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2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2013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
2013年度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供稿)
2013年度资产评估机构综合评价前百位名录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供稿)
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名录
(财政部会计司供稿)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资深会员名单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供稿)
2013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初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供稿)
2013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中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供稿)
2013年度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高级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财政部会计资格评价中心供稿)
2013年度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出考、合格人数(次)统计表
(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供稿)
2013年度注册资产评估师执业资格考试情况统计表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供稿)
实施行业信息化战略助力行业发展提质增效
注册会计师行业开展信息化建设,是提高行业管理与服务水平、提升会计师事务所服务国家建设能力的重要手段和技术保障。自2010年底中注协“五代会”将行业信息化确立为行业发展五大战略之一以来,通过2011年对行业信息化战略的筹备和规划、2012年网络建设年的重点推进、2013年对系统应用进行整合等阶段工作,行业信息化战略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形成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中注协于2011年开展了行业信息化战略顶层设计工作,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和做法,结合行业信息化现状,制定发布了《中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建设总体方案》,对行业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总体框架、实施步骤和主体责任等内容进行了全面规划。同时,制定发布《行业信息化建设指南》、《行业信息化应用功能描述》和《行业信息化建设主要工作任务分解表》等配套文件,解决行业信息化“干什么”、“谁来干”和“怎样干”等问题。《总体方案》及其配套文件,为行业信息化建设发挥了规划引领的作用。
——持续优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2008年6月,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一期)全部子系统整体上线运行,基本实现了行业管理和服务的信息化。2012年12月,完成行业管理信息系统(二期)建设,优化完善了注册管理、业务监管、继续教育、行业财务、专家库等子系统,拓展了考试管理、计算机化考试、综合评价、行业党建等系统,大大提升了行业管理和服务效率。1月,中注协指导软件公司开发的大型会计师事务所审计软件正式推出,对于提升事务所审计效率和执业质量,实现事务所转型升级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是行业与企业运用市场机制开展合作实现信息化的成功实践。目前,该审计软件已在9家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部署使用。
——完成高清视频系统和远程教育培训系统建设.
——完成知识库建设。2012年以来,中注协先后组织建成了网络法律法规库和经济数据库,免费为全国8000余家会计师事务所和地方注协开通法规库,为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配发1500个经济数据库端口账号,这些措施为注册会计师提高执业质量、运用风险导向审计和提高审计工作效率提供了重要知识支撑。
——指导开发完成大型事务所审计软件。2014年中注协于2012年5月启动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并于2013年10月完成全国洼协系统高清视频会议系统建设任务。目前,中洼协及相关方利用该高清视频系统已累计召开全国视频会议28次,全国远程教育培训班7期。行业高清视频会议系统的建成使用,大大提高了协会工作效能,节约了会议成本,并扩大了行业培训工作的覆盖面,提升了培训资源的利用效果。
——实施网络安全升级改造,中注协于2013年4月启动网络信息安全升级改造项目,计划用两年时间完成升级改造工作,使信息系统达到国家安全等级保护三级标准。目前,通过市场调研、遴选服务商、安全梳理、渗透加固、值守检测等方式,已完成对协会网络信息安全现状的诊断,针对隐患漏洞制定升级改造方案,以及组织实施完成中注协机房综合布线梳理和安全域划分等工作。
行业信息化战略实施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也存在着功能整合集成不够、流程再造优化不够、主体协调合作不够等问题。下一步,行业信息化将按照“顶层设计全面、项目实施同步、功能运行整合”的原则,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完善顷层设计。充分利用咨询专家力量,开展行业信息化战略实施情况中期评估,借鉴国际经验,结合我国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实际,按照“提前设计、全面设计、深入设计和咨询设计”要求,提出未来3年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顶层设计。
