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信息动态 > 重要文选 > 2018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节选)(2017年12月27日)

时间:2019-12-05 来源:中国财政 2018第3期
作者:肖捷

肖捷 | 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这次全国财政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的财政工作,研究部署2018年财政工作。

一、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准确把握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新要求

党的十九大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大政方针,就推进党和国家各方面工作制定了战略部署,是我们党在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财政是党和国家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肩负着重要职责。各级财政部门要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把握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举措,更好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为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不懈奋斗。

第一,主动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新要求,着力提高财政部门履职能力,更好服务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要深刻认识新时代的历史性、实践性、人民性、民族性、世界性,着重提高五种能力,更好贯彻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大政方针、发展战略和政策举措。要提高战略思维能力,从现实前瞻长远、从局部把握全局、从现象透视本质,管好用好财政资源,加强对中长期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发挥好宏观决策的参谋助手作用。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坚持用发展和联系的观点分析问题,探索和掌握财政改革发展内在规律,妥善处理涉及财政的各种重大关系,增强驾驭复杂局面的本领。要提高创新思维能力,深刻认识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特征,坚决摒弃不合时宜的思维惯性和习惯做法,使财税政策制定、制度安排设计、管理方式方法等更加符合现代财政治理的要求。要提高法治思维能力,坚持依法行政、依法理财,自觉守法律、重程序、受监督,始终在法治财政的轨道上全面推进各项财政工作。要提高底线思维能力,始终绷紧财政可持续这根弦,高度重视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风险隐患,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招,牢牢把握工作主动权。

第二,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建立健全财税政策体系和制度安排,着力推动解决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要正确认识“变”与“不变”的辩证关系,牢牢把握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这个新期待,牢牢把握和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发挥财税政策的导向作用,推动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需求。要创新和完善财政宏观调控,把握时机、力度和效果,集成发挥各项财税政策工具的作用,适时引导和改善市场预期,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要优化分配结构,完善再分配调节机制,缩小收入分配差距。要坚持协调发展,建立科学规范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更好发挥转移支付制度的保障和调节功能,稳步提升区域间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增强城乡发展协调性。

第三,紧紧围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战略安排,优化财政资源配置,促进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统筹当前与长远,保持财政工作和政策措施的连续性,增强前瞻性,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要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树立全局意识,坚持标本兼治、疏堵结合、循序渐进,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要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瞄准特定贫困群众,聚焦深度贫困地区,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完善政策体系,集中发力补好短板。要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把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围绕环境整治和生态建设的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做好资金保障,继续落实好促进绿色发展的各项财税政策。要落实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把握好财政有所作为的边界和重点作为领域,着力支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第四,牢牢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要始终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站在更高起点上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同时充分发挥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基础支撑作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科学界定各级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形成中央与地方合理的财力格局,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立足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已确立的预算制度主体框架,进一步提升预算的全面性、规范性和透明度,推进预算科学精准编制,增强预算执行刚性约束,全面实施绩效管理。要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围绕优化税制结构,加强总体设计和配套实施,推进所得类和货物劳务类税收制度改革,加快健全地方税体系,提升税收立法层次,完善税收法律制度框架,形成税法统一、税负公平、调节有度的税收制度体系。

第五,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突出财政的公共性公平性,稳定可持续增进民生福祉。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摆在至高无上的地位,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完善财税制度安排,合理引导预期,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不断取得新进展,积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要坚持兜底线,坚决托住基本民生需求的底,多做雪中送炭的工作,切实保障好群众基本生活。要科学建机制,坚持人人尽责、人人享有,制度安排体现激励约束,合理均衡政府、单位和个人负担,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努力实现共建共享。要提高精准性,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区分类型,增强财政资金和政策的指向性,更加注重对特定人群特殊困难的帮扶。要注重可持续,在经济发展可持续、财力可支撑的基础上,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进一步加强预期引导,提高政策透明度,最大限度凝聚社会共识。

二、2017年财政改革发展和五年来财政工作成效显著,为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2017年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级财政部门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有效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认真做好财政改革发展各项工作,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着力降低企业税费负担,落实并完善营改增试点政策,出台简并增值税税率等措施,进一步清理规范政府性基金和涉企收费,全年为企业减负将超过1万亿元。贯彻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部署,加强财税政策对振兴实体经济的支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新动能加快成长。加大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力度,提高支出精准度,聚焦深度贫困地区推进脱贫攻坚,加大民生等重点领域支持力度,困难地区基本民生兜底得到较好保障。推进资金绩效管理,完善绩效管理体系,推动提升中央财政支出绩效。扎实推进财税改革,出台个人收入和财产信息系统建设总体方案、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实施方案等若干改革方案,水资源税改革试点扩大到10个省份,同时加强改革督察,推动改革举措落地。强化地方政府债务风险防控,印发进一步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行为、坚决制止地方以政府购买服务名义违法违规融资等文件,设定“正面清单”和“负面清单”,严禁各种形式的违法违规或变相举债,组织核查地方政府违法违规融资问题并公开曝光典型案例。加强预算执行管理,多措并举提高预算执行质量,更好释放财政政策效应。在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的基础上,2017年预算执行情况好于预期。

