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3-04-19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刘玉廷,男,1955年9月出生,河北承德人。1978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200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和学历。现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中国代表,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湖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自1982年起,历任财政部会计司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中国会计学会第五、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秘书长及《会计研究》主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1995~1997年,作为中英联合联络...
刘玉廷,男,1955年9月出生,河北承德人。1978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会计学专业,2000年毕业于厦门大学会计系,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和学历。现任财政部会计司司长,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委员、办公室主任,审计准则委员会委员,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ISAR)中国代表,全国会计硕士专业学位(MPAcc)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财政部注册会计师考试委员会委员,财政部事业单位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副主任委员,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东北财经大学博士生导师,中国人民大学、厦门大学、上海财经大学、南京大学、中南财经政法大学、中山大学、东北财经大学、中央财经大学、天津财经大学、首都经贸大学、北京工商大学、湖南大学、安徽财经大学兼职教授。
自1982年起,历任财政部会计司科长、副处长、处长,副司长、司长,中国会计学会第五、第六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会计学会第五届理事会秘书长及《会计研究》主编,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常务理事。1995~1997年,作为中英联合联络小组香港过渡期财政预算案编制及有关问题中方专家组专家,参与制定香港过渡期预算案。1999~2003年,受聘担任中国证监会第四届、第五届股票发行审核委员会委员。
长期从事全国会计管理工作,主要包括会计准则与会计制度的理论和实务研究,主持中国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小企业会计制度》等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的制定和组织实施工作。主编了《中国会计改革理论与实践》等与会计工作有关的著作10余部,公开发表论文30余篇,主持或组织会计准则体系、内部控制规范体系、注册会计师行业发展以及相关会计理论研究等若干系列部级重点科研课题,多次获得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
陈晓,男,1963年9月生于湖北黄陂,1983年获武汉化工学院工学学士学位,1989年获中国科技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6年获美国杜兰大学(Tulane)经济学博士学位,此间曾就职于原国家化学工业部和劳动部。1997年3月加盟清华大学,现任经济管理学院会计系主任、博士生导师、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职。近年来,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金融研究》、《经济学季刊》、《中国会计与财务研究》、《会计研究》、《中国会计评论》、《税务研究》、《中国管理科学》、《审计研究》、《南开管理评论》等刊物上发表了30余篇学术论文,所发表的实证会计与财务研究论文被广为引用;主编、参编译著5本;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2项,其中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两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项、国家部委重大课题一项。现任《中国会计评论》杂志副主编,《中国金融学》杂志学术委员,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税务学会理事,国内多家大学的兼职教授和研究员。
主要研究方向为会计与资本市场、税务与企业战略、公司治理、企业价值评估和管理控制;讲授的主要课程包括经验会计研究、国际税务、税务筹划、高级管理会计、财务报告分析和决策会计。
王善平,男,1964年生,湖南邵阳人,湖南大学会计学院院长,会计学教授,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主攻国际会计与审计理论,入选湖南省新世纪121人才工程。兼任政协湖南省委委员,民建湖南省委常委,民建湖南大学北校区支部主任委员,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通信评委,湖南省会计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委员会委员,湖南省注册会计师协会技术监督委员会委员,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南省会计学会理事。
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国独立审计管制及制度改进研究》(批准号70372040),湖南省研究生精品课程《审计理论研究》等项目。已完成的主要科研成果包括: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中国资本市场规模化建设中的独立审计机制创新研究》(99BJY011)、财政部重点会计课题《合并会计报表问题研究》与《合伙文化研究》、湖南省社科基金项目《证券市场中的会计师事务所组织制度优化与有效竞争问题研究》。
长期从事财务会计、国际会计和独立审计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提出的“会计国际化的理性选择观”(1993)、“会计信息市场论”(1995)、“合并报表控制者服务论”(1999)、“国际会计国际企业特殊问题会计论”(2000)、“独立审计机制创新理论”(2001)和“独立审计诚信理论”(2002)等,在学术界具有领先地位,有广泛影响。博士论文提出的“独立审计产权保护说”(2004)被答辩委员会专家认为在独立审计本质研究方面具有填补空白的性质,现致力于产权保护审计的制度问题研究。
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公开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90余篇。出版专著《资本市场规模化中的独立审计机制创新问题研究》(2002)、《国际会计研究》(2001),《中国股份公司财务管理》(1992,合著)。《资本市场规模化中的独立审计机制创新问题研究》等荣获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著作二、三等奖各一次,中国会计学会年度优秀论文二、三等奖若干项。