——强化组织保障。成立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实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具体指导工作。领导小组主要研究注册会计师行业信息化发展规划与建设政策,完善行业信息化顶层设计方案,审议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重大项目建设计划,指导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和监督信息化项目建设的实施。
——推进系统开发。以协同办公系统建设(包括中注协和全国32个地方注协的协同办公系统信息化建设)为牵引,优化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功能,推动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管理系统和审计软件等系统开发建设任务。协同办公系统建设着力保证其与行业管理信息系统的连通性,实现功能互通.满足自动化、智能化和便捷化要求,解决信息孤岛问题,强化辅助决策功能。同时,成立大型事务所审计软件实施委员会和中小型事务所审计软件提升委员会,采取市场化和政策引领相结合的方式,推广大型事务所审计软件的应用,指导完成事务所业务管理系统研发,提升中小事务所审计软件功能质量。
——落实主体责任。行业信息化的建设主体分别是中注协、地方注协和会计师事务所。中注协的责任是主持制订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和顶层设计,建立行业信息化的制度体系(包括行业信息化建设指南、行业信息化标准、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奖励考核办法等).主持开发和实施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各级注协协同办公系统,指导开发和提升会计师事务所业务管理系统及审计软件。地方注协的责任是参与制订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和顶层设计、制度体系,指导、促进、考核本地会计师事务所信息化建设工作,承担注协机关的信息化建设(其中,行业管理信息系统和协同办公系统的开发由中注协主持)。会计师事务所的责任是参与制订行业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和顶层设计、制度体系,承担本事务所的信息化建设任务,包括自主开发或采用推荐符合准则要求的业务管理系统和审计软件。
中国资产评估行业及协会介绍
资产评估行业是指运用专业优势,对市场主体的各类资产价值及相关事项,提供测算、鉴证、评价、调查和管理咨询等各种服务的现代服务业。中国资产评估行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经过二十多年的快速发展,评估专业已成为市场经济通用的商业语言,是规范市场运行、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成立于1993年12月,是在财政部、民政部领导下的全国性行业自律管理组织。2010年荣获民政部全国社会组织评估5A级最高荣誉。中评协协助财政部审批和监督管理全国资产评估机构,协助财政部、证监会对证券评估机构管理,指导全国35个省、市、自治区、计划单列市地方协会工作。
协会主要职责
行业规划,评估师考试培训、注册管理、监督检查,专业研究,准则制定,会员服务,国际交流,信息化建设,行业宣传,行业党组织建设等。
评估依据的法律法规
《企业国有资产法》、《公司法》、《证券法》、《国有资产评估管理办法》(国务院令第91号)等。
资产评估专门立法也已取得实质性进展。《资产评估法(草案)》已经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两次审议。
行业规模
截至2013年底,共有3000余家资产评估机构、70家服务于上市公司评估的专业公司、3万多注册资产评估师和10万从业人员的专业队伍。
资产评估是我国资本市场重大资产重组定价的核心环节。每年经评估完成重大资产重组交易的上市公司占比96.2%,评估结果作为交易定价基础的占比94.51%。
资产评估是国有企业改制的有力保障。据统计,仅2013年,中央企业又发生资产评估项目3900多项,涉及净资产账面值7600多亿元,评估增值率65.33%。
评估市场领域前景广阔
估值类业务
依评估对象分为:企业整体价值、股东全部权益价值、股东部分权益价值等企业价值评估;机器设备、珠宝首饰等动产评估;土地、建筑物等不动产评估;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合同权益、销售网络、客户关系、特许经营权、品牌、商誉等无形资产评估:金融衍生品、森林资源、矿产资源、海岛使用权、海域使用权、碳排放权、债权、税基等其他资产评估。
依经济行为涉及:资产转让、抵押/质押等单项资产评估;公司制改建整体资产评估;企业并购评估;产权变动评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评估;司法鉴证评估;服务于会计核算的公允价值评估;海外并购/投资评估;PE/VC评估;生态/环境评估;税基评估等。
非估值类业务
财政资金评价业务、企业绩效评价业务、内部控制评价业务等评审评价类业务:质量信用评估、预算绩效管理咨询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评估、决策分析、品牌评价及管理、资产管理、价值管理、尽职调查、及并购重组先关的管理咨询类业务。
专业建设实力雄厚
已建立并发布26项评估准则,实现了程序性准则与实体性准则的结合。准则覆盖了企业价值、无形资产、机器设备、不动产等主要执业领域;规范了业务承接、报告出具、底稿归档等主要执业流程。金融不良资产、企业价值、投资性房地产、著作权、商标权、专利权、实物期权等准则建设成果已成为国际评估界的亮点,准则制定经验成为国际评估界的有益借鉴。翻译出版《中国资产评估准则》英文版。2014年发布了《财政支出(项目支出)绩效评价操作指引(试行)》非价值估算类操作指引等,资产评估执业准则体系贴近市场,服务执业.
