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夏收三十年

作者: 陕西省大荔县财政局 李世居
来源:《中国财政》2015年第12期 2021/03/18

编者按


这组图片的作者是一位已经退休了的老财政工作者。从1983年至今,他用相机记录了陕西省大荔县等地的夏收场景。从这些跨度达三十年的图片中可以看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与国家对 “三农”投入的重视,无论是农业耕作方式还是成果收获,无论是农村环境还是农民生活,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夏收三十年


图片

1983年,为保证粮食夏收,许多公社都设立了气象站,每天对天气进行观察预报。


图片

1985年,我家的自留地小麦丰收了。


图片

1986年,夏收后,卖余粮挣的钱先“鸟枪换了炮”,来台落地扇。


图片

过去夏收还是依靠人工,抱着刚用镰刀割下的麦子,姑娘的脸上有掩饰不住的喜悦。


图片

1996年,夏收时大部分地方用上了脱粒机。


图片

1998年,黄河滩收割小麦,这时,收割机已经逐渐普及了。


图片

2011年夏收时节,大荔县韦林镇的高产田正在收割小麦。


图片

2012年,大荔县小麦连续九年获得大丰收,农民脸上掩饰不住的喜悦。


图片

2014年,曾经靠人工割麦、拉运、碾打的夏收场面再不多见,农业机械化改变了传统的耕作方式,而亩产千斤也已不再是童话,农民的幸福生活蒸蒸日上。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