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4-04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中国铁路总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2018年,铁路各级财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铁路总公司党组对铁路财会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实施货运承运清算.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筹措运用.完善财会管理制度体系.规范经营管理行为.经营指标完成持续向好.国家铁路实现运输总收入7712亿元,同比增长10.8%,成本支出得到有效控制,经营结果同□径比较实现较大幅度改善.顺利完成全年各项财务会计重点工作任务.为实现铁路经营目标、促进铁路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强基础、落实效,持续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修订发布《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制定预算编制指导意见和预算编制流程图.建立各部门效率效益指标体系.推进业财深度融合。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初步建立全面预算指标体系.使预算指导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更为有效。深化预算集中评审制度.推动预算编制更加先进合理。强化预算过程监控.组织对部分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偏差较大的单位及时预警、通报、交班。强化预算结果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动态考核.提出盈亏总额与运输总支出“双控制”的收支弹挂办法.确保增收适当增支.减收必须减支的要求落到...
中国铁路总公司财务会计工作
2018年,铁路各级财会部门深入贯彻落实铁路总公司党组对铁路财会工作的决策部署.聚焦交通强国、铁路先行.深化强基达标、提质增效.以目标和问题为导向.实施货运承运清算.深化全面预算管理.加强资金筹措运用.完善财会管理制度体系.规范经营管理行为.经营指标完成持续向好.国家铁路实现运输总收入7712亿元,同比增长10.8%,成本支出得到有效控制,经营结果同□径比较实现较大幅度改善.顺利完成全年各项财务会计重点工作任务.为实现铁路经营目标、促进铁路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坚持强基础、落实效,持续提升全面预算管理水平
修订发布《全面预算管理办法》.制定预算编制指导意见和预算编制流程图.建立各部门效率效益指标体系.推进业财深度融合。完善预算编制方法.初步建立全面预算指标体系.使预算指导生产、优化资源配置更为有效。深化预算集中评审制度.推动预算编制更加先进合理。强化预算过程监控.组织对部分单位预算执行情况进行督导检查.对偏差较大的单位及时预警、通报、交班。强化预算结果考核.实行目标管理动态考核.提出盈亏总额与运输总支出“双控制”的收支弹挂办法.确保增收适当增支.减收必须减支的要求落到实处。
二、积极破难题、激活力,建立完善公开公平公正的财务清算体系
在铁路客运承运模式成功实施且日益完善的基础上.总公司革命性推动了货运承运清算全面实施工作.依据实施办法组织相关部门全力推进.制定货运承运清算10余个配套文件.开展各层级的宣讲和培训.组织研究解决实施过程中遇到的突出问题.配套修订运输收入管理和进款集中汇缴办法.优化完善收入、清算等各类系统.不断提高货票收入和统计工作量等清算数据匹配率.完成货票匹配和清算工作.确保货运承运清算顺利推进。实施货运承运清算对促进铁路运输企业开拓市场、提高收入质量、提升运输生产效率和设备运用效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2018年行业平均承运盈余率、主要运输产品盈余率均较上年同期模拟清算有较大增幅。
组织开展普速客运线路使用费标准调整工作.梳理客运线路划分情况.调整和明确线路划分类别。取消移动设备有偿使用费.针对增值税率调整及时调整国铁货车修理清算单价.开展铁路基础设施检测费用清算办法研究.财务清算“指挥棒”作用得到更好发挥。
三、全力筹资金、降杠杆,有效保障铁路发展资金需求
定期分析资金市场形势.在资金面变化较大的情况下.有序组织筹集和运用.保障了建设运营资金需求。通过发行铁道债募集资金.积极协调地方政府、企业资金到位,保障2018年铁路基本建设投资任务的完成。进一步加大资金集中归集力度.统筹存量资金管理.有效节约财务费用。加强资金支付管理.建立建设资金直接支付制度。加强资金存放管理.建立健全账户管理制度.组织开展账户清理。
积极推进厦深铁路广东公司债转股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在推进市场化债转股方面做出有益探索。总公司和部分铁路局集团公司开展了解决铁路债务问题研究.着力控制资产负债率。各铁路局集团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针对控股合资公司资金风险研究对策、积极协调.合资公司资金风险得到控制。
四、着力增收入、控成本,促进铁路经营结果持续改善