中国资产评估准则体系图
中评协领导
创新求存十五载 砥砺前行再起航
——写在中国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成立十五周年之际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金秋时节,我们迎来了公司十五周年纪念日。从l999年10月15日到2014年10月15日,十五年时间,历史长河里的沧海一粟,但对所有东方人来说,这是意义非凡的十五年。
十五年来,公司筚路蓝缕,不辱使命,超额完成政策性剥离不良资产处置回收任务,通过实施债转股等有效措施使一批国有企业重获新生,圆满完成多家风险金融机构的托管,实现了国家赋予我们的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国有企业改革、保全国有资产的历史使命。
十五年来,公司创新求存,超越自我,积极推进商业化转型,创造性拓展“不良资产”概念,延伸经营范围,不断创新、丰富不良资产经营方式和经营手段,将政策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实现了核心主业的可持续发展,使公司发展迈上新阶段。
十五年来,公司居安思危,多元发展,围绕不良资产经营和金融风险处置,拥有了保险、证券、信托、金融租赁等持牌金融业务,发展了小微金融、风险投资等业务,形成了多元的业务结构,奠定了公司可持续经营的基础。
十五年来,公司审时度势,放眼未来,按照上级部门要求,结合自身特点并借鉴国际经验,提出了“资产管理+保险”双轮驱动的战略定位,在重点发展保险业务的同时,探索多种形式的资产管理业务,为客户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金融服务。
十五年风雨,十五年辉煌。十五年间,公司实现跨越式的发展业绩。2013年集团拨备前利润突破百亿元大关,达到110亿元,同比增长80%。截至2014年年中,集团资产规模已经达到2947亿元,净资产达到482亿元,归属母公司净资产393亿元。相较于成立之初的100亿元注册资本,国有资产大幅增值,各项工作蒸蒸日上。
硕果用汗水浇灌,成就由艰辛铺就。十五年来,东方人直面危机,从不言败。每当遇到失败和挫折,不气馁,不服输,屡败屡战,直至反败为胜;每一次闯过危机险关,每次取得新的成绩,登上新的台阶,不自满,不懈怠,超越自我,追求更高的目标。
中国會计博物馆
中国会计博物馆是全球第一家融学术性与实务性为一体的会计专业博物馆,由上海立信会计学院、立信会计师事务所、立信会计出版社有限公司共同发起建设。从2008年启动建设以来,在社会各方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经过反复调研、多方论证、精心策划,于2013年11月23日在上海立信会计学院松江校区建成开馆。
中国会计博物馆包括中国展厅、国际展厅、会计名人堂、会计史画廊、会计人物照片长廊、视听室、研究室、藏品库等展览和储藏场所,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展陈面积2000平方米,全面展示中外会计历史及20世纪以来为中国会计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会计名人。馆中收藏中外会计历史文物和藏品资料8000多件,展出2000余件,包括中外账簿、会计用品用具,会计报告、各类票据契约、公司档案等,其中仅会计账簿一项就达2500多件,为全球会计账簿收藏之最。
中国会计博物馆旨在充分利用博物馆的收藏、展示、教育等功能,建成世界一流的会计史和会计文化研究、交流及科普教育基地,弘扬会计历史文化。博物馆制订了科学合理的工作计划及未来发展规划,从藏品征集、整理,博物馆数字化建设,社会服务,学术研究与交流等多个方面开展工作,制定了《中外会计文献史料资源数据平台》建设十年规划及《会计经典文丛》、《中国会计博物馆藏品图录》等博物馆刊物编辑出版计划,完成了会计博物馆数字化一期工程建设,顺利获批上海市科普教育基地,在服务社会和会计专业教育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会计学院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是一所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1949年建校,1978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专科学校,1984年升格为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本科)。1999年,学校隶属关系由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主管转变为中央与地方共建,日常管理以河南省为主的办学体制。2013年,我校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学校现有管理学、经济学、工学、法学、文学、理学、艺术学七大学科门类.设有会计学院、工商管理学院、经贸学院,信息科学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机电工程学院等19个教学院、系、部,66个本科专业及专业方向和8个专科专。现有专任教师9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近400人。
“始有郑航,便有会计”,经过几代财会学人的呕心沥血,勤奋耕耘,会计学院现已稳步发展成为河南省和航空系统高级财会人才的培养基地。会计学院始终以严谨求实的治学作风,开拓进取的办学精神,不断为航空、航天等国防工业系统以及地方培养和输送了万余名优秀的高级财会专门人才,其中本科毕业生共25届7000余人,赢得社会的高度赞誉。
学科建设硕果累累。会计学科为河南省重点学科,会计数据挖掘实验室为河南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为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培育基地).审计研究中心为省级审计研究机构。会计学科作为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的学科点之一,2014年获批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授权点。
专业建设成绩斐然。现设有会计学、审汁学和财务管理三个本科专业及ACCA实验班、CIMA实验班、ISEC、卓越会计师、注册会汁师,金融会计等6个专业方向。拥有教育部批准的会计学、审计学2个高等学校特色专业建设点,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3个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省级教学团队、3门省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和1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师资队伍建没成效显著。近年来,采取引进和有计划培养相结合的方法,使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师资队伍的素质和水平明显提高。截止2014年9月,本学科有专业教师60人,其中教授14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14人,在读博士3人。目前,会计学院有重点学科带头人1人、河南省教育厅学术技术带头人8人、河南省中青年骨干教师10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6人,有全国会计领军(学术)后备人才1人和河南省会计领军(学术)后备人才4人.多位教师获得全国、省部优秀教师殊荣,并有多名教师到美国、英国、法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俄罗斯和德国等国家学习访问。
