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署)网出证(京)字第317号
会计职业道德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路径
2023年1月财政部发布的《会计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从立身立业、岗位履职、职业发展等方面对新时代会计人员提出了“坚持诚信,守法奉公;坚持准则,守责敬业;坚持学习,守正创新”的职业道德要求,旨在引导会计人员形成正确的价值追求,树立良好会计职业道德风尚,以财务治理现代化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创新是推动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开展的战略举措。会计职业道德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既需要强化政治引领和价值引领,又要结合学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面向、行业产业特征等,加强平台载体的协同建设,拓展融合创新路径,营造良性融合生态,实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促进思政育人与学科育人、专业育人、课程育人的高质量融合。
一、理论路径
(一)坚持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指引
现代化的本质是人的现代化,财务治理现代化的关键在于会计人员道德素养与智慧水平的现代化。会计人员既是财务治理现代化的主体,也是财务治理现代化的客体,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要立足推动会计人员思想观念、能力素质、行为规范等的现代化,在青年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教育上下功夫,深度激发广大师生的能动性与自觉性,推进会计类专业大学生精神生活、心灵世界与人格素养的现代化,为财务治理现代化提供价值引领和精神动力。
(二)坚定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价值追求
会计人员作为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将“坚持诚信,守法奉公”视为立身之本。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构建会计信用体系,坚守会计诚信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完整真实的会计信息,是会计人员应有的职业价值追求。高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建设、商业精神等深入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树立一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理念,涵养一流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环境,全面提升青年大学生“内诚于心,外信于人”的职业精神信仰,增强青年大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深刻认知与情感,发挥好会计职业道德的精神引领与价值驱动作用,使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成为滋养商业环境、净化资本市场、完善人格素养的重要举措,引导青年大学生干干净净做人、清清白白做事。
(三)坚持以新发展理念激发创新活力
新发展理念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目的、动力、结构、方式、路径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根本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回答。会计职业道德建设作为财务治理现代化的重要路径与抓手,应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主动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用创新理念激发教育教学改革活力,用协调理念优化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合资源,用生态理念净化会计人文环境,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前瞻性、纯粹性和协同性,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价值观、生态观与风险观。
二、实践路径
(一)强化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融入高校“大思政”格局的顶层设计
会计职业道德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需要提高政治站位,抓好顶层设计与战略规划。要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深入挖潜职业道德教育的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精神价值、人格价值与职业价值,强化会计职业道德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政策实施、制度建设与指导协调。高校党委在职业道德建设方面要充分发挥政治领导、思想领导与组织领导作用,强化政治责任、政治担当,正确处理好职业道德建设与党的建设、意识形态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的关系,构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大战略、大格局、大视野。会计学院(或会计类专业所在的其他学院)要立足新经济基础、新科技革命、新产业特征与新生产方式,对会计职业道德的科学内涵、时代价值进行深度挖潜,重构会计职业道德观念与精神,深化会计职业道德规范准则,打造“党建+会计职业道德”与“智慧+会计职业道德”有机融合的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体系,强化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超前性与纯粹性,培育诚信会计文化生态,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效应。
(二)完善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三级体系”建设
会计职业道德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实施学科体系、专业体系、课程体系一体化建设,推动学科链、专业链、课程链有机结合。要持续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强化马克思主义学科与工商管理、经济学等学科的交叉融合,推进会计学、财务管理、审计等专业与思政类、法律类、人文类专业的交叉融合,搭建融合平台,共享融合资源,构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课程体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纳入专业认知实习、专业必修课、毕业实习教育中。聚焦财务治理现代化需要,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突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目标导向、过程控制与质量监督,着重培养青年大学生正确的会计职业理想、端正的会计职业态度、强烈的会计职业使命、严明的会计职业纪律,引导大学生树立“伦理比能力更重要,道德比才能更重要,诚信比知识更重要”的理念,抓实抓细大学生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科学规划与评价监督。
(三)加强高校专业课教师与思政课教师的会计职业精神培养
会计职业道德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要抓住教师这个主关口,切实加强教师队伍的会计职业精神培养,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全方位贯彻到专业教师职业发展、教师岗前培训、教师实践锻炼、师德师风评价中。
对于思政课教师,要深刻认识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政治价值、思想价值、人性价值与人格价值,提升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政治站位,主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学习培训,破除院部之间、学科之间的隔阂壁垒,主动邀请财政部门、会计师事务所等业界专家或财务会计专业教师到马克思主义学院常态化开展学术交流与经验分享,不断拓展思政课程的知识体系,让诚信教育等紧扣会计行业发展前沿,切实担当起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光荣使命。
对于专业课教师,深化会计职业道德的文化认知、理性认知,把诚实、诚恳、信用、信任视为职业信仰,在教书育人过程中坚持专业知识能力培养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相结合,做到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引领青年大学生坚持诚信、守法奉公,弘扬诚信至上的会计职业精神,树立会计职业荣誉与尊严,把“不敢失信、不能失信、不想失信”视为职业律条,筑牢会计信用创新的价值根基。
(四)健全高校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共建共享机制
会计职业道德融入高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需要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会计类专业学院通力合作,建立动态联络机制、会商机制,加强经验交流与协同合作。
一是健全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建设共享平台,加强专业教师和思政课教师的联系,针对性地组建思政课程团队和会计类专业课程思政。思政课教师在一定时间范畴内授课专业要尽量保持固定,这不仅可以让思政课教师熟悉会计类专业人才培养特征,掌握会计职业道德内涵和精神实质,使教学设计和内容更有专业针对性,还有利于维护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的稳定联系与协同合作。要致力打造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共同体,做到会计职业道德建设资源共享、模式共享、成果共享,避免会计职业道德建设“各自为阵”等现象。
二是整合优化课程内容,强化会计职业道德的案例资源库建设。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经济管理类相关课程要设置会计职业道德教学模块,提炼思政教学元素,加大案例教学、情景教育、实践教学力度,突出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正面教育与警示教育相结合。
三是加强教育教学改革,开展职业道德融入高校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教学设计创新,解决好教改过程中“最后一公里”的课堂教学难点问题。要抓住课堂内外两个主阵地、主途径,将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全过程融入到青年大学生的知识培养、情感体验、人格塑造与价值判断中,提高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人格化、人性化、人文化,将会计职业道德内化为会计人才培养的价值驱动、精神驱动和人文驱动。
(本文受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2021SJGLX978〉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