通过加强运输收入管理.保障铁路运输收入完整。适应客货运输改革需要.完善客票电子支付方式.实施旅客列车和车站补票扫码支付服务.拓展运输收入进款结算方式。组织开展春运专项稽查.开展运输收入重点检查和自查自纠工作.有效保证运输收入完整。
通过强化成本支出控制.切实推进铁路企业降本增效。组织推进优化铁路用电管理.推进直购电交易.优化基础电价计费方式.节约电费支出。推动企业内部闲置存货调剂.督促盘活存量资产.控制新增采购资产.加大应收款项清收力度.大力压缩存货和应收款项资金占用。积极安排财务预算资金.支持推动设备分级管理和修程修制改革推进.有效降低设备修理支出。组织研究贯彻落实国家税率调整等增值税政策.各铁路企业加强与地方政府协调.依法落实国家减税降费政策.有效降低企业负担。
五、突出抓整改、盯落实,规范经营管理行为工作卓有成效
积极配合审计署做好经济责任审计等工作.并迅速抓好审计问题整改落实。组织开展经营管理行为自查自纠、工务系统“小金库”专项治理工作。开展建设资金管理和使用情况监督检查。组织开展风险债权专项清理工作.及时收回风险债权.有效防范债权风险.防止国有资产流失。组织对9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和15个直属单位开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检查。组织对10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和2个专业运输公司的资金结算所开展现场稽核.规范资金业务.防控
资金风险。
作用。
六、对标建机制、强管理,持续提升财会基础工作质量
对标国家有关规定.强化制度建设.印发建设资金直接支付暂行办法及其配套实施意见.组织修订差旅费管理办法、对因公临时出国经费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办法。加大对所属企业会计决算工作督导、审核力度.重点做好年度、季度决算编审工作.并按要求完成对外公告.持续强化铁路财政预决算管理。总公司年度财务决算、部门决算和月度快报在财政部评比中名列前茅.获通报表扬。组织研究优化完善财务报表体系.在保障信息及时、准确的同时.有效降低各层级财会人员工作量。研究贯彻落实国家税率调整、租入固定资产进项税额抵扣、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增值税政策.配合总公司改革等重大经济事项.做好税务管理工作。强化大修投资管理.指导督促铁路局集团公司规范开展大修投资工作。开展线路上部设备资产计提折旧研究工作.优化调整铁路线路上部设备折旧计提办法。做好资产评估审核备案工作,确保国有资产完整。完成所属企业报送的评估项目备案工作。审核国有资产产权登记资料.完成授权登记企业和其他所属企业及其子企业产权登记审核。
七、立足建共享、提效率,财会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
创新财务管理体制.开展财务共享中心建设研究.组织人员到大型企业调研学习、咨询交流.聘请咨询机构进行专业指导.结合对太原等4家铁路局集团公司业务流程初步调研梳理情况.形成铁路财务共享服务中心建设研究报告和总体规划.为财务共享中心建设奠定基础。整合财会信息系统数据资源.加大财会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工作力度.研究推进财会信息系统整体性升级开发工作.更为有效发挥财会管理作用.为管理决策提供数据支撑。
组织铁路局集团公司研究开发网上决算系统.进一步优化财务决算编、审、汇流程.有效规范资金使用、会计核算、报表标准等管理程序.实现现金流量表等自动编制.提高决算编制效率和质量.大幅降低人工劳动强度。自主研发税务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发票自动化录入、风险自动化预警、台账报表自动化生成功能.解决发票管理难题.有效防范发票管理风险。开展基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对外债务支付系统功能.开发18点票款收入查询上报系统,有效提高工作效率。研发“内部债权债务核对系统”“财务情况说明书摘录系统”辅助软件.有助于提高内部关联交易抵消准确性.提高编写财务情况说明书的效率。
八、从严抓作风、管队伍,财会队伍建设不断加强
严格落实“一岗双责”.大力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教育.严格遵守廉政纪律。认真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和总公司党组关于加强作风建设的各项制度规定.针对总公司巡视中发现的有关财务问题.迅速组织分析原因、制定整改措施、强化责任追究.有效发挥财会部门严格把关、规范管理
加强高级财会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工作.与高校加强合作举办财会人员培训班.组织财会人员参加财政部、国管局举办的领军人才选拔及高级人才培训。配合做好总公司“百千万人才”工程财务金融领域人才选拔工作。建立铁路企业间交流轮岗、上挂下派锻炼等交流机制.完善财会人员考核评价机制.建立优秀财会人才交流提拔机制.鼓励财会管理人员积极为改善铁路经营管理出谋划策。开展管理会计研究应用.向工信部推选1篇优秀管理会计案例.组织专家评审.形成20篇优秀管理会计案例库.推动各单位学习先进经验做法.提升管理水平。
(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财务部供稿)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