科学研究成果丰硕。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5项,其他省部级项目100余项,获得科研经费500余万元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南开管理评沦》等国内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论文600余篇;公开出版专著10部;10余项科研成果获河南省科技进步奖等省级科研成果奖。
学术交流氛圈浓厚。会计学院是中国会计学会理事单位,《中国会计评论》理事会理事单位,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会计学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会计学会和河南省管理会汁学会副会长单位、河南省审计学会和河南省总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承办了中国会计学会管理会计与应用专业委员会2011年学术年会、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教育专业委员会2012年年会暨第五届会计学院院长(系主任)论坛,“响亮会计·中原论坛”等全国学术会议;先后邀请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郭道扬教授、厦门大学曲晓辉教授、中山大学魏明海教授、广东财经大学王华教授等数十名国内著名会计专家来校讲学。学院教师数十人次以主持人,报告人、评论人等身份参加各种高层次会计学术会议。
多年来,全院师生风雨同舟,励精图治,开拓进取.在教学、科研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我们十分重视专业未来的发展,1014年迎来了首届会计学硕士研究生,2015年将迎来首届会计专业硕士(MPAcc)研究生。我们将通过多层次人才的培养方式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湖北經濟學院会计学院
HUBEIUNIVERSITY OF ECONOMICS
湖北经济学院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由湖北省人民政府举办的,以经济学、管理学为主十,文学、法学、理学、工学、艺术学等相关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学校位于九省通衢的湖北省省会武汉市,坐落在风景秀丽的汤逊湖畔,占地面积1740亩,校舍建筑面积62万平办米。美丽的校园带碧水,襟远山,风清气爽,林木葱茏,环境怡人,是读书治学的理想场所。
湖北经济学院会计学科可以追溯到1907年张之洞先生开办的湖北商业中学堂。一个多世纪的峥嵘岁月,历经几代会计人的奋力拼搏,目前会计学院综合办学实力已走在湖北省属高校前列。学院现设有会计学系、财务管理系、审计系、资产评估系以及湖北会计发展研究中心(下设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与监管研究所、中小企业会计管理创新研究所、会计信息质量与公司治理研究所)等教学和科研机构。
在学科建设方面,会计学院近十年来成绩斐然。2006年会计学科被评定为省级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获批为省级品牌专业建设项目,2010年会计学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特色专业建设项目,2011年取得“服务国家特殊需求项目”——会计硕上专业学位培养资格,2012年会计学科被批准为“楚天学者”设岗学科,2013年会计学专业被批准为湖北省普通本科高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H。学院拥有《基础会计学》和《中级财务会计》两门省级精品课程,其中《中级财务会计》2013年获批为省级资源共享课。2014年会计学专业在湖北省内进入一本招生。
在师资队伍方面,会计学院拥有一支结构合理、实力雄厚的师资队伍。现有教职工67人,其中专任教师55人,教授9人、副教授31人;中国注册会计师非执业会员10人:校内硕士生导师21名,来自政府部门、行业协会、上市公司等校外兼职硕士生导师25名。既有夏立军教授、邓峰教授等楚天学者,又有全国优秀教师李长爱教授、夏明教授等学科带头人,还有刘国武教授、周新玲教授、孙喜平教授、张庆教授、谈多娇教授、李昉教授、陈德刚教授等一批学术骨干,以及胡伟副教授、邵天营副教授、杨海丛副教授、夏豁副教授、刘勋涛副教授、黄益雄副教授、胡慧娟副教授、刘迅副教授、邓青副教授、吕伶俐副教授、董育军副教授、李并林博士、张茜博士、赵渊贤博士、陈琛博士和曾义博士等一批学术后备人才。
在人才培养方面,会计学院人才培养层次多样。既有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和资产评估等4个本科专业,又有1个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点。会计学专业还开办了ACCA国际会计特色班。现有在校普通本科生2400余人,会计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131人。同时,华工科技产业股份有限公司、众环海华会计师事务所有限公司两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以及大信会计师事务所、中国农业银行湖北分行和中百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一大批优质实习基地为毕业生实习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科学研究方面,会计学院高度重视科研对教学和人才培养的促进作用。李长爱教授的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与监管研究、夏明教授的行为财务学研究、刘国武教授的知识资本理论研究、孙喜平教授的企业社会责任研究、张庆教授的公司治理与绩效评价研究、谈多娇教授的西方财务理论发展研究、胡伟副教授的公司并购和绩效评价研究、夏喆副教授的金融机构治理风险的产生机理与传导机制研究、黄益雄副教授的会计师事务所变更影响因素与经济后果研究等一批有特色的研究成果在湖北省内相火研究领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湖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湖北会计发展研究中心编撰的系列研究报告《湖北上市公司年度综合报告研究》公开出版。这些研究既服务了地办经济发展,又促进了教学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在国际合作与交流方面,会计学院与美国加州萨拉门托州商学院、澳人利亚科廷大学、瑞典于默奥大学以及台湾政治人学、东吴大学、中原大学、彰化师范大学等4个国家或地区的7所大学建立了密切的合作与交流关系。教师访学、联合培养和学生游学等国际合作与交流项目的开展不仅为学院培养了一批高水平的师资,而且也开拓了学牛的国际视野。
会计学院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以及广大同仁的积极努力下,实现了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跨越发展,现正朝着把学院建设成为“中部地区、同层次、位居一流的教学研究型学院”的目标迈进。
廣西財經學院
GU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
