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0-08-06 11:28:23
2017年,国土资源财务会计工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积极保障各类资金,稳妥推进相关改革,着力推动预算执行和财务监管,提升财务会计工作对国土资源事业的服务和保障能力。
一、深化改革,完善国土资源经济政策
(一)推进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改革。落实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加强自然资源资产管理的要求,理顺资源产品价格形成和收益分配机制,构建包含矿业权出让收益、矿业权占用费、资源税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基金的权益金制度体系。按照“事权、财权相统一”的原则,将资源收益的大头和管理权限同时下放,把监督管理责任分级压实,由中央制定征收管理原则,地方建立符合本地区资源特点、勘查开发条件的具体征收管理措施。一是按照《国务院关于印发〈矿产资源权益金制度改革方案〉的通知》确定的制度框架,与财政部联合印发《矿业权出让收益征收管理暂行办法》《关于取消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保证金建立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恢复基金的指导意见》。二是配合财政部研究起草矿业权占用费征收管理办法,向国务院报送《财政部 国土资源部关于建立矿业权占用费制度有关情况的报告》。三是联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国家税务总局国土资源部关于落实资源税改革优惠政策若干事项的公告》。
(二)深化土地整治工作资金保障机制改革。一是联合财政部印发《关于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转列一般公共预算后加强土地整治工作保障的通知》,保障土地整治工作有稳定的资金来源,适应新增费由政府性基金预算转列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的要求。按照“以规划定任务,以任务定资金”的原则,在一般公共预算中安排专项资金用于保障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并将耕地保护和土地整治监管等工作经费列入部门预算,确保完成土地整治规划确定的建设任务。二是联合财政部印发《土地整治工作专项资金管理办法》,规范土地整治资金管理,重点支持地方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和灾毁耕地复垦等工作。
(三)完善地质灾害救灾资金保障机制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指示精神,贯彻落实《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配合财政部等有关部门,将地质灾害救灾工作所需经费列入“中央财政农业生产救灾及特大防汛抗旱补助资金”。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7月考察唐山时有关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加强地质灾害防治”重要精神,配合财政部研究起草《国土资源部财政部关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的报告》报送党中央、国务院。
(四)加强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研究。集中研究试点单位上报的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入市地块的相关数据,进一步对试点及全国的土地增值收益进行核算,完成了《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研究报告》。同时,以土地征收中农民分享的土地增值收益为参照,对比分析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中农民分享收益情况,明确实现大体平衡及影响平衡的主要因素,提出实现二者大体平衡的政策建议,形成《保障农民公平分享土地增值收益的建议》报送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围绕中心,提高专项资金保障能力
(一)积极落实部门预算,为国土资源事业顺利开展提供资金保障。在财政部的大力支持下,完成2017年部门预算批复落实和向社会公开,2017年部门预算财政拨款总额108.49亿元,调剂使用资金2.94亿元。其中国土资源重大项目支出有: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项目58.36亿元、基本建设项目17.89亿元、公益性行业科研项目0.55亿元、科研单位修购专项0.72亿元、土地利用变更调查监测与核查1.9亿元、不动产登记0.69亿元等。有力地保障了国土资源部机关、国家土地督察机构及国土资源部所属单位的职能履行,以及国土资源改革发展重大任务的完成。
(二)争取专项资金预算,支撑国土资源重大专项顺利开展。2017年,专项资金预算337.91亿元,其中:高标准农田建设补助资金126.34亿元、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预算80亿元、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预算5.16亿元、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专项重点省份补助资金27亿元,部分省份项目补助资金8亿元,地质灾害救灾专项资金9.45亿元,其他专项资金81.96亿元。有力保障了国土资源系统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地质灾害防治等重点专项的资金来源。在下达高标准农田建设、地灾防治等资金时,调整资金分配模式,向贫困地区倾斜,助力脱贫攻坚。
