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化通常是指信息通讯技术(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ICT)的广泛应用。当今,信息技术已与经济社会广泛融合,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成为推动各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驱动力。资产评估机构(以下简称“评估机构”)是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中介主体,在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促进资本市场发展方面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因而其信息化建设非常重要。
然而,资产评估行业在建设初期,主要以完善评估准则、确立法律法规、树立行业声誉、拓展业务领域等基础建设为重,对信息化建设关注不足。2008年之后,随着资产评估准则体系的完善和评估立法的推进,信息化逐渐成为行业建设的一项重点内容。2018年12月,《中国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规划(2018-2022)》正式发布,指出资产评估行业应当“切实推动行业信息化建设,加快资产评估业态与信息技术的融合,推动资产评估行业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评估机构是推动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微观主体,但鲜有文献考察评估机构信息化建设的效果,特别是对评估质量的影响。优良的评估质量一方面是评估机构有效服务于资本市场的保证,另一方面也有助于评估机构树立良好形象和提高声誉。为此,本文检验评估机构信息化建设能否促进评估质量提升,以期为进一步以信息化引领和开创资产评估行业新发展局面提供启示。
本文以评估机构的信息化支出作为信息化建设的度量指标,主要研究解决以下问题:(1)评估机构的信息化支出是否促进了评估质量提升?进一步地,评估机构的信息化支出可分为硬件及软件支出、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支出、其他信息化支出,这三项支出是否均能有效提升评估质量?(2)评估机构信息化支出与评估质量的关系是否存在截面异质性,具体而言,是否受到评估方法、评估机构声誉以及上市公司国有控股属性的影响?
本文利用调查问卷获取的信息化支出数据和手工收集的上市公司以股权收购为目的的资产评估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资产评估机构信息化支出与异常增值率显著负相关,说明资产评估机构的信息化建设有效促进了评估质量提升。资产评估机构信息化支出的三个分项支出,即硬件及软件支出、技术开发和技术培训支出、其他信息化支出都对异常增值率有显著抑制作用,说明不同类别的信息化支出对于提高评估质量均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2)当采用收益法评估、评估机构声誉较高、上市公司为非国有控股时,评估机构信息化支出对异常增值率的抑制作用更强,这表明评估机构信息化建设对评估质量的影响程度与评估方法、评估机构声誉和上市公司产权属性有关。
本文证明了资产评估行业信息化建设对提升评估质量具有重要作用,肯定了评估行业加快与信息技术融合,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升级的意义,也为进一步以信息化引领和开创行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启示,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资产评估机构应当进一步加强信息化建设,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技术研发,特别是应重视信息技术与评估实践的融合,为评估人员提供实用的信息化工具。
(2)资产评估行业应加强对评估人员的信息技术培训,提高评估人员应用信息技术开展评估业务的能力,以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评估实践中的优势作用。
(3)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资产评估行业的业务范围不断拓展,业务模式不断创新。为此,资产评估行业可借助信息技术推动业务模式、组织形式、监管方式等方面的创新和变革,以更好地满足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