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上海:赓续红色血脉 书写发展奇迹

作者: 《中国财政》记者:张 蕊 梁冬妮
来源:中国财政微信公众号 2021/06/28
百年恰是风华正茂


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百年”的背后是什么?是百折不挠。1921年,13位平均年龄只有28岁的年轻人,跟随信仰的指引,组织召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开启了一桩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经历艰难险阻和生死考验,一路走过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胜利。

“百年” 的背后是什么?是百尺竿头。2021年,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取得了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同时,“十四五”规划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一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新征程仍需砥砺前行。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中国财政杂志社特别派出六路采访组,沿着上海、嘉兴、井冈山、遵义、延安、西柏坡等革命圣地探寻百年芳华。



图片


上海:赓续红色血脉 书写发展奇迹


微信图片_20210628103024.jpg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今兴业路76号)开幕,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中国革命的面貌从此焕然一新。

——1949年,新中国成立。百废待兴,百业待举,旧社会遗留的投机资本仍在兴风作浪。面对复杂形势,新生的上海在党的领导下,成功组织了“银元之战”和“米棉之战”,取得了新中国成立后在财政经济战线上第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胜利。

——2020年,上海浦东庆祝开发开放30周年。30年,浦东从“烂泥渡”变成了一座功能集聚、要素齐全、设施先进的现代化新城,不仅以全国1/8000的土地面积创造了全国1/80的国内生产总值,还孕育诞生了第一个金融贸易区、第一个保税区、第一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及临港新片区等一系列“全国第一”,书写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成为引领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看一百年的中国去上海”“上海是一座光荣的城市,是一个不断见证奇迹的地方”。一百年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和红色基因赓续相传、生动演绎;一百年来,上海在见证党和国家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时,实现了自身接续不断的创造积累和发展完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前夕,记者重又踏上这片光荣之地。


初心不改——百年传承历久弥坚


红色是上海的根脉。1920年夏至1921年春,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中国工人运动蓬勃兴起,作为两者结合产物的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在上海、北京、武汉、长沙、济南、广州以及赴日、旅欧留学生中相继成立,建党条件基本成熟,召开全国代表大会也在建党骨干中开始酝酿。

1921年7月中下旬,设在法租界白尔路389号(今太仓路127号)的博文女校,陆续住进了一批教师、学生模样的青年人,以北京大学师生暑期考察团的名义,来上海参加这次历史性的聚会。代表们到齐以后,就在住处开了预备会。正式会议安排在哪里?“当时负责大会筹备工作的李汉俊提出‘到我家开会!’”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工作人员介绍道。李汉俊所说的“我家”其实是他的哥哥李书城的住所。李书城是同盟会发起人,曾任新中国第一任农业部部长,1920年秋租下了兴业路(原望志路)五幢石库门房子中西边的两幢,并把两幢房子打通。李汉俊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毕业回国后也住在这里,这幢石库门房子也因此被称为“李公馆”。“李汉俊之所以提出到他家开会,一是当时家中只有李书城的妻子薛文淑等人在家,皆不懂政治,是一个开会的好地方;二是李公馆与代表们的住处博文女校只有一步之遥。”该工作人员介绍说。

喜迎建党百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修缮一新。张蕊摄.jpg

喜迎建党百年,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修缮一新。张蕊摄


1921年7月23日晚,穿长衫的、穿对襟纺绸白上衣的、穿西式衬衫戴领带的、教授派头的、学生模样的,纷纷从贝勒路树德里李公馆后门走了进去……这些从中国的北方、南方和日本鹿儿岛赶来的年轻人,终于头一回聚在了一起。他们是上海李达、李汉俊,武汉董必武、陈潭秋,长沙毛泽东、何叔衡,济南王尽美、邓恩铭,北京张国焘、刘仁静,广州陈公博,旅日周佛海,陈独秀指派代表包惠僧,还有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共产国际远东书记处代表尼克尔斯基。他们就坐在李公馆楼下那张大餐桌四周,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从此,中华民族历史上划时代的一幕,在上海这间18平方米的房间中拉开。

为什么是上海?记者循着清水灰砖的石库门建筑,走进烟火气浓郁的里弄寻找答案。海陆通衢的地理方位,使得上海在开埠后,民族资本蓬勃发展,逐渐成为近代中国工业发展集中地和中国对外贸易中心。随之而来,产业工人数量剧增,力量不断壮大,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阶级基础和组织条件。与此同时,20世纪初,上海也是中国的报业重镇,拥有国内最强大的出版业,这给全世界各种思潮和学说进入上海并渗透进本地社会创造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作了理论上的准备。事实上,早在1898年、1899年,上海的报纸和杂志上就已经有了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介绍,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历史上的众多“第一个”都发生在上海。老渔阳里2号,《新青年》编辑部旧址,就是20世纪初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阵地。多年后,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接受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采访时回忆说,“到了1920年夏天,在理论上,而且在某种程度的行动上,我已成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了……”“上海具有红色的基因,很多历史学家经过研究得出结论,选择上海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上述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工作人员说。

