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卷首】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财政使命
时间:2022-12-06 来源:《中国财政》2022年第22期
作者: 特约评论员|杨灿明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党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接下来我们的使命任务就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中国式现代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实际的现代化,是一个完整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具体包括五大内涵,这五大内涵都与财政有着内在的、紧密的联系。
第一,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制度要让规模巨大的人口走向现代化,面临着居民收入增长、健康水平提升、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等艰巨任务,特别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实现人的能力的提升,要求教育、科技的发展,要求人力资本投资的加强,这是财政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
第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共同富裕首先是“富裕”。要富裕,就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就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这些无一不是财政的职责与使命。其次是“共同”。实现共同,涉及收入分配政策的调整完善、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等,更是财政职能的题中应有之义。
第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物质文明的提升依靠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财政职能作用的发挥。而精神文明的增进,包括社会文化、艺术、体育、道德风尚、公共秩序等领域公共产品与服务的生产和提供,也直接依赖于财政对社会公共资源的有效配置。
第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的重要内容,也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自然环境保护与修复、“双碳”目标的实现、整个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都具有极强的公益性和正外部性,是政府能够更好发挥作用的领域,需要财政的充分保障和支撑,包括直接的财政投资、排污税(费)的征收、对排污权交易的调控等。
第五,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我国历来主张平等贸易,主张和平发展。为此,我们要有强大的国防,否则和平发展就没有真正的保障;要推行大国外交,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践行“一带一路”倡议,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与此同时,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的新形势下,我们还要应对许多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要体现大国的责任担当,在世界秩序优化、规则确立、格局重塑、文化交流互鉴等方面发挥应有的引领作用。以上这些,也无一不是财政的职责与使命所在。
新时代新征程中财政承担着重要职责、肩负重要使命,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持续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充分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财政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