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15 作者:
[大]
[中]
[小]
摘要:
2001年7月23日~2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准则咨询委员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我国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冯淑萍作为正式任命的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代表中国出席了会议。
2001年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后的第一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始于1998年改组,其实质是将由会计职业主导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制,改为由专家主导的新机制。改组后,新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由专家组成,专门负责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为给与国际财务报告利益相关的机构和个人提供正式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途径,2001年6月25日,作为改组工作的一部分,新成立了准则咨询委员会(SAC)。准则咨询委员会的目标是就准则制定顺序或者就重大问题向IASB提供建议。咨询委员会由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50多名代表组成,成员包括世界上的一些最大公司的首席财务和会计主管,著名的财务分析师和学术界的人士,监管机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著名会计公司的合伙人。
2001年伦敦会议作为准则咨询委员会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除了讨论会计准则立项等常规问题外,还通报了IASC改组情况,讨论了国际会计准则前言、解释委员会的工作程序等。会议开始时,各委员分别介绍了自己...
2001年7月23日~24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准则咨询委员会在英国伦敦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我国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冯淑萍作为正式任命的准则咨询委员会委员,代表中国出席了会议。
2001年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后的第一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始于1998年改组,其实质是将由会计职业主导的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机制,改为由专家主导的新机制。改组后,新成立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由专家组成,专门负责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为给与国际财务报告利益相关的机构和个人提供正式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制定的途径,2001年6月25日,作为改组工作的一部分,新成立了准则咨询委员会(SAC)。准则咨询委员会的目标是就准则制定顺序或者就重大问题向IASB提供建议。咨询委员会由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行业的50多名代表组成,成员包括世界上的一些最大公司的首席财务和会计主管,著名的财务分析师和学术界的人士,监管机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著名会计公司的合伙人。
2001年伦敦会议作为准则咨询委员会成立后召开的第一次会议,除了讨论会计准则立项等常规问题外,还通报了IASC改组情况,讨论了国际会计准则前言、解释委员会的工作程序等。会议开始时,各委员分别介绍了自己的背景情况,对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期望以及对SAC工作职责的看法等。会议的主要议题及情况如下:
一、对理事会工作的一般性意见和建议
代表们认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固然应当保持独立性,但这并不意味着将自己与其服务的相关利益团体孤立起来,而应当充分考虑财务报表使用者的需求。
就准则制定项目,一些委员认为,限于资源的压力,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不应当同时上太多的项目,而应当专注于有限的几个项目,以保证所制定出来的准则的质量和进度。日本代表提出,应当把准则制定项目控制在5个以内。
一些委员指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应当在开始新的工作之前,关注一下概念框架问题。
不少来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提出,国际会计准则只关注发达国家以及成熟市场的倾向应当改变,要使国际会计准则真正成为通用于全球的国际会计准则,新的理事会应当将发展中国家和体制转换国家会计问题列入议事日程。
来自马来西亚的委员有针对性地说,国际会计准则的制定不能只考虑发达国家的情况,更不能片面地理解专家主导,避免发达国家对国际会计准则的垄断。还有委员说,非常赞成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关于高质量会计准则这个口号,但一定要注意国际会计准则好用、方便。
二、关于国际会计准则名称
会上,代表们就把“国际会计准则”(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Standards)改称“国际财务报告准则”(Internation-al Financial Reporting Standards)进行了讨论。有代表认为,“国际会计准则”这一准则名称已经为国际社会所接受,建议理事会慎重考虑更改名称一事。
三、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国际会计准则原适用于工商企业。在《前言》的修订稿中,理事会建议将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扩大到非营利活动,包括私营部门、公共部门以及政府部门所从事的所有非营利活动。对此,大部分咨询委员都表示赞成,但也有委员提出,非营利活动固然与营利活动有着许多类似的信息需求,但非营利活动与一般营利活动相比,在性质、人们关注的重点、信息的成本与效益的衡量标准等方面还是有一定差异,所以不应当扩大国际会计准则的适用范围。
四、关于备选方法
现行的国际会计准则采取了基准方法和备选方法的体制,即对于某些会计问题提出一套基准方法,同时允许采用备选方法。这次修订《前言》,理事会提出,有必要重新考虑提供备选方法的必要性。在这个问题上,咨询委员们存在不同意见。我国代表冯淑萍委员发言指出,从我国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的经验看,国际会计准则提供备选方法有助于各国制定本国会计准则时有更多的选择,以适应各国国情的需要。提供备选方法尽管有其缺陷,但在国际会计协调的当前条件下,这样做为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按国际会计准则制定本国准则,提供了一定便利,应当保留这一做法。为弥补由此带来的信息缺乏可比性的问题,可以考虑要求采用备选方法的国家和企业作出补充披露。这一建议得到许多委员拥护。
五、关于字体
国际会计准则的编排体例经历过两次变化。最初是将会计准则正文与解释性内容分别成文。国际会计准则可比性项目改变了这一体例,将正文与解释性内容合而为一。但为了加以区别,正文用黑体字,解释性内容用灰体字。这给国际会计准则的理解和运用带来了一定的混乱。为此,新的理事会建议取消字体上的区别。讨论中,绝大多数委员都赞成理事会的建议,但也有委员认为,保留黑体和灰体两种字体的好处是,可以鼓励理事会对会计原则作更清楚的阐述。
六、关于国际会计准则的立项
会上,理事会提出了包括27个备选项目的工作计划建议,其中涉及国别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过渡、金融工具、银行业、保险、企业合并以及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等,并将上述项目分为第一优先、次优先和研究项目三类。我国代表冯淑萍委员在发言中,赞成将国别会计准则向国际会计准则的过渡、银行业、保险、企业合并作为第一优先项目;同时认为,资产减值准则很重要,但是现行的减值准则在许多技术问题上还没有得到充分阐述,在实务中随意性较大,建议将减值项目的完善和修订作为第一优先项目。针对发展中国家和体制转换国家会计问题,冯淑萍发言指出,发展中国家和经济体制转换国家,由于市场发育、文化法律等因素,使采用国际会计准则存在一定障碍,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应当研究体制转换国家的特殊会计问题,如国有企业改制、公允价值的运用等,为此建议理事会立项研究经济体制转换国家的特殊会计问题。这一建议得到来自俄罗斯、巴西、证券分析师协会等委员的支持,并引起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主席的关注。
七、关于对现行国际会计准则的修订
理事会提出,对现有准则进行修订是理事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其中涉及到减少国际会计准则中的选择性。北欧代表指出,对现行会计准则进行修订是必要的,符合国际会计委员会改革的宗旨,但一定要注意国际会计准则的前后一贯性,避免不必要的变动。高质量固然重要,但保持连续性也很重要。来自企业的一些委员表示赞成对现有准则的修订,但在作出重要的政策改变时,一定要慎重,不能为改而改。
会议期间,冯淑萍委员还与日本、韩国的代表进行了交流,大家感到亚洲国家应当加强沟通,提高我们在国际会计准则制定中的影响力,使国际会计准则更多地体现亚洲国家的情况和需求。她认为,可以考虑在亚洲国家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之间建立一种联络机制,作为第一步,可以先在中国、日本和韩国三国之间建立联络会议制度,以协调对重大的国际会计问题的看法。
(财政部会计司供稿 朱海林 于小旺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提示
各位用户:
因技术维护升级,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预计8月15日左右恢复正常使用。在此期间如有投稿需求,请您直接投至编辑部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