003.png

游人在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新馆前拍照留念。来源 视觉中国


1922年,党的二大在辅德里召开;1925年,党的四大在广吉里落下帷幕。党在上海召开了3次全国代表大会。从1921年诞生到1933年中共中央转移至江西瑞金,党的中央领导机关长期驻扎上海。在此期间,中国共产党发布了第一个纲领、第一个决议、第一部党章,确立了加强党的领导、扩大党的组织、执行使党群众化的组织路线等建党原则……上海在百年征程中积淀了深厚的红色底蕴,红色基因已经深深融入城市血脉之中。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在对上海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明确要求上海肩负起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的历史使命。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闭幕后仅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上海瞻仰中共一大会址,他指出:“我们党从这里诞生,从这里出征,从这里走向全国执政。这里是我们党的根脉。”向全党发出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的伟大号召。

从兴业路启程,途径渔阳里等20多处红色地标,今年4月18日正式开通的“百年党史路 奋斗新征程”“党史巴士”就是上海用好用活红色资源的一个案例。踏上通身红色的党史巴士,100分钟的行程把上海的红色资源串点成线,将历史故事和现实场景相结合,打造出一堂跨越浦江两岸、贯穿百年历史的精品党课。
VCG111327836723.jpg


“百年党史路 奋斗新征程”党史巴士停靠在“不忘初心”主题车站站台。来源:人民视觉


奋楫笃行——三十年制度创新从未停步


“下一站,浦东新区开发陈列馆。”坐着党史巴士,记者来到了与一大会址一江之隔的浦东。映入眼帘的是高耸入云的摩天大楼,这里就是蜚声世界的陆家嘴金融城。面积不过31.78平方公里的陆家嘴金融城,云集了10余家国家级要素市场和功能性金融基础设施、6000多家各类金融机构、30多万名金融人才。285幢商务楼宇中,税收超过亿元的有102幢,超过10亿元的有30幢,超过50亿元的有4幢,目前已经是全球金融要素市场最丰富、金融机构最集聚、金融交易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然而,谁能想到,31年前这里还是阡陌纵横的乡野。“黄浦江边有个烂泥渡,烂泥渡路边有个烂泥渡镇,行人路过,没有好衣裤。”民谣简短,却形象地反映出当时浦东贫穷的生活。

昔日的“烂泥渡”,摄于浦东开发开放展览馆。张蕊摄.jpg

昔日的“烂泥渡”,摄于浦东开发开放展览馆。张蕊摄


历史的转折点发生在1990年。1990年4月18日,在邓小平同志的推动下,党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党中央的这一决定,把开发开放浦东提升为国家战略,引起了全国和世界的瞩目。上海积极响应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以管理制度和体制机制为立足点,开始开展自主改革和整体创新的尝试。探索以“大部门体制”为切入点组建“小而有为服务型政府”,重构了开放与发展、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内部纵横权力等关系框架,创造性地走出了一条以行政体制创新促政府权力关系重构,从而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地方政府治理现代化新路。在财政体制方面,大胆探索管理方式和体制机制的创新。1994年开始,中央和上海市对浦东新区相继实行了“核定基数、定额上缴、增收全留”“核定基数、增量分成、建立浦东发展基金”“核定基数、定额补贴、逐年递减、增量分成”“税收属地征管、地方税收分享、基数差额返还”“税收属地核算、核定收入基数、超收财力分享、事权财力平移、建立转移支付”等财政管理体制,在大力“输血”支持浦东发展的同时,注重激发“造血”,持续提升浦东自身的发展动能。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党中央寄予浦东和上海更大的希望,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准确把握时代大势,高瞻远瞩,擘画了更加宏伟的蓝图。2013年9月29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挂牌成立,这是我国首个自贸试验区,也是一场聚焦制度创新的“国家试验”。自贸试验区甫一成立,就公布了18大类190项“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在全国首创了“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形成与国际通行规则一致的市场准入方式。并且,这张负面清单不断瘦身,目前已经从“2013年版”的190项减少为“2020年版”的30项。大力推行商事制度改革,推行分门别类多个审批部门并列向“单一窗口”转变,并在此基础上,持续推进注册资本“认缴制”“先照后证”“多证合一”“一址多照”和全程电子化登记等一系列改革举措,在简政放权的同时优化服务。大胆试水金融领域创新,先后推出自由贸易账户、跨境双向人民币资金池、经常项下跨境人民币集中收付、外商投资企业外汇资本金意愿结汇、拓展完善金融交易平台等数十项改革创新。8年过去,全国自贸区数量已增加到21个,而浦东和上海也不辱使命,充分发挥了改革开放“试验田”作用,浦东320多项制度创新成果在全国各地分层次、分领域复制推广。