广西财经学院会计与审计学院原名广西财经学院会计系,2004年由原广西财政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审计系和原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会计系组建而成,组建前已有二十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会计与审计学院坚持以专业建设为龙头,以课程改革为核心,紧紧围绕教学中心不断改革创新,在会计学学科方面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在广西同类高校中具有明显的整体优势,人才质量赢得了社会的普遍认同,被誉为广西培养会计人才的摇篮。2011年10月,“会计学”被列为“服务国家特殊需求人才培养项目”,我院成为广西第一家具有MPAcc培养资格的单位。
会计与审计学院是在校学生人数最多、办学层次齐备(研究生、本科、专升本和专科)的二级学院,目前往校生4000余人。学院巳基本形成了以会汁学为核心,会计学与审计学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达到了审计学科往区内有重大影响、会计学科在国内有一定学术地位的学科建设水平;具备会计学科为主、适应广西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交叉学科与新兴学科合理发展的优势和特色;奠定了会计、审计学科门类和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资产评估、财务会计教育五个专业设置不断扩大与健康发展的良好基础。目前,我院有1个国家创新实验区、1个区级重点学科,1个区级研究中心和1个区级教学示范中心,一个区级优势专业,一个区级特色专业。
诚以修身 信以立业
会计与审计学院拥有一支教学经验丰富、学术造诣较深的教师队伍。会计学院现有教职工85人,其中,专任教师75人,教授9人,副教授26人,讲师29人,助教21人,高级职称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46.67%。从学历结构看,现有博士2人,在读博士5人,硕士49人,硕士及以上教师专任教师比例74.66%。省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学科带头人1人,校级学术骨干7人,硕士生导师19人,师资队伍结构较为合理。另外本学科教师中有双师型教师20人(具有中国注册会汁师协会非执业会员资格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职称)。
会计与审计学院一贯注重教学改革、教材建设和专业建设,教师科研硕果累累,科研成果在省级、校级的评选中多次获奖。共发表学术论文800多篇,出版学术专著10余部,编写教材40余部,承担科研课题近66项,其中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20余项。“东盟国际会计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获教育部创新实验区建设项目,会计专业获得自治区优质专业、审计学获得自治区特色专业;《会计学》获自治区精品建设课程;《成本管理学》获学校精品建设课程;《财务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学》获学校重点建设课程;财政经济综合实验室获自治区重点建设实验室。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
基本情况
中山大学管理学院会计学系从1985年开始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生;1987年开始招收会计学硕士研究生;2000年开始招收会计学博士研究生;2003年开始招收博士后;2004年成为首批举办会计专业硕士(MPAcc)教育的院校之一。
中山大学会计学专业是国家重点学科、广东省名牌专业,也是广东省率先招收会计学博士和设立会计学博士后流动站的单位。中山大学现代会计与财务研究中心是广东省人文社科重点建设基地;近年又得到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香港何氏教育基金和培华教育基金的有力支持,已经发展成为师资队伍素质高、专业特色鲜明、人才培养品质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声誉好的品牌专业,在国内会计学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中山大学会计学系是个年轻、充满活力、颇具实力的教学和科研团队。现有教师28名,包括教授8名(其中博士生导师7名),副教授l5名,讲师5名,基本形成了比较合理的师资梯队。会计学科团队以李学柔为学术前辈,魏明海、谭劲松、林斌,刘运国、刘峰为学科带头人。拥有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2名;教育部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获奖者3名;广东省五四青年奖章和霍英东青年教师奖各1名;教育部新世纪计划人才2名;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人才3名;南粤优秀教师和南粤教坛新秀称号教师5名;全国会计先进工作者一名;两名老师人选全国会计领军人才(后备)学术类培训计划。本学科拥有教育部“高校青年教师奖”和“新世纪优秀人才”及“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的数量居全国同学科前列。
研究领域和科研成果
中山大学会计学系历来十分重视科学研究工作,在科学研究上,形成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会计准则与会计理论、公司财务与资本市场、审计与内部控制等4个既各具鲜明特色又相互支撑的研究方向,整体上研究成果丰硕,在国内同类学科中具有突出优势。
近年来,会计学系教师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50多个。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8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是国内各会计学科点中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最多的单位之一,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7个,财政部项目1个。出版专著及教材20多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l本;在国内外权成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在《Review of Accounting Studies》、《Journal of Financial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Public Policy》、《Journal of Corporate Finance》《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e》、《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中国财务与会计研究》和《审计研究》等国内外顶尖刊物上发表论文计60余篇;2000年以来,在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了学术水平较高的“中上大学会计论丛”专著计10余部,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好评。围绕资本市场与会计信息披露这个主题,他们已在资本市场与公司治理、会计信息与投资分析、会计与审计基本理论、内部控制、管理会计等领域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
