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财务会计工作紧紧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切实履行中央档案保管利用和全国档案事业行政管理两种职能服务,工作取得较好成绩。
一、狠抓部门预算执行管理
2012年,机关及所属单位部门预算批复数(含追加调减)为24 370.72万元,基本支出14 115.61万元,项目支出10 255.11万元。部门总支出23 969.09万元,完成比例为98.4%。机关本级预算批复数为12 491.32万元,基本支出7 559.11万元,项目支出4 932.21万元。机关行政运行支出5 576.83万元,完成比例为100%。
部门预算执行管理坚持预算执行通报制度,每月印发预算执行通报,对预算执行率低的项目责任部门、负责人进行约谈,通过部门预算工作会议加强督促,抓好预算执行工作。圆满完成2012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工作,当年预算执行率98.4%,在中央教科文部门排名第15名,在中央部门排名第73名。同时加大力度消化以前年度结转结余资金,与上年同期相比,结转结余资金规模下降5.47%。
二、认真做好日常财务会计工作
2012年,坚持把遵章守制、严格内控、加强防范摆在财务工作的突出位置。一方面,严格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经费支出事项的事前预算控制和事后报销审核,针对以往发现的问题,加大防范力度,加强内部控制。另一方面,在实际工作中查漏补缺,及时整改,堵塞漏洞,以制度建设规范工作流程,以认真落实促进制度健全完善。严格细化会议费、培训费、差旅费和医药费等支出报销凭证的真实性核查及审批手续的完整性审查等环节,接受审计署2012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未发现一张“假机票”、“假发票”。比照各项财务规章制度与部门实际工作细节,研究制定财务报销工作细则,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
(一)2011年部门决算的编制工作。财政部批复核定2011年度单位收入26 934万元,支出28 562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16 478万元(其中: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12 901万元)。核定2011年度一般预算财政拨款本年收入24 225万元,本年支出25 620万元,年末结转和结余12 920万元(其中:项目支出结转和结余12 901万元)。
(二)2013年部门预算编制工作。2013年“二上”部门财政拨款预算控制数为29665.18万元,比2012年增加5 294.46万元。
(三)按照财政部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有关要求,国家档案局作为试点部门,认真做好国库集中支付的各项业务。办理国库直接支付业务31笔,2 463万元,其中机关本级963万元。办理机关本级公务卡支付报销还款1 107笔,金额563.82万元。
(四)完成部门2012年预算公开和三公经费、2011年部门决算公开,并按财政部统一要求,公布了部门行政经费。
(五)财务审核工作。对单位日常行政开支、干部职工医药费、工会活动支出等财务报账事项严格把关,认真审核每一笔支出,维护资金安全,保障各项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六)配合中直审计室和审计署进行预算执行审计。
(七)聘请财务、法律、工程咨询顾问,为财务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指导和建议,提高财务工作质量。
(八)严控“三公经费”、会议费等经费支出规模,降低行政成本。2012年“三公经费”财政拨款支出比上年减少252.83万元,减少31.59%。一是不再安排推迟的出国和外事接待任务,二是厉行节约,降低行政成本,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比上年减少149.55万元,减少公务用车更新数量,停驶老旧车辆。
(九)开展全年用款计划编报试点工作。
三、提高财务会计科学管理水平
(一)加大投入,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效益。2012年拨付“国家电子文件支撑平台系统建设”项目三期经费673.29万元(含结余资金73.29万元)。在前两期研究成果基础上,三期项目进一步完善了电子文件管理业务需求,创新实现了在自主可控环境下的系统研发和系统集成,首创中国流式文档和版式文档标准的一体化解决方案,首次实现了综合成果在国产CPU/OS装机服务器、客户端环境下稳定运行和基本功能,对保障国家信息安全,发展本国产业具有重要意义。2012年12月12日,“国家电子文件支撑平台系统建设”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已在多家用户单位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示范效应。
(二)加强对新会计制度的培训和学习。组织财务人员学习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等文件,切实提高财务人员的理论水平和业务技能。认真组织学习落实财政部关于编制2012年部门决算工作的有关文件精神,加强决算培训工作,提高对部门决算公开工作的认识,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严把决算数据质量关,加大对各编报单位决算审核力度。注意审核部门决算报表、住房改革支出决算报表和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等相关报表数据是否一致,并通过“国家档案局行政财务综合管理系统”检查各单位收支情况和账表数据,发现问题认真核实,及时更正。加强决算分析,提高决算工作质量。国家档案局部门决算编制连续8年获得财政部表彰,获2011年度中央部门决算三等奖。
(三)提高财务会计信息化管理水平。利用国家档案局行政财务综合管理系统发布工作通知、政策文件,传输报表数据等,有效提高财务工作效率。畅通本部门各预算单位的信息渠道,加强沟通交流,及时解决问题。利用财政部国库外围平台系统的信息查询、利用功能,通报各单位预算执行进度,加强财务监督。
(四)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2012年,以“一史馆馆藏明清历史档案整理和数字化抢救保护专项经费”绩效评价试点项目为契机,积极探索绩效管理工作新模式。结合考评项目的特点,聘请社会中介机构,从研究制定工作方案、绩效目标,设计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方法,到组织实施及项目完成后的评价工作等各个环节全程参与,顺利完成试点项目绩效评价工作。设定明确可衡量的绩效目标,了解财政支出所要取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通过开展评价试点工作,绩效管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2012年度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得到财政部通报表彰,获得一等奖。
(国家档案局中央档案馆行政财务司供稿 罗一恒 章永加执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