VCG21353210f7c.jpg

如今蜚声世界的陆家嘴金融城。来源:视觉中国


与此同时,另一项对我国经济社会具有深远意义的改革,也在上海率先萌芽、先行先试。长期以来,我国实行增值税和营业税分割的流转税制度,随着分工越深化、流转环节越多,重复征税越严重,限制了制造业专业化和服务业的发展。为此,早在2009年5月,上海就专门成立了现代服务业税制改革研究课题组,系统开展预案研究,并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形成共识的基础上,提出了在上海率先实施“营改增”试点的初步设想。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首次提出“十二五”时期要“加快财税体制改革,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之后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要“研究推进在一些生产性服务业领域扩大增值税征收范围改革试点”。据此,结合现代服务业税制改革研究成果,上海于2011年初正式向国家提出了开展“营改增”试点的申请,得到了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有关部门的积极回应。由于准备工作充分、预案研究成果符合税制改革方向,2011年11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12年1月1日起在上海的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现代服务业率先开展“营改增”试点。在试点过程中,上海不但深度参与试点方案设计,积极探索改革路径规划,构建中央、市、区县政府三级联动的合力推进机制,还动态跟踪试点进程,积极破解改革难题。针对影响和制约税制改革效应进一步放大的试点地区、试点行业“两个局限”问题,提出了加快扩大试点地区和试点行业范围的“双扩围”建议,推动进一步加快改革试点进程和调整优化试点政策。2016年5月1日,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改增”。五年来,更加科学合理的税收制度在促进企业创新机制不断完善、产业链条更加完整、产业结构逐步迈向中高端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上海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也在推动“营改增”改革取得成功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扬帆逐梦——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


从陆家嘴金融城换乘上海地铁2号线,一路向东大概10分钟,就到了张江高科站。这里已成为上海科技创新主要地标,集聚了1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35家国家重点实验室、40所大学、69家中央部属研究院所、11家国家工程实验室、9家国家工程研究中心、21家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3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和132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位于张江科学城中部核心区的张江未来公园人工智能馆,集中展示了这些科技“大佬”们的作品。能管理食材还可一键下单的冰箱、能够识别分类垃圾的垃圾箱以及在疫情防控中上过前线的消毒机器人、在田间地头大显身手的种菜机器人等,都生动地展示了科技改变生活、改变世界的可能。


2.张江人工智能馆里正在制作咖啡的机器人。梁冬妮摄.jpg

张江人工智能馆里正在制作咖啡的机器人。梁冬妮


2014年5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考察调研时对上海提出了“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的要求。上海牢记使命,充分发挥创新资源优势,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并将张江作为上海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主战场、“核心承载区”,加大支持力度。2016年,上海市设立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专项发展资金,专项用于优化公共服务环境、集聚培育高端人才、促进创新成果转化、打造创新型产业集群等。五年来,专项资金累计安排并使用85亿元,助推张江开创了创新发展新局面。今后,张江将以增强“从0到1”的创新策源能力为目标,持续布局建设覆盖光子、生命科学、海洋、能源等领域的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集群;完善“从1到100、1000”的产业创新生态,坚持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健全科技服务体系、创业孵化体系、人才服务体系、成果转移转化体系和知识产权保护体系,聚焦加速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做大做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创新型企业,打造“中国芯”“创新药”“智能造”“蓝天梦”“未来车”“数据港”六大“硬核”产业名片。

VCG211324416943.jpg

遥相对望的张江未来公园人工智能馆和张江智能岛。来源:视觉中国


2019年8月20日,上海自贸试验区临港新片区正式揭牌。临港新片区是上海沿海大通道的重要节点,“构建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和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临港新片区具有得天独厚的综合区位优势。上海设立临港新片区专项发展资金,整合市区两级税收、土地出让收入、基础设施配套费及市区两级专项资金,5年总计出资不少于1000亿元,支持新片区在更深层次、更宽领域、以更大力度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设立一年多来,临港新片区秉持“起步就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攻坚精神,在制度创新差异化探索方面的力度、广度和深度不断加大,制度创新的系统集成不断加强。目前,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重点产业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东方芯港、信息飞鱼、生命蓝湾和大飞机园,已在临港新片区初具规模。

3.企业各项业务可以在临港新片区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办结。 张蕊摄.jpg

企业各项业务可以在临港新片区政务服务大厅一站办结。 张蕊摄


“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一百年来,作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和初心始发地,上海赓续红色血脉,始终以排头兵的姿态和先行者的担当,全力推进高水平改革开放,充分彰显了以中国共产党领导为本质特征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强大生命力和旺盛活力。如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已启航,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交给上海新的重大任务,并要求上海“勇挑最重单子、敢啃最难啃的骨头”,对上海发出了“奋力创造新时代新奇迹”的时代号令。对历史的最好回望,就是创造新的历史。我们相信,在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壮阔征程上,初心不改、奋楫改革的上海一定能不负众望,创造出令世界刮目相看的新时代新奇迹。


2021062814261624861613667080544.jpg

航拍下的上海自贸区临港新片区,湖光水色,云蒸霞蔚,美不胜收。来源:视觉中国


封面摄影:张子量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