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职业判断涉及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各个环节。一方面,职业判断贯穿于注册会计师执业的始终,从决定是否接受业务委托,到出具业务报告,注册会计师都需要作出职业判断;另一方面,职业判断涉及注册会计师执业中的各类事项,包括与具体会计事项相关的职业判断、与审计过程相关的职业判断,以及与遵守职业道德要求相关的职业判断。
12.由于实体的经营活动错综复杂,注册会计师在执业中可能遇到的职业判断事项或行为多种多样,本指南不可能列举注册会计师在实务中可能遇到的所有职业判断事项或行为,仅就一些典型事项举例说明。
13.与具体会计事项相关的职业判断是一种再判断。财务报告编制者在编制财务信息时,需要根据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对实体的会计事项作出其自身的职业判断,而注册会计师则需要根据审计准则和财务报告编制基础的规定,对财务报告编制者的职业判断作出再判断。与具体会计事项相关的职业判断的典型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1)与资产减值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资产是否发生减值,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金额,资产减值准备能否转回,是否需要作出披露以及披露的内容等。
(2)与收入确认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根据经济业务的实质判断某项业务是否符合收入确认条件,收入确认的时点和金额等。
(3)与公允价值计量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投资性房地产公允价值的确定、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确定等。
(4)与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会计处理和披露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关联方交易的价格是否公允,关联方关系及其交易的披露是否充分等。
(5)与或有事项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对或有事项发生可能性的估计、对或有负债的确认和计量等。
(6)与期后事项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调整事项与非调整事项的区分等。
(7)与合并报表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合并范围的确定等。
(8)其他与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确定、发出存货核算方法的选择等。
14.注册会计师为满足审计准则的要求和收集审计证据的需要,在确定所需实施的审计程序的性质、时间安排和范围时,需要运用职业判断。与审计过程相关的职业判断的典型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1)确定重要性,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
(2)在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时确定预期值,并确定已记录金额与预期值之间的可接受差异额。
(3)评价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4)评价审计过程中识别出的错报。
(5)对被审计单位持续经营能力的评估。
(6)为实现审计准则规定的目标和注册会计师的总体目标,评价是否已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以及是否还需执行更多的工作。
(7)根据已获取的审计证据得出结论,选择恰当的审计意见类型。
(8)确定是否利用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利用内部审计人员或专家的工作。
15.《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守则》要求注册会计师遵循职业道德基本原则,并运用职业道德概念框架识别、评估和应对对职业道德基本原则的不利影响。注册会计师在运用职业道德概念框架时,需要运用职业判断,以评价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并决定采取的防范措施。在具体业务中,与遵守职业道德要求相关的职业判断的典型事项包括(但不限于):
(1)与网络或网络事务所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对某个联合体是否构成网络的判断等。
(2)与公众利益实体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对某一实体是否属于公众利益实体的判断等。
(3)与经济利益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某项经济利益是直接经济利益还是间接经济利益,因经济利益产生的不利影响的严重程度等。
(4)与密切关系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密切关系的性质,可能对独立性影响的严重程度等。
(5)与非鉴证服务相关的职业判断。例如,某项非鉴证服务是否涉及承担管理层职责、某项非鉴证服务是否影响鉴证业务的独立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