祁怀锦,男,1963年6月生,湖南省临澧县人。现任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校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会计准则委员会咨询专家,中国会计学会理事,中国会计学会会计新领域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审计学会理事,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教育委员会委员等。学术研究方向:会计理论与方法、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
1990年于中央财政金融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年于中国人民大学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1999~2000年赴日本朝阳监察法人研修,1984~1987年从事会计实务工作,1996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自2000年开始参与指导博士生,2001年晋升为教授,2004年任博士生导师。多次参加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
2005年荣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1999年被评为财政部部属院校跨世纪学科(学术)带头人,1998年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1995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作为课题负责人主持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国有企业财务管理研究”、“当代中国会计学历教育改革研究”、“国有企业资本结构优化研究”、“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中国会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等国家社科基金、财政部和北京市资助科研课题。在《会计研究》、《审计研究》等杂志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出版著作10余部,其中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奖。
苑泽明,女,教授,博士生导师,管理学博士。1964年生,1986年毕业于天津财经学院会计系,获经济学学士学位,1991年获工商管理硕士学位,1999年获管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被破格晋升为教授。
现任天津市无形资产研究会常务副秘书长、天津现代无形资产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天津市企业家协会企业培训委员会专家委员、中国会计学会会员、天津市会计学会理事、天津商学院客座教授、河北工大MBA客座教授。
主要从事无形资产与财务管理问题研究,出版专著1部,任主编教材1部,副主编著作及教材5部,完成国家级课题2项,省部级课题1项,企业横向课题8项。获得天津市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2项,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优秀科研成果奖励2次。
主要代表作有:《现代企业无形资产价值管理研究》,获天津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主编;《财务管理》《企业组织形式及环境对财会影响与冲击》,获天津市第七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青年佳作奖;《创新会计博士教学模式,培养“双高”人才》获2004年高等教育天津市级教学成果二等奖;《WTO与企业无形资产对策》及《无形资本运营的经济学思考》。
吴联生,男,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工商管理博士后,现为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MPAcc中心执行主任、会计系副主任;1996年以来,已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和《审计研究》等国内期刊及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2部,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共4项,正在主持1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研究论文曾获第三届湖北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奖,曾获中国会计学会、中国中青年财务成本研究会第四届“天健杯”优秀科研成果论文类特等奖;在教学方面,先后获北京大学教学优秀奖和北京大学树仁奖教金。
目前主要研究会计规则与会计行为、审计安排与审计市场以及财务行为与资本市场等。主要学术贡献:从利益相关者利益冲突与协调的角度,构建了“会计域秩序”的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发展了会计信息质量评价标准,并研究了如何理解“什么是会计”的问题,构建了利益冲突与协调视角下的全新的会计理论框架,并运用会计域秩序的基本理念,对审计做出了全新的诠释;同时将创新的会计基本理论运用于当代会计实务改革的研究,并得出了诸多具有启示意义的结论,部分研究结论已经在推进中国会计实务改革方面发挥了作用。学术研究特点:规范研究和实证研究相结合,积极探索分析式研究;综合运用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法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
杜兴强,男,1974年生。现为厦门大学会计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系教育部首届新世纪优秀人才、福建省优秀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兼任财政部会计准则委员会会计准则咨询专家、中华全国青年联合会委员、厦门市青年联合会委员。1991年9月~2001年6月先后毕业于吉林大学和厦门大学,分别获得理学(数学)学士学位、经济学硕士学位和管理学(会计学)博士学位,此后,进行了应用经济学(统计学)的博士后研究。2002年晋升为副教授,2004年5月被厦门大学聘任为博士生导师,同年被聘任为教授。
近年来一直进行会计学相关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研究领域暨博士生招生方向集中于“会计理论与财务会计”、“资本市场会计研究”。先后在《会计研究》等刊物上发表专业论文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及国家软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科博士点基金等多项研究课题;曾获福建省优秀博士论文一等奖及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并先后获得福建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第二),福建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青年佳作奖,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一、二等奖等多项科研与教学奖励;出版过专著1部、合著3部,主编、副主编教材2部。
陈纪瑜,男,1947年8月1日出生,主要从事政府预算管理与会计研究、财政理论与政策研究。1981年至今,在湖南财经学院、湖南大学从事教学科研工作,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中国财政学会理事;兼任:湖南省财政学会常务理事;湖南省预算管理与会计学会理事;湖南省政府会计学会副会长;湖南省农村财政学会理事。目前主持的主要科研项目:《农村税费改革引发的农村基层政府建设问题的研究》(国家教育部社科基金)。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