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1 重组前的价值链
(一)资产重组的相关背景资料
1998年7月1日,四川省政府批准四川省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投集团)以承担峨眉铁合金厂(以下简称峨铁厂)全部债权、债务和安置现有全部职工的方式,对峨铁厂实施整体兼并。被兼并后的峨铁厂,更名为四川川投峨眉铁合金(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川投峨铁)。同时川投集团将嘉阳电厂作为自备电厂注入川投峨铁,从电厂架设专线到川投峨铁直接供应生产和生活用电。一个投资重组的重大举措挽救了三个濒临倒闭的国有企业,盘活了20多亿元存量资产,解决了1万多人的就业问题,使企业的生产经营步入良性循环,2000年公司为地方财政增加税收4000多万元,顺利实现了国企三年解困目标。
(二)重组前的各方现状
峨铁厂是始建于1969年的“三线企业”,为全国六大重点铁合金厂之一,年生产能力约为13万吨,可生产钨、钒、钛、锰、硅等铁合金系列产品21个,均获得部省优产品称号,产品出口全部免检,享有进出口经营自主权,是国家出口创汇的重点企业。1994年以前,峨铁厂年年盈利,此后每况愈下,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峨铁厂生产的铁合金是高耗能产品,而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电价大幅上升,导致峨铁厂的电费占其成本的50%以上。企业在有市场、有生产能力的情况下,由于电费过高,长期开工不足,出现亏损,1996年亏损2700万元,1998年年产量仅为4万吨,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
嘉阳煤矿是一家已有60多年历史的国有企业,由于开采时间长,优质煤早已呆完。在全国煤矿行业不景气的大环境下,劣质煤更加没有市场竞争力,企业困难重重,职工人心不稳,是四川省有名的特困企业。为了挽救嘉阳煤矿,由川投集团投资在嘉阳煤矿的坑口建设了两台5万千瓦机组的嘉阳电厂,以求为嘉阳煤矿的劣质煤找出路。但电厂还没有建成,国家出台的关于装机容量低于10万千瓦的常规燃煤凝汽火电机组,限制上大电网的政策限制,几乎给正在建设中的嘉阳电厂判了“死刑”。为此嘉阳电厂如果不能在政策实行期之前如期建成,并为其10万千瓦的电力找到固定用户,不但直接影响电厂建设投资的还本付息和电厂自身的前途,还会影响到嘉阳煤矿的生产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