计。认真做好国家审计署2010年农业部预算执行情况审计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5项课题的专项审计决定的整改,完成了农垦经济发展中心等10个单位原负责人的离任审计。
(二)开展“小金库”专项治理。制定印发《农业部2011年“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实施方案》、《农业部2011年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方案》、《农业部关于防治“小金库”长效机制建设的指导意见》;编印《农业部“小金库”治理工作政策选编》。按照财政部要求,提出农业部执行公务卡强制结算目录的具体意见。
(三)加强项目资金检查和核查。一是开展了农机购置补贴、阳光工程、渔业资源增殖放流、草原防火隔离带等项目的专项检查。二是对群众举报和领导批示的事项进行认真核查。三是组织对2011年农业部所属单位运行费类项目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共涉及项目56个,项目承担单位39个,资金规模1.8亿元。四是对2007年和2008年立项、2010年结题的93个行业科研项目开展验收,涉及资金16.18亿元,进一步加强了行业科研项目管理。
(四)推进预决算和“三公经费”信息公开。通过农业部门户网站和《农民日报》,先后公布了农业部2011年部门预算情况、2011年“三公经费”情况和财政部批复的农业部2010年度部门决算等相关信息和说明。
四、夯实基础,依法理财
(一)完善农机购置补贴等政策。一是努力保障农民自主选择权,改补贴协议为补贴指标确认通知书或者直接采用申请表。二是采取公开摇号等农民易于接受的方式,公平公开地确定补贴对象并公示。三是在保证资金安全、农民实惠及能够给企业创造平等竞争环境的前提下,允许各地下放资金结算层次,强化地方责任。四是为加强惠农资金监管,制定下发《农业部关于加快推进农机购置补贴廉政风险防控机制建设的意见》等。
(二)制定经常性业务经费管理办法和项目定额标准。制定印发《渔政执法管理专项业务经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8个经常性专项业务费资金管理办法。根据项目支出定额标准建设实施方案,启动了“港澳流动渔民渔业成品油价格补助”财政部立项定额标准制定工作;制定农业部预算编制专家咨询费和劳务费的定额标准,探索开展“农业软科学课题研究”等5个内部定额标准的制定。
(三)进一步规范业务工作流程。先后制定印发《农业部部门预算管理工作规程(试行)》、《农业部本级请款和用款规程》;根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要求,制定了农业部直属垦区企业国有资本经营预算编制部内工作规程、直属垦区企业国有资本收益审核审批部内工作规程;根据新修订的《审计法》等,修订印发了《农业部所属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规定》,制定了农业部经济责任审计工作规范。
五、加强农业财务系统建设,提升服务大局能力
(一)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组织完成农业部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升级改造,优化网络页面效果和结构,新增了统计分析、用户管理、财务论坛、网站检索等功能。充分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所有的支农资金分配、支出和使用全过程,纳入信息系统管理。启动全国农业财政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工作;召开了全国农业财务系统信息化建设工作座谈会;综合湖北、江苏、浙江3省运行的信息平台,开展可行性论证。
(二)加快财会队伍培训。一是组织农业系统财务工作会议暨领导干部财务管理能力建设培训班。二是举办事业单位财务处长培训班。三是举办预算管理、非税收入收缴和财政票据管理、政府采购、内部审计以及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培训班。2011年有2000余人参加了各类培训。
(三)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评比。在认真总结上年度会计基础工作评比活动的基础上,制定印发了评比方案和评分标准,组织46个农业部直属单位进行交叉检查评分,并首次举办了农业部直属单位会计人员岗位知识技能竞赛。
六、深入贯彻新准则、新制度
2011年,农业系统各级财务主管部门、企事业单位和广大乡村的财会工作者,继续全面贯彻新修订的《审计法》和《企业会计准则》、《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试行)》以及《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等法规制度。湖北、浙江、山东、江西等地在加强农村集体资产、资金、资源管理中,实行集中核算的管理制度,对于提高农村财务管理水平,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整顿财经秩序,规范村级财务发挥了良好作用。山东、河南等地在创办和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实践中,加强与规范农业资产及农牧产品的管理与核算,妥善处理盈余分配中的公积金量化调整等问题。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加强和完善农牧团场财务控制体系建设,通过财务法规制度、生产定额、计划目标等,对资金运行进行指导、督促和约束,确保财务计划实现,取得了显著效果。湖北等地农村切实加强对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推行了“六制”管理模式,即:项目公示制、项目审批制、项目建设责任制、项目竣工验收制、项目跟踪管理制、执行资金报账制,使财政奖补资金的投入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江苏农垦集团和新疆石河子大学,紧密结合新会计准则在国有农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贯彻实施的实际,深入研究生物资产在农业生产活动这一领域所具有的特殊的自然增殖属性,及其在会计确认、计量等方面具有的特殊性;对生产性生物资产、消耗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的具体核算方式,作了有益的探讨。
(农业部财务司供稿 姚远景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