2017年的工作,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财政改革发展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五年来,我们认真学习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促进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全国财政赤字由1.2万亿元增加到2.38万亿元,但赤字率一直控制在3%以内。着力盘活存量资金,积极推进资金统筹使用,支持经济社会发展急需领域。实施大规模减税降费。营改增累计减税近2万亿元。不断扩展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范围。实施加大企业研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力度等政策。取消、免征、停征和减征1368项政府性基金和行政事业性收费,涉及减收金额3690亿元。

(二)坚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实现供求关系新的动态均衡。落实“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中央财政设立1000亿元专项奖补资金,支持化解钢铁、煤炭行业过剩产能。防范化解煤电产能过剩风险。将棚户区改造与去库存相结合,在商品房库存量大的地方积极推行棚改货币化安置。规范推行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增加基本公共服务、生态环保等短板领域投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绿色生态为导向,实施农业补贴制度改革。推动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引导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加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农业大灾保险试点,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化重要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改革,消化政策性粮棉油库存取得明显进展。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实施“中国制造2025”,支持智能制造、工业强基、绿色制造工程建设。落实和完善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推广应用鼓励政策,发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等引导作用,促进制造业重点领域加快发展。培育壮大新动能。加大基础研究等公共科技活动支持力度。实施中央财政科技计划和科研项目资金管理改革。在全国推开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管理改革。落实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开展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

(三)坚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改进预算管理制度。中央预算公开的范围不断扩大、内容更加细化,公开预决算的中央部门数量逐年增加,地方预决算公开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完善政府预算体系,清理规范重点支出同财政收支增幅或生产总值挂钩事项。健全转移支付制度,中央对地方一般性转移支付占比由56.7%提高至61.6%,专项转移支付项目由220项左右减少到76项。中期财政规划管理、政府综合财务报告制度建设等有序开展。推进税制改革。实现增值税对货物和服务全覆盖,开征66年的营业税退出历史舞台。完善消费税制度,调整征收范围、优化税率结构和改进征税环节。全面推进资源税从价计征改革。环境保护税法即将实施。完善财政体制。分领域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积极推进理顺中央和地方收入划分,合理确定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后增值税收入分享比例,更好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

(四)坚持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群众获得感不断增强。大力支持脱贫攻坚。中央财政补助地方专项扶贫资金年均增长22.7%,在农业、教育、医疗等领域也加大了对贫困地区的投入力度。鼓励探索资产收益扶贫,支持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推开贫困县财政涉农资金整合试点,开展财政扶贫资金专项检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加强基本民生保障。建立城乡统一、重在农村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健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体系。调整完善就业创业政策措施,重点群体和总体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基本医保制度实现全覆盖,建立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统一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基本养老保险待遇水平进一步提高。全面实施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建立基本工资正常调整机制。建立以低保、特困人员救助供养、临时救助等为主体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推进生态环保建设。分别设立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加强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实施天然林保护全覆盖政策,支持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启动新一轮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加大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支持力度,推动妥善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开展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试点。

要始终坚持党对改革的集中统一领导,围绕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站在更高起点上加快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同时充分发挥财税体制改革的突破口和基础支撑作用,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五)坚持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实行限额管理和预算管理,建立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机制,将政府债务分类纳入一般公共预算和政府性基金预算。试点在土地储备、政府收费公路领域发行专项债券。有序实施地方政府存量债务置换。规范融资平台公司举债行为,严禁各种形式变相举债,初步实现对地方政府主要违法违规融资行为的监管政策全覆盖。实行地方政府债务常态化监督,建立健全风险评估预警和应急处置机制。通过采取上述措施,初步形成地方政府债务监督管理制度框架和风险防控体系。

(六)坚持推进依法理财,提升财政管理水平。修改后的预算法颁布施行,资产评估法、政府采购法实施条例等出台实施,烟叶税、船舶吨税等税收立法工作取得重要进展。推进财政“放管服”改革,部本级取消下放或调整行政审批事项18项、仅保留7项,全面推行“双随机一公开”监督检查。现代国库管理体系建设向纵深推进,国债市场化改革、收益率曲线建设取得重要成果,政府采购运行机制不断优化。组织开展资产清查,基本摸清了全国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家底”。企业会计准则持续国际趋同,颁布政府会计基本准则和6项具体准则,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财政部和财政系统内控机制,加强财政核心业务及权力运行的风险管控与监督制衡。专员办工作转型成效明显,就地就近优势发挥更加充分。加强财政监督,查处曝光一批违反预算法和财经纪律的行为。

(七)坚持深化国际财经合作,维护和增进国家利益。服务“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召开“促进资金融通”平行主题会议,确定资金融通政策框架,推动27国财政部门共同核准融资指导原则,与6家多边开发银行共同签署合作备忘录。深度参与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金砖国家领导人厦门会晤、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等其他主场外交财金渠道工作,取得一系列丰硕成果。推动亚投行、新开发银行高效筹建并开业运营。中亚学院正式开业。深化与美、英、法、德等主要经济体财金务实合作,推动构建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大国经济关系。

