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7-24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2012年,科学技术事业财务会计工作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中央六号文件要求,紧密围绕科技部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秉承“主动服务,服务前移”的理念,在财政投入、经费监管、科技金融等方面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一、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工作,会同财政部成立修订小组,完成《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工作。二是研究制定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实施后补助管理政策,进一步优化科技经费配置,发挥科技经费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地位,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三是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进一步适应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科技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继续探索建立面向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四是开展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研究,结合现行规定和政策实施情况,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争取三部门发布可操作的指导文件。五是开展科技经费监督政策调研,不断了解科研人员需求,努力提高科技经费监督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意识,将监督和服务相结合,提前消除风险隐患。六是开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和新兴服务模式专题调研,不断寻找科...
2012年,科学技术事业财务会计工作贯彻落实全国科技大会和中央六号文件要求,紧密围绕科技部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秉承“主动服务,服务前移”的理念,在财政投入、经费监管、科技金融等方面改革创新,全面推进各项工作,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有力支撑。
一、积极开展政策研究,努力提高政策水平和服务能力
一是开展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工作,会同财政部成立修订小组,完成《科学事业单位财务制度》修订工作。二是研究制定国家科技计划及专项实施后补助管理政策,进一步优化科技经费配置,发挥科技经费引导作用和企业主体地位,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三是开展科技计划项目的绩效评价方法研究,进一步适应财政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总体要求,加强科技经费绩效评价制度建设,继续探索建立面向结果的绩效评价机制。四是开展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研究,结合现行规定和政策实施情况,完善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争取三部门发布可操作的指导文件。五是开展科技经费监督政策调研,不断了解科研人员需求,努力提高科技经费监督管理水平,提高服务意识,将监督和服务相结合,提前消除风险隐患。六是开展科技金融中介服务和新兴服务模式专题调研,不断寻找科技和金融结合契合点,发挥科技经费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引导作用和市场主体作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国民经济发展。
二、落实科技经费管理改革政策,提高经费管理水平
在2011年发布的《关于调整国家科技计划和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管理办法若干规定的通知》基础上,2012年,按照科技体制改革总体精神,继续深入推进科技经费管理改革。
(一)组织开展培训工作,推动“十二五”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精神贯彻落实。一是积极开展科研人员的培训工作。上半年在全国范围内组织开展政策宣传培训工作,先后在北京、上海、长春、西安等地举办16场专题培训,以国家科技计划在研课题承担单位科技管理、财务管理人员及课题组相关负责人为主要培训对象,累计培训8 000余人次,实现了对本部科技计划在研课题的全覆盖。培训工作受到了课题承担单位和科研人员的普遍欢迎,显著增强了课题单位和科研人员的财经法规意识和对改革精神的理解。二是积极开展专家队伍的培训工作。对参与科技计划经费预算评估、财务验收等环节的专家进行培训,提高专家对经费管理改革精神的认识,加强专家的政策把握能力,努力提升预算评估、财务验收等环节专家意见的科学性、合理性。培训工作得到专家的积极响应和普遍欢迎,同时,通过专家在经费管理环节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扩大政策和各项要求的宣传范围。
