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创业板市场多是具备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上市时间短,内部经营管理没能及时跟上,导致了风险抵御能力较弱,最终造成业绩波动性较大。通过分析当升科技“首亏”事件,笔者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以实现创业板市场的稳定发展。
(一)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行业风险。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普遍比较专一,虽然形成了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专业优势,但也容易使公司陷入被动局面,行业市场一旦走弱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行业风险通常是不可控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规模较小、基础薄弱,也往往会因受行业风险的影响而“元气大伤”。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能够有效分散风险,提高公司的盈利性和灵活性。多元化战略可以采取以现有业务为基础进入相关产业的方式,包括利用公司原有产业的产品知识、生产技术、管理技能等获取融合优势,还可以采取进入与当前业务不相关产业的方式,实现财务上的平衡现金流或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获取协同效应。
(二)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技术的限制往往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的瓶颈。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被界...
创业板市场多是具备高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由于上市时间短,内部经营管理没能及时跟上,导致了风险抵御能力较弱,最终造成业绩波动性较大。通过分析当升科技“首亏”事件,笔者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提高经营业绩的稳定性和抗风险能力,以实现创业板市场的稳定发展。
(一)实施多元化战略,分散行业风险。
创业板上市公司的主营业务普遍比较专一,虽然形成了相对于竞争对手而言的专业优势,但也容易使公司陷入被动局面,行业市场一旦走弱将给公司带来较大的负面影响。行业风险通常是不可控的,创业板上市公司由于规模较小、基础薄弱,也往往会因受行业风险的影响而“元气大伤”。多元化战略的实施对于创业板上市公司而言,能够有效分散风险,提高公司的盈利性和灵活性。多元化战略可以采取以现有业务为基础进入相关产业的方式,包括利用公司原有产业的产品知识、生产技术、管理技能等获取融合优势,还可以采取进入与当前业务不相关产业的方式,实现财务上的平衡现金流或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获取协同效应。
(二)加快技术创新,提高核心竞争力。
技术的限制往往成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发展的瓶颈。在创业板上市的中小企业被界定为拥有持续发展态势、动态增长潜力以及广阔市场前景的高新产业,其利润增长有赖于技术创新和科技发展。而高新技术在实现向产品的转化乃至占领市场的过程中存在较高的不确定性风险,同时公司的技术创新被赶超或淘汰的风险也较大。正是由于技术优势的不明显,相当一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无法进入高端市场,错失了发展成为产业链中核心企业的良机。因此,笔者认为,创业板上市公司应充分意识到创新技术对于公司长远发展的重要性,加大研发资金投入,不断提高新产品研发速度和原创研发能力。在此基础上,还应把握新兴市场发展方向,加快实现产品转型和产品结构调整,优化产品开发流程和技术工艺,缩短产品的开发周期,谋取占领市场的主动权。
(三)强化内部控制,落实降本增效。
创业板上市公司通常处于创立初期,发展还不成熟;在完成上市后,更广的发展平台对其以往的运营理念、成本控制模式乃至整个内部控制系统提出了挑战。因此,创业板上市公司应积极调整定位,落实风险管理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系统建设,在全面预算管理的配合下强化成本费用控制,对原料采购、产品制造以及费用发生的各环节实行跟踪管理,加强成本绩效考核和内部监督,把降本增效落到实处。此外,创业板上市公司还应完善内部控制系统中的信息系统建设,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强化业务管理流程,实现对日常运营活动的实时动态管理。
(四)加强现金流管理,提高资金效益。
由于对营运资金的管理不善,有部分创业板上市公司存在着“高收入、低现金流”的问题,再加上创业板公司在上市时普遍存在“高超募率”现象,更使其对低现金流问题“有恃无恐”。从企业战略实现和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创业板上市公司应树立财务管理理念,通过制定筹资战略、资金管理战略以及计划、评价和控制等手段加强营运资金管理,建立和维持有利于价值创造的资金管理体系。在筹资阶段,创业板上市公司可以充分利用财务杠杆,拓宽资金筹集渠道,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在日常运营活动中,对于应收账款可以制定更有效率的信用政策,建立健全应收账款催收制度,加快货款回收;对于存货管理则可以推行存货定额管理体系,结合市场形势安排生产计划,减少营运资金占用。
(《财务与会计》理财版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