(三)加强专项征收管理,努力维护国土资源国家权益。2017年,国土资源财务部门严格审核建设用地、探矿权采矿权会审项目,全面完成国土资源专项收入征收工作,努力维护和实现国土资源国家权益。2017年国土资源专项收入中央金库入库总额341.1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06%。其中,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192.15亿元,同比下降7.58%;探矿权采矿权价款104.53亿元,同比增长13.35%;探矿权采矿权使用费10.78亿元,同比下降4.18%;新设立的矿业权出让收益27.21亿元;追缴矿产资源补偿费6.51亿元。
三、强化约束,加大财务审计监督力度
(一)推进改革试点,强化预算绩效管理。一是组织开展了对列入财政部试点的7个项目的绩效评价试点工作,在向社会公开的国土资源部部门决算中首次公开了2016年度预算绩效情况,并公开了“基础性公益性地质矿产调查”项目绩效自评表。二是选择部分一级项目及其所属二级项目,组织各预算单位开展项目预算绩效监控试点工作,进一步强化预算绩效理念,规范预算绩效管理行为。国土资源部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连续六年获得财政部表彰。
(二)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预算执行水平。一是根据《国土资源部预算执行考核奖惩暂行办法》规定,坚持“事前、事中、事后”全覆盖,通过“盯环节、抓关键、强监管”,采取措施促进部门预算执行。2017年,组织对各预算单位2016年度、2017年度上半年、三季度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将2016年度预算执行考核情况与各预算单位领导班子考核挂钩,将2017年上半年、三季度考核结果与预算编制挂钩。经过努力,2017年,财政拨款预算执行率91.53%(其中:本年预算执行92.54%)。二是布置开展预算执行工作专项检查,要求各预算单位开展自查,同时对部分预算单位开展抽查,在提高预算执行进度的同时保证预算执行规范性。
(三)加强预算监管,努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一是组织各预算单位编报上半年、下半年分月用款计划及追加、追减和调整用款计划,根据单位的用款申请及时办理直接支付资金申请,及时支付资金,保障单位用款需求。二是针对中央转移支付地方的部分资金,组织开展了土地整治重大工程、地质灾害治理重点省份预算执行实地检查。对于项目按期推进且预算执行较好的省份,通过提前下达预算给予支持;对于项目工期滞后且预算执行差的省份,要求尽快整改,整改到位后再下达年度预算或扣减中央财政资金规模,促进地方注重财政资金的绩效。
四、夯实基础,提高财务管理水平
(一)完成各类财务决算编报工作。一是审核汇总并向财政部报送2016年度部门、住房改革、固定资产投资和企业财务决算及有关报表,批复了部属行政事业单位2016年度部门决算。国土资源部部门决算获中央部门2016年度部门决算工作评比优等,连续17年获财政部表彰。中央文化企业财务决算工作连续4年获财政部表彰。及时做好决算信息公开工作。认真审核汇总各单位提供的部门决算、“三公”经费和行政经费支出的数据和具体内容,并按照规定的格式和内容及时、平稳向社会公开。二是配合财政部进一步研究完善政府资产报告涉及土地、矿产资源等政府经管资产的指标体系,完成了政府资产报告编制试点工作。三是完成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工作。国土资源部2016年度政府财务报告编制试点工作获财政部通报表扬。
(二)加强财务资产管理基础工作。一是完成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清查后续工作,国土资源部被评为2016年国有资产清查工作先进单位。二是编报资产配置计划,以国有资产配置计划为依据,编报2017年度新增资产配置预算;汇总审核并报送2016年度国有资产配置计划、2016年度中央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统计报表等,加强对部属单位国有资产的管理。三是根据国有资产使用管理权限,审核批复国有资产处置事项。四是组织实施2017年政府采购预算,认真做好政府采购进口产品的审核、申报、批复等工作。
(三)强化监管严格执行各项财经制度。一是继续推进内部控制体系建设。组织各预算单位开展本单位内部控制基础评价并完成内部控制情况报告。落实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增强驾驭风险本领,健全各方面风险防控机制”要求,开展内部控制信息系统建设试点工作。二是密切配合审计,落实资源环境审计整改工作,向国务院报送整改工作的总体进展、政策机制的完善情况和工作安排。配合审计署开展2016年度部门预算执行审计,根据审计报告和审计决定,组织被审计单位进行整改。三是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建立和完善厉行节约的长效机制,加强会议费和“三公”经费支出的预算控制,相关支出近五年来做到了只减不增。四是依托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对各预算单位的会议费和“三公”经费支出情况开展在线监控,及时发现相关问题并予以纠正。五是加强非贸易非经营性用汇管理,从严审核用汇预算,从源头控制出国(境)费用相关支出。
(国土资源部财务司供稿 陈方毅执笔)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投诉举报电话: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投约稿系统升级改造公告
各位用户:
为带给您更好使用体验,近期我们将对投约稿系统进行整体升级改造,在此期间投约稿系统暂停访问,您可直接投至编辑部如下邮箱。
中国财政:csf187@263.net,联系电话:010-88227058
财务与会计:cwyk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1
财务研究:cwyj187@126.com,联系电话:010-88227072
技术服务电话:010-88227120
给您造成的不便敬请谅解。
中国财政杂志社
2023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