哈爾濱商業大學会计学院
Harbin University of Commerce
哈尔滨商业大学会计学院办学基础雄厚、办学前景广阔,拥有国家特色专业、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单位、省级重点学科、省级重点专业、省级会计领军人才梯队以及上商管理一级学科(会计学方向)博士学位、会计学硕士学位和MPAcc(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Aud(审计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学院拥有80名专业教师.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5人,博士及在读博士教师29人、占35%。拥有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7人。省级教学名师1人,双语教师数量20多人。教师队伍结构合理、业务技能与科研能力强、教学质量高、精力充沛、勤丁敬业,是黑龙江省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会计学院在2012年黑龙江省首届师德先进单位评选中被评为“省级师德先进单位”,并且获得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管理质量奖。
学院设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三个本科专业,会计学专业从1996年开始被评为省级重点专业,会计学科从2001年开始被评为省级重点学科。在会计学专业中设置国际会计、CPA、CGA、ACCA四个专业方向,它们相互支撑、交叉渗透、相互融合,又各具特色,形成一个完整的会计学科体系,为本科生的培养教育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学院目前在校本科学生4200余人,博士、硕士研究生300多人。其中,CGA、ACCA的专业教学成绩斐然,国际化特色鲜明。学院拥有7部国家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教材;拥有4门省级精品课。2009年以来,会计学院共获得黑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4项,二等奖l项。会计学院始终坚持培养创新人才的理念,严格培养质量,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了一批优秀的高层次研究与创新人才。
会计学院近五年承担及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课题10余项,主持完成省部级重点及面上科研项目20余项;在研项目30余项,会计学院十二五科研经费已经超过100万元。出版学术专著、教材近80部,发表专业论文500余篇,核心期刊260多篇,EI、CSSCI、SCI、ISTP检索论文50多篇。
现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5所联系院校之一,是中国会计学会理事单位、中国成本研究会理事院校、中国商业会计学会理事单位、中国对外经济贸易会计学会理事单位、中国会计学会财务成本分会理事单位、中国会计学会会计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中国审计学会会员单位、香港国际会计学会会员单位、黑龙江省会计学会副会长及理事单位、黑龙江省教育会计学会副会长单位。在黑龙江省及东北地区具有较高知名度,在国内同学科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
会计学院在培养人才、开展科研活动同时积极为区域经济发展做贡献,在黑龙江省国资委、省财政厅会计局、省注册会计师协会等政府部门、行业主管机构的支持下,会计学院教师积极参加省国资委的财务总监选拔,省、市财政主管部门的高级会计师培训、评坪选、考核,新会计准则培,.全省会计知识大奖赛命题、裁判工:作。主毫管部门密切配合,积极发挥我学科培基魑地的作用,举办注册会计师、高级会计师、会计师、同等学历研究生等培训班,为我省培训专她人才达数万人。
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河北经贸大学是河北省重点建没的骨干大学,是一所以经济学,管理学、法学为主,兼有文学、理学,工学和艺术学的多学科财经类大学。学校始于1953年创办的河北省供销合作社石家庄合作学校,1995年由河北财经学院、河北经贸学院、河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而成,至今已有60余年的办学历史。
会汁学院是河北经贸大学较早设置的院系。会计学于1994年评为河北省首批重点学科,2007年列入国家高等学校“第一类特色专业建设点”、河北省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创新高地建设项目,2012年获批国家高等学校“专业综合改革试点”、2014年获批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
会计学院下设基础会计、财务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信息管理六个教研室,河北经贸大学纳税筹划研究中心、河北经贸大学会计研究两个科研机构。本科设有会计、财务管理、审计三个专业,全部为本科一批招生。研究生教育包括会计学硕士研究生和会计专业硕士研究生(MPACC),前者设有财务会计理论与方法、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审计理论和方法等三个方向,后者设有财务会计与信息化、财务与管理会计、注册会计师审计与管理等三个方向。目前有在校本科生2500人,国内外硕士研究生194人。
一、以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平台,强化突出学科特色
会计学以“立信、厚德、博学、求是”为院训,形成了“院以师为本,师以生为本”的办学理念。以两个国家质量工程建设——会计学国家特色专业和会计学专业综合改革为平台,借助省级教学质量工程和省级重点学科建设工程,在人才培养方案、教学管理制度和教学质量保障监控体系建设等方面创新教学模式,打通了会计学、审计学、财务管理学三个专业的公共基础课、公共专业课,构建起了合理科学的专业知识框架,既强调了三个专业的共通性,又突出了各自的专业特点,进一步强化了学科特色,并形成了学科优势。
二、明确学科方向,以学术带头人为引领,建设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
会计学院有教职工87人,专职教师77人,其中教授21人,副教授45人;博士学位、博士后26人,硕士生导师26人。为促进会计学科的建设和发展,根据学校要求,组建了“独立审计质量与风险管理”、“资本运营与绩效评价”、“财务政策与企业价值”、”会计准则与财务报告”四个学科梯队。学科梯队以河北经贸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富平教授为首席带头人,并有四个学术方向带头人,组建了以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教师为主的,职称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每个学术梯队凝聚了会计学院的优质数师资源,产出了大量科研究成果.形成了明确的学科建设方向。明确的学科方向、优秀的学术梯队和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促进了社会会学院的发展。