(二)编印经费预算管理读本。一是预算管理问答。会同财政部教科文司共同编制《国家科技计划项目(课题)预算管理问答》,针对广大科研人员在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经费管理和使用中的疑问,以问答形式,简单、直观的将科技经费管理的政策、要求、流程、以及常见问题等进行详细解读,得到科研人员的广泛好评。二是经费管理制度汇编。为使科研人员和科研管理人员全面了解各项科研经费管理制度,积极推进科研经费管理制度汇编工作,会同财政部汇编形成《科技经费财务管理制度汇编》,将科技计划、经费相关政策、办法整理成册,方便科研人员随手使用。
(三)注重落实科技经费管理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一是执行科技计划经费预拨制度。积极推进国家科技计划课题经费年初预拨制度,专项经费的及时拨付,保障了科技计划项目(课题)的顺利实施,受到科技界的广泛好评。二是完善经费拨款流程。建立先下达立项和预算批复、再签订任务书和预算书、最后完成拨款的管理流程,实现各环节的无缝衔接。三是建立预算评估反馈机制。为进一步提高预算评估结果的科学性、合理性,加强与科研人员的沟通、交流,在2012年科技计划预算评估过程中,建立预算评估结果反馈机制,将预算初评结果第一时间反馈到课题承担单位,并请课题承担单位就初评中提出的问题进一步补充说明,评估机构对此再次评估,出具最终评估意见。反馈机制的建立为课题承担单位开辟了充分说明的渠道,使专家出具的意见更加有的放矢,评估结果更加科学、合理,受到课题承担单位和预算评估专家的欢迎。同时,建立预算评估结果反馈系统,提高预算评估结果反馈效率,保障预算评估整体时间进度。四是简化预算编制要求。预算申报环节,取消预算申报书的部分表格,并提高设备费、测试化验加工费等需要填报明细的金额;预算书签订环节,实现课题任务书和预算书的合并填报,课题承担单位只需一次填报,即可同时完成课题任务书和预算书的签订工作。五是强化科技计划(专项)年度决算管理,加强决算数据的分析和应用。
三、完善科技经费监管体系,不断提高服务水平
坚持经费监管与服务并重,积极探索创新监管与服务的方式,形成财政、审计、科技等部门与中介机构、课题承担单位共同组成的多层次、多方位科技管理监管机制。一是组织开展对国家科技计划经费的监督管理。处罚前期科技经费专项审计工作中整改不力的单位,强化项目承担单位的法人责任;完成2011年专项审计整改工作;开展2012年专项审计工作;创新监督检查工作方式,更加关注法人责任和整体评价。二是配合审计署、财政部对科技部实施的审计检查工作。配合审计署实施科技部年度审计工作,顺利完成2011年度审计意见和决定的回复、落实工作;协助财政部上海专员办对科技部财务、资产、预算及相关科技经费使用情况检查;组织开展财政部部署的财政票据自查、事业单位公务用车情况清查等工作。三是试点实行网上银行授权支付工作。
四、细化日常预算管理,建立预算执行长效机制
一是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坚持开展预算执行计划制度、预算执行分析会议制度、预算执行报告制度等工作制度,研究制定科技部预算执行管理办法,建立推动预算执行的长效机制。二是加强预算编制和执行。坚持做好预算执行时间节点倒排机制,2012年预算执行率达到99.54%。同时,坚持做好预算编制时间节点倒排机制,提前细化预算,2013年“二上”部门预算细化率达到全年部门预算的90%。三是继续做好部门预、决算和专项经费预算管理,相关工作获得财政部组织的预算管理综合考评一等奖、中央部门决算工作二等奖以及住房改革支出决算一等奖。
五、科技金融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一是努力营造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政策环境。印发《科技部关于印发进一步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新领域的意见》,会同证监会制定发布《关于支持科技成果出资入股确认股权的指导意见》,为促进和深化科技和金融结合工作提供政策保障。二是深入推进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工作。组织开展面向试点地区的科技和金融结合创新管理培训,交流地方开展科技金融工作的经验,对试点工作进行部署并提出要求。三是继续加快推进科技金融创新。与“一行三会”建立六号文件配套政策协调机制,分别开展专题调研和召开座谈会,启动政策制定工作。出台了《国家开发银行关于支持企业科技创新发展工作的意见》、《中国进出口银行关于支持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四是大力推动地方科技和金融结合创新实践。指导和支持相关省市印发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的政策文件,推动部分地方在财税、中介服务、产品创新等方面开展科技金融创新实践。
六、加强部属单位和转制科研机构财务管理
一是做好“三公”经费监督管理。组织完成部机关和事业单位400余项出访任务的经费审核,确保科技部“三公”经费严格按财政部核定的控制数开支,并及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监督。二是做好政府采购和资产管理。对部机关及部属单位按季编制的政府采购实施计划及执行情况、按月编制的批量采购计划、政府采购年度报告等,及时进行审核汇总,得到财政部的通报表扬。三是做好基建、购汇等工作。顺利实施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圆满完成购汇人民币限额预算的申请、调整、下达和执行,以及年度预决算的审核、汇总等工作。四是做好转制科研院所经费管理工作。对经费预算下达及资金拨付、离退休人员补贴经费的申报和测算等工作,按时落实,耐心解释。积极争取离退休人员津补贴,较好地解决了转制前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同时,为解决京外院所转制前退休人员补贴问题,先后分3批组织完成了51家单位、12 709人的数据申报、审核和下达工作,得到老同志的理解和肯定。
(科技部科研条件与财务司供稿 王博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