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精彩推荐 > 正文
分享到:
【打印】

相关推荐

主办单位:中国财政杂志社

地址:中国北京海淀区万寿路西街甲11号院3号楼    邮编:100036    电话:010-88227114

京ICP备19047955号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

加快构建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机制

2019/10/22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新时代新征程上,资源型经济为主体的山西要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财政将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山西财政将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要求为根本遵循,进一步强化“以改革促转型,以改革促进各项工作”的鲜明导向,不断深化财政体制机制改革,抓实各项重点改革工作,着力构建与山西经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财政体制机制。

思想再解放,财政改革先行一步,努力成为各项改革的“排头兵”

思想是行动的总开关和总闸门。思想上再解放,行动上才能取得更大“突破”,只有保持解放思想这个“总开关”畅通,才能在财政体制改革的深水区攻克难关,啃下“硬骨头”,才能破除条条框框的限制,找准财政改革的突破方向和着力点。近年来,山西财政以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为抓手,稳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各项改革工作有序开展,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进程明显加快,在应对全省财政收支矛盾、筹集改革发展资金、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和问题,比如,财政资源和市场要素对接不足,“四两拨千斤”的乘数效应发挥不充分;资金结转结余过多与支出刚性需求矛盾并存,预算编制有待进一步细化,财政绩效管理亟需加强等。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权责清晰、财力协调、区域均衡的中央和地方财政关系。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深化税收制度改革,健全地方税体系”。贯彻落实这一要求,我们将以“思想再解放”为先,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坚定改革方向,坚守改革初心,以自我革新的勇气和胸怀,增强改革的主动性和紧迫性,瞄准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和难点,逐一破题,全面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改革再深入,勇于攻坚克难,着力建立健全五大财政体制机制

一是建立完善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财政支撑机制。在优先支持打好三大攻坚战的基础上,把更多的财政资源投入到培育发展新动力、拓展发展新空间、构建产业新体系、建设发展新机制上。研究完善新兴产业发展政策,通过设立现代服务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加快太行产业投资基金实体化运作等方式,推动建设现代产业体系。加强科研项目和资金配置的统筹协调,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支持推动国企国资改革,促进国有资本向战略性关键性领域、优势产业聚集。建立推进多元化生态环保投入机制,推动资源型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是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财政投入机制。进一步加大对农业农村的支持力度,确保财政投入与乡村振兴目标任务相适应。建立健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财政投入保障制度,省财政安排15亿元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加大财政脱贫攻坚资金政策统筹力度,确保财政扶贫投入总量和增幅“双增长”。支持加快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大力支持发展绿色农业、特色农业和品牌农业,推动优势特色农业提质增效。完善农业补贴制度,提高补贴政策精准性,发展壮大农业新产业新业态。加快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建设,健全农业风险分担机制。进一步加强支农资金使用监管,将来之不易的财政支农资金用在乡村振兴最急需、最迫切、最关键的领域和环节上。

三是建立完善更具公共性和可持续性的民生保障机制。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补齐民生短板,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支持实施“1331”工程及推进“双一流”建设。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完善统一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支持实施兴医工程。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和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统筹城乡社会救助体系,编密织牢困难群众兜底保障网。

四是建立完善更有效率和活力的省以下财政体制。扎实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和开征环境保护税等工作,进一步健全地方税收体系。科学合理划分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适度加强省级事权,赋予市县政府更多自主权。在原平市、介休市、襄垣县、侯马市、孝义市、永济市开展深化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扩大试点范围。完善专项转移支付管理方式,加大省对县级一般性转移支付和县级均衡性转移支付力度,积极构建与全省深化转型综改相适应的财政体制。

五是建立完善科学高效的绩效管理机制。按照中央加快建设现代财政制度的统一部署,落实好山西省关于改进预算工作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两个意见,建立全面规范透明、标准科学、约束有力的预算制度,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提升财政资源配置和运行效率。完善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定额标准体系建设,大幅压减专项转移支付。加强预算编制与盘活存量资金的统筹,积极推行“大专项+任务清单”的管理模式。进一步完善和严格落实支出进度考核奖惩制度,健全政府债务管理制度和风险防控体系,积极推进预算绩效全过程管理,将评价评估结果作为预算资金安排或预算执行调整的依据。建立支出政策动态调整机制,促进财政资金优化配置,推动政策目标顺利实现。

工作再抓实,强化责任担当,扎实推进财政体制改革

坚持“干”字当头,干在实处,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一是深入推进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在中央总体部署和顶层设计下,结合山西省情,科学合理划分省以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争取在部分基本公共服务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二是深化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从2018年起,在6个县(市)开展省直管县试点,试点县(市)与所属市在财政管理体制上变为平行关系,从财政体制上实行彻底的省级直接管理,进一步为县级“松绑解套”,激发县级财政活力。三是深入推进省级预算管理改革,试点试行“大专项+任务清单”制度,实施经济分类科目改革,增加按政府经济分类科目编报预算。继续清理、整合专项转移支付,2018年省级专项转移支付数量由现在的179项减少到100项以内。四是全面实施绩效管理,逐步将绩效管理覆盖四本预算,并深入融入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加强绩效运行监控,注重绩效评价结果运用,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和政策调整挂钩,强化绩效责任硬约束,削减低效无效资金。

责任编辑 喻胜强

京ICP备19047955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30967号