三、强化社会服务功能,以横向课题和实习基地建设为依托,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
近年,在培养高素质复合型应用人才目标的指引下,会计学院教师不仅承担了包括国家社科基金、财政部、省社科规划办、省科技厅、教育厅等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课题100多项,而且与邯郸钢铁集团、邢台钢铁集团、中国第二十冶金建设集团等大型企业合作完成横向课题50余项,为河北省企业提供了大量的问题解决方案、财务会计制度没计、专业咨询和人才培养(培训)等。出版学术专著、教材30部,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经济管理》等国家高层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得多项省部级以上奖项。2012年接受河北省财政厅的委托项目,承担了未来十年河北省会计领军人才的培养。与河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及其所属会员单位、河北省建设投资公司、河北邯郸钢铁集团等企业协会,建立了会计专业实习基地。到目前为止,共建立实习基地90个,能提供稳定的实习与实践岗位300多个,聘任了30多名社会导师。这些都为广大师生理论联系实际搭建了充分的实践与交流平台,借助这些平台学院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本学院的学生多次获得河北省校园创业人赛、学生创新竞赛活动、财务报表分析大赛等个人及集体奖项,毕业生在人才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大大增强,就业率连年稳定在95%以上,就业质量和社会满意度均位于全省同类院校前列。
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浙江财经大学会计学院设立于1986年,会计学科目前为浙江省重点学科,会计学专业为第二批国家特色专业和新一轮的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同时在2012年被列为浙江省优势专业,审计专业为省重点专业。《基础会计》课程为国家精品课程、国家资源共享课,《会计学原理》课程为国家留学生品牌课程。《现代成本会计学》、《高级财务会计》、《资产评估学》为国家规划教材。会计学教学团队为浙江省优秀教学团队。会计学院设有会计学专业、审计学专业、财务管理、资产评估等专业,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包括会计学术型、会计专业型和资产评估硕士)。目前有在校本科生2800余人,研究生240余人。
会计学科拥有一支省内一流的专业师资队伍,现有专任教师66人,其中教授19人.副教授22人,博士29人。合作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35人。浙江省151人才工程3人,浙江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2人,全国会计领军人才1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浙江省教学名师1人,浙江省优秀教师2人。现任院长为汪祥耀教授,副院长为于永生教授、邓川副教授,党总支书记为张红英副教授,副书记为张虹老师。
会计学院已逐步形成学科发展的特色和优势,尤其在会计规范与会计准则、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几个方向的研究成果已达到了省内领先、国内先进的水平。近年来承担国家社科基金、教育部、财政部、省社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50余项,出版著作和教材50余部,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中国工业经济》、《审计研究》等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获省部级高校人文社科奖以及其他科研奖80余项。
会计学院以“应用型、复合型、国际化”为办学理念,注重培养高质量的专业人才。学院也是全国较早将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和成熟会计教育课程嵌入本土会计本科培养体系的学院。自2002年以来,会计学院先后开办了CGA项目、ACCA项目、中美本硕联读项目和中加双学位项目,较好地满足了国家和地方经济发展对国际化会计人才的迫切需求。
目前,会计学院是浙江省仅有的“ACCA白金级教育机构”(全国仅5家),浙江省仅有的ACCA、CGA考试中心,学生全球统考通过率近年来稳居全国前三甲。越来越多的国际化项目毕业生进入世界著名高校深造,包括: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美国波士顿学院、伦敦大学学院、美国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美国密歇根大学、加拿大多伦多大学等。浙江省约四分之一的高级会计师和注册会计师有在浙财大会计学院的学习背景,会计学院被誉为浙江省“会计师的摇篮、理财家的沃土”。
哈尔滨金融学院会计系
哈尔滨金融学院会计系,前身为哈尔滨金融专科学校银行管理系,1996年更名为会计系。2010年,经教育部批准,哈尔滨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更名为哈尔滨金融学院,会计系开始面向全国招收会计学专业本科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建设,会计系已成为教学设施相对完善、师资力量比较雄厚,学科专业综合实力较强的骨干教学单位。现有救职工46人,在校生2800余人。
会计系现有会计学、审计学、资产评估3个本科专业,会计、会计电算化2个专科专业,均面向全国招生。其中,会计专业(金融会计方向)是教育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专业,暨国家精品专业建设项目。
会计系现有5个教研室、1个院级研究所和2个系级研究所,其中基础会计教研室于2007年被黑龙江省教育厅评为省级教学团队。
会计系面向全院开设会计学公共平台课,财务会计、银行会计、成本会计、审计学、资产评估等30余门专业及专业基础课程,以及会计沙盘、会计主管实战等20余门公共选修课,其中《银行会计》等3门课程被评为省级精品课,《高级财务会计》等3门为校级精品课。
为拓宽国际视野,广泛开展国际教育交流,2012年,我院与英国皇家特许会计师协会授权的专业会计培训机构合作成立哈尔滨金融学院EWI国际会计教育中心。借助这个平台.会计系邀请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开办了ACA特色实验班,开展了国际化会计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在教材建设方面.在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成功合作出版新准则会计系列教材之后,自2012年起,又与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高等院校应用型本科财会系列特色教材。此外,还有很多老师在高等教育出版社、科学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中国金融出版社等出版社出版了多部教材,4部教材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规划教材。