五年来,面对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外部环境,面对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深刻变化,面对繁重艰巨的财政改革发展任务,财政工作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国家财政实力迈上新台阶,财政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实现新提升,现代财政治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取得新突破,财政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伟大进程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是财政系统广大干部职工奋发有为、努力拼搏的结果。

三、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做好2018年工作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以新发展理念为主要内容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深入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全面部署了2018年经济工作。我们要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一)2018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2018年财政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紧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增强财政可持续性。继续实施减税降费政策,进一步减轻企业负担;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着力支持在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方面取得扎实进展,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逐步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贯彻上述指导思想,要着重把握好以下原则:一是继续实施减税降费。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结合完善税制,适时出台新的减税降费措施,大力降低实体经济成本。二是调整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财政支出的公共性和普惠性,压缩一般性支出,确保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脱贫攻坚、生态环保、教育等领域和重点项目的支持力度。三是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按照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要求,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提高预算约束力和透明度,完善税收制度,提升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四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积极支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转移支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作用,加快缩小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差距,增强困难地区和基层政府保工资、保运转、保基本民生的能力。五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预算安排与绩效管理相结合,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将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刀刃上,以绩效为导向,严格支出管理,进一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六是增强财政可持续性。合理安排收支预算和财政赤字,为今后宏观调控拓展政策空间。坚决制止地方政府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做好民生工作,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

(二)2018年财政重点工作。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2018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取向不变,要聚力增效。具体安排突出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特别是要支持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推动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支持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重点是有效防控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继续坚决制止违法违规融资担保行为,严禁以政府投资基金、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政府购买服务等名义变相举债。支持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重点是向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发力,瞄准特殊贫困人口精准帮扶,强化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支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重点是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着力支持解决突出环境问题,打好“蓝天保卫战”,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

在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同时,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扎实做好以下8个方面的重点工作。一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制造业优化升级,促进新动能持续快速成长,继续推进“三去一降一补”。二是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支持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深化财政科技管理改革,加速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促进创业创新和小微企业发展。三是支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完善农业支持保护制度,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发展现代农业,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四是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支持加快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五是加快财税体制改革。健全财政体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深化税制改革,推进政府购买服务改革。六是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支持教育发展,加强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支持实施健康中国战略,加强基本住房保障,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七是强化财政管理监督,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推进法治财政建设,完善现代国库管理体系,加强财政管理基础工作,强化财政监督。八是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积极促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深度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四、加强党对财政工作的领导,推动财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党的十九大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顶层设计和战略部署。我们要坚决贯彻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进一步增强管党治党的思想自觉,坚持问题导向,保持战略定力,推动财政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一)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旗帜鲜明讲政治。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和全党的核心地位,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要严格遵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提高政治站位,着眼于巩固和增强党的执政地位,着眼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不断强化“财”必须自觉服从服务于“政”的意识,确保财政各项工作始终坚持正确政治方向。要以党章为根本遵循,严格执行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自觉按照民主集中制原则办事。要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反对搞两面派、做两面人。

(二)坚持集中教育和经常性教育相结合,持续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教育。要把坚定理想信念作为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教育引导党员干部牢记党的宗旨,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的主要内容,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党员干部头脑,指导财政改革发展实践。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自觉地为实现新时代党的历史使命努力工作。

(三)按照政治过硬、本领高强的要求,打造高素质专业化财政干部队伍。要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坚持五湖四海、任人唯贤,坚持事业为上、公道正派,落实好干部标准,切实加强财政部门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为财政改革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坚持正确选人用人导向,突出政治标准。要加强财政干部教育培训,注重培养专业能力、专业精神,尽快补上能力短板、素质短板、方法短板,全面增强财政干部本领。坚持严管和厚爱结合、激励和约束并重,完善干部考核评价机制,把党员干部的精气神引导到推进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上来。

(四)进一步纠正“四风”,以永远在路上的坚韧和执着加强作风建设。要深入查找财政部门“四风”突出问题特别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新表现,严肃认真、坚决有力加以整改。要严格按照《中共中央政治局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实施细则》的精神,巩固拓展财政系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要围绕构建作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及时完善有关制度规定,增强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强化制度执行刚性。要更好发挥领导干部示范作用,带头转作风改作风,为党员干部作出表率。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结合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扑下身子、贴近基层,察实情、出实招,解决实际问题。

(五)始终绷紧从严从紧这根弦,强化管党治党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坚持把严的标准、严的措施贯穿于管党治党全过程和各方面。各级财政部门党组织书记要认真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对本单位政治生态负责,对干部健康成长负责。班子成员要自觉履行“一岗双责”,抓好分管领域管党治党工作,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要抓住“关键少数”,加强对干部的日常管理监督,坚持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运用好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加强纪律教育,强化纪律执行,强化监督执纪问责。要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严肃查处各种违纪问题。持续推进源头反腐机制建设,规范财政权力运行。

新时代呼唤着新气象新作为。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锐意进取,埋头苦干,努力开创新时代财政改革发展新局面,为实现党的十九大确定的宏伟目标不懈奋斗!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