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投诉举报电话:010-88227120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

卷首 | 何代欣:推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

时间:2025-03-20 来源:《中国财政》2025年第5期
作者:特约评论员 何代欣

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部署,作为提高宏观调控前瞻性、针对性、有效性的主要体现,推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将成为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促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的重要支撑和保障。

推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落实宏观调控基调发生重大变化的战略部署。当前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不利影响可能加深,国内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挑战,做好2025年经济工作要迎难而上,积极作为。基于这一深邃判断,结合我国具备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的条件和空间,党中央果断作出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的决定。这不仅提振了中国经济行稳致远的信心,也彰显出中国政府在宏观调控上全力以赴的决心。作为宏观调控第一层面的政策工具,财政政策不仅在总量“力度”上展现出持之以恒、更大规模的姿态,而且在结构“用力”上关注重点方向和关键领域。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宏观调控中的地位稳步提升、效果将持续显现。
推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扩大财政功能和履行财政职能的新时代实践。建立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相匹配的现代财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时代呼唤与现实需要。财政功能的扩展既要有机制创新的“存量”推动,又要有调控功能应时而变的“增量”改进。财政功能从宏观到微观的丰富,要依靠履行财政职能来一步步完成。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对财政全过程履职有新要求,从统筹财政资源到加强财政管理再到防范化解风险,每个环节都瞄准促进经济发展目标,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
推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是建立政策执行与全面深化改革协同联动机制的内在要求。财政体制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领域,也是确保有效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的输送管道。换言之,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与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具有一致性、同步性。推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既是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成效的检验,更是对落实中央宏观调控部署和全面深化改革部署的检验。
推进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通过提高财政赤字率,确保财政政策持续用力、更加给力。同时,加大财政支出强度,加强重点领域保障。运用增加发行的超长期特别国债,持续支持“两重”项目和“两新”政策实施。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发行使用,扩大投向领域和用作项目资本金范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更加注重惠民生、促消费、增后劲,兜牢基层“三保”底线。党政机关要坚持过紧日子。
财政部部长蓝佛安在全国财政工作会议上明确要求,各级财政部门要准确把握总体要求、政策取向和重点任务,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强化财政资源和预算统筹,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强财政科学管理,防范化解风险,严肃财经纪律,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政策效能,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为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提供有力保障。
可以预见,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必将成为2025年中国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大推力。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240014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