会计系教师科研成果丰富,近3年共主持完成国家、省级科研课题26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核心期刊20余篇,获得教学与科研奖励共78项。
2012年、2013年,会计系教师参加全国商科院校技能大赛财会专业竞赛总决赛,共3门课程获。“说课”大赛一等奖,5人获得“全国商科教育财会专业十佳教师”荣誉称号。
会计系学生有较强实践动手能力,在会计系教师精心组织和指导下,多次参加“中华网校杯”全国校园财会实务大赛、全国涉外会计岗位大赛并取得优异成绩,如“网中网”杯全国大学生财务决策网络大赛中东三省第一名,“用友杯”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等。
会计系在师德师风建设方面也取得多项成绩.2006年被评为全省教育系统师德建设先进单位;2009年被评为黑龙江省审计学会工作先进集体;2010年会计系团总支被评为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会计系党总支也多次获得黑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光荣称号;2012年获首届黑龙江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质量奖;2013年被评为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集体。
会计系教职工多人次获得省级以上荣誉称号,如黑龙江省教学名师、黑龙江省级模范教师、全省“三育人”先进工作者、全省百名先进会计工作者、全省优秀思想政治工作者、全省学生工作优秀个人、全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全省工会实施“三大工程”创新能手、黑龙江省高校师德先进个人等。
团结进取的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
重庆工商大学会计学院设有会计系、财务管理系、审计系、财务与会计实验室、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所等教学科研机构。现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学三个本科专业,会计学和资产评估硕士点、会计学专业硕士(MPACC),ACCA、CIMA两个特色专业方向。会计学专业、财务管理专业分别是国家特色专业和重庆市市级特色专业,会计教研室教学团队、会计学教学团队均是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
现有教授16人.副教授36人.硕士生导师1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1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1人、重庆市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及资助计划获得者5人,校级学科带头人,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10人。
教学与科学研究硕果累累
现有国家特色专业1个,中央财政支持地方高校发展专项资金项目l项,市级“三特计划”特色专业计划l项,市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l项,重庆市人才创新实验区1个.重庆市优秀教学团队2个,重庆市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5门.精品共享课程l门.校级教学团队1个。近年来,教师在《管理世界》、《会计研究》等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主持国家及省部级课题30余项.有20余项教学科研成果获得省部级及以上奖励。
形式多样的开放办学
学院与国(境)内外多所高校和香港国际专业服务机构(MSI)、楷博国际教育机构(KAPLAN)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学院与国际机构联合办学,举办会计学专业ACCA(特许公认会计师)项目教学班和CIMA(管理会计师)项目教学班。积极探索“卓越会计人才”和“财务总监”培养模式。
学院还与重庆市财政局、重庆市注册会计师协会、重庆市国税局和多家企事业单位签定长期框架合作协议,为市外单位提供专业培训100余期次.承担横向课题20余项。
学生培养效果显著
学生科研学米氛围浓厚,在《会计研究》等刊物上累计发表学术论文2600余篇。学院至今已培养子近7000名本科专科毕业生。近三年会计学院学生就业率均达99.8%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发展中的吉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
吉林财经大学学起步于1946年东北银行总行举办的银行干部学校.经历了吉林财贸学院时期和长春税务学院时期,现为吉林省重点大学,是吉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税务总局共同建设的高等财经学校。
会计学院是学校办学历史较为悠久、规模较大的教学科研单位。会计本科专业设置于1958年,会计学硕士学位授予权获得于1998年,2010年增设会计硕士和审计硕士两个专业学位点。会计学科自1998年以来一直是省级重点学科,专业设置齐全,有会计学、财务管理和审计三个专业,会计学专业下设有由财政部和中国洼注册会计师协会委托设立的注册会计师专业方向。会计学院现有本科生近2000人,研究生400余人。会计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其中有高级职称的教师超过半数,取得博士学位的教师29人。
会计学院长期以来一直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其理论研究领域集中在多层次资本市场财务与会计问题和环境会计与审计问题两个方面。近三年来.主持、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项,主持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吉林省社科基金、吉林省科技厅项目、省教育厅项目30余项,为政府相关部门、企事业单位提供了理论支持和政策建议。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重点期刊发表论文近百篇。在经济科学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学术专著l5部。同时,注重跟踪企业财务管理前沿,密切与企业合作,与一汽启明信息公司(上市公司)合作,开展产品成本与责任成本研究,相关研究课题受到世界银行贷款的20万元资助.在加强责任成本管理与核算方面具有示范效应。
近年来,会计学院以教育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为契饥,以教学质量为中心.狠抓教学改革,取得了突出的成效。会计学专业被评为国家第二类特色专业。现有省级精品课程4门,国家优秀教师1名,省级教学名师1名,会计综合训练中心是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会计学院院长卢相君教授主持完成的毅改课题《地方财经院校建设会计学特色专业的研究与实践》2013年